正文 第11章 香辛類(2 / 3)

食用方法:

嫩葉可做蔬菜食用或做調味用。

栽一般采用直播法。茴香種子用40℃左右溫水浸種24小時,放在15℃~20℃溫度下催芽,待種子露白後即可播種,將種子均勻撒在盆土表麵,蓋一層薄土,澆透水,出苗後及時間苗,最後按10cm*10cm留苗定植。

栽培時間:

春、秋季栽培。

薑:

薑又名薑皮、薑根,原產於我國熱帶及東印度,我國南北均有栽培。為薑科薑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苞片卵形,淡綠色;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蒴果長圓形。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不嚴格,較耐陰。幼苗期要求中等光照強度而不耐強光,旺盛生長期則需稍強的光照。但應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

溫度:

薑喜溫、不耐霜。幼芽在16℃~17℃開始萌發,22℃~25℃生長較好,高於28℃則幼苗徒長而瘦弱。莖葉生長適溫25℃~28℃,高於35℃,生長受抑製。

土壤:

對土質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有機質豐富、通氣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培為好。

水分:

薑不耐幹旱,對水分要求較嚴。出苗期生長緩慢需水不多,若土壤濕度過大,出苗慢,並易導致種薑腐爛。生長盛期需水量增加,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若水分不足則生長不良,纖維增多,品質變劣。生長後期減少澆水,防止因水分過大而導致根莖腐爛。

繁殖方式:

家庭栽培多用帶芽眼的薑塊直接作為種薑進行種植,每塊種薑重約50~100克,按行株距40cm*15cm,將芽眼向上栽入盆中,播種後覆蓋5~6cm厚的細泥土,澆透水,保溫保濕。

肥料:

薑屬喜肥、耐肥。在生長的前期由於植株小,應少施肥,到生長中後期植株生長快,地下部開始結薑塊,需肥較多,應多施勤施。

栽培容器:

各種深花盆和栽培箱。

采收時期:

薑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即可采收。

營養價值:

薑的提取物能刺激胃黏膜,促進血液循環,有健胃、止痛、發汗、解熱的作用。其提取液還有殺菌作用,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薑中的薑辣素能抗衰老;薑提取物抑製癌細胞活性,可防癌抗癌。

食用方法:

多作為調味品食用。

其他:

薑不耐烈日照射,當秧苗高達15cm時,應在栽培容器上方適當遮陰,等地下部的根莖膨大時,再撤去遮陰物,以增加光合作用,提高產量。薑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長的習性,且喜歡土壤疏鬆通氣,故在生長期間應進行培土,以利提高產量。

栽培時間:

春季栽培。

韭菜:

韭菜又名韭、起陽草,原產於我國。亞洲其他地區、歐洲和美國也有栽培。為百合科蔥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葉片帶狀,扁平,深綠色。葉鞘抱合成白色的假莖,著生於盤狀的短縮莖上。抽生出的花莖稱為韭菜薹,細長,綠色。

傘形花序簇生或球形,多花,花白色或微帶紅色。種子黑色。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中等。

溫度:

韭菜喜冷涼,耐寒、不耐熱。

葉叢可耐-4℃~-5℃的低溫。

生長適溫12℃~24℃,超過24℃,生長緩慢,品質下降,高於30℃葉片易枯黃。

繁殖方式:

韭菜是多年生蔬菜,一次種植可多次多年收獲。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種子均勻撒在培養土上,播後覆1層1cm厚的細土,澆透水,保溫保濕。

幹種直播一般需半個月左右陸續出苗。分根繁殖:可將收獲韭菜後的老根挖出,剪去須根先端,留2~3cm,重新栽植於容器中,苗距5~6cm。

土壤:

宜栽植於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上。

水分:

葉部耐旱而根係喜濕。定植到緩苗前應澆足水,緩苗期後,適當控水,保持土壤略濕潤,以促進苗粗壯。進入雨季應及時排澇。

韭菜播種:

幹種直播一般需半個月左右陸續出苗。分根繁殖:可將收獲韭菜後的老根挖出,剪去須根先端,留2~3cm,重新栽植於容器中,苗距5~6cm。

栽培時間:

春、秋季合適。

肥料:

韭菜的耐肥力很強,定植前施足腐熟基肥,生長期根據長勢情況施肥,采取輕施勤施的原則。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箱、栽培槽。

采收時期:

韭菜采收一般以7~9片葉,葉片肥嫩為宜。

營養價值:

韭菜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還有大量的維生素,如胡蘿卜素、核黃素等;韭菜含的礦質元素也較多,如鈣、磷、鐵等;韭菜含有揮發性的硫化丙烯,具有辛辣味,有促進食欲的作用。韭菜還有藥用價值,能活血散瘀、理氣降逆、溫腎壯陽,韭菜汁對痢疾杆菌、傷寒杆菌、大腸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製作用。

食用方法:

韭菜以其嫩葉供食用。可炒食,也可作為調味料。

大蒜:

大蒜又名蒜,原產於亞洲西部或歐洲。我國南北普遍栽培。為百合科蔥屬多年生植物,鱗莖球狀至扁球狀,通常由多數肉質、瓣狀的小鱗莖緊密地排列而成,外麵被數層白色至帶紫色的膜質鱗莖外皮。葉寬條形至條狀披針形,扁平,先端長漸尖,比花葶短。花葶實心,圓柱狀。傘形花序密具珠芽,間有數花;小花梗纖細;小苞片大,卵形,膜質,具短尖;花常為淡紅色。

肥料:

如收大蒜頭,除施足底肥外,還應分期追肥,不斷滿足大蒜生長發育的需要,每隔5~7天追施1次。如收青蒜,則生長期內隨水輕施2次氮肥即可。

溫度:

大蒜喜冷涼氣候。發芽及幼苗期適溫12℃~16℃。花芽、鱗芽分化期適溫15℃~20℃,抽薹期17℃~22℃,鱗莖膨大期20℃~25℃。

土壤:

喜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如收取蒜苗也可用清水栽培。

水分:

大蒜播種後一次澆透水,幼苗期一般適當控製水分。在抽薹和鱗莖肥大期要增加澆水量,保持土壤濕潤。如收蒜頭采收前5~7天應停止澆水,否則容易產生散瓣蒜;如收青蒜苗,則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不可過幹燥,否則品質粗硬,質量變差。

繁殖方式:

家庭盆栽一般多收青蒜苗為主,用蒜瓣繁殖。盆內裝入營養土,弄鬆,把大蒜瓣直接插入土中,播後覆土,壓實,澆透水,適宜深度為3~4cm,株行距5~6cm左右。

栽培時間:

春、秋季,南方可越冬栽培。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木箱等。

采收時期:

當青蒜苗長至20~25cm時,可離土麵2~3cm用利刀收割,然後施肥澆水,可再連續收割2~3茬。

營養價值:

大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豐富的微量元素,尤其鉀和磷的含量較高。其中含有的大蒜辣素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大蒜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及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大蒜能保護肝髒,提高肝髒的解毒功能,可以阻斷亞硝胺致癌物質的合成,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

食用方法:

青蒜苗可炒食或配菜,蒜頭用以調味。

大蔥:

大蔥又名蔥,原產於西伯利亞,我國各地廣泛栽培。為百合科蔥屬鱗莖單生,圓柱狀,稀為基部膨大的卵狀圓柱形。葉圓筒狀,中空,向頂端漸狹,約與花葶等長。花葶圓柱狀,中空,中部以下膨大,向頂端漸狹,約在1\\\/3以下被葉鞘。傘形花序球狀。

光照:

大蔥對光照強度要求不高,營養生長期充足光照較好。

溫度:

喜冷涼氣候,耐寒。大蔥生長的溫度是7℃~35℃,在溫度13℃~25℃範圍內,莖葉生長旺盛;10℃~20℃下,蔥白生長旺盛,溫度超過25℃生長緩慢。

土壤:

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土壤較佳。

水分:

大蔥的葉片呈管狀,有蠟質,具有抗旱性。小苗期適當控水,不幹不澆,旺盛生長期需水量較大,應充足水分,保持土壤濕潤。

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盆內裝入營養土,整平,澆透水,種子撒播於土麵,上蓋一薄層細土,再澆透水,保溫保濕,7天左右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苗高20~30cm時可定苗或移栽,苗距5~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