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有五
《易經·蹇卦》上說:“人臣不避艱難地盡忠於王室,並不是為了自身利益。”人臣所以艱難地盡忠於王室,而勸諫他的人主,並不是為著自身,是想要匡正人主的過錯,糾正人主的缺失。人主有了過失,是國家危亡的征兆;看見人主的過失,而不去勸諫,是疏忽人主的危亡。對人主的危亡都疏忽,是忠臣所不忍心做的。勸諫了三次而仍不采納,就應該離去;如不離去,就要遭到殺身之禍;自己輕易地犧牲,是仁人所不願做的。所以勸諫有五種:一叫正諫,二叫降諫,三叫忠諫,四叫戇諫;五叫諷諫。
孔子說:“我差不多是讚成諷諫吧。”人主有過失不勸諫,就要危害人主,堅持自己的勸諫,自身就要受到危害;與其對人主有危害,寧可危害自己。對自己雖有危害而始終不被任用,那麼勸諫也就沒有功勞可言了。聰明人權衡人主和時勢,調和他的緩急,而處置適中,對上不敢危害人主,對下也不致危害自己。所以,對於國家來說,國家不受危害,對於自己來說就不會危險。以前陳靈公不聽泄冶的勸諫而殺掉他,曹羈三次勸曹君不被接受就離去,《春秋》序義雖都說好,而曹羈更符合禮。
顏燭死諫
齊景公在海上遊玩,非常快樂,六個月不上朝。命令左右的人說:“誰敢先說要回來,一定處死。”顏燭走進來勸諫道:“你在海上遊玩了六個月還不回來,假如又有治理國家的人出來,他便為一國之君王,那麼你還能在海上遊玩嗎!”景公拿起戟要去砍他,顏燭就走上前,按住衣服站在那兒等待,說:“你為什麼不砍呢?以前夏桀殺關龍逢,商紂殺死比幹,你的賢能不能與兩個暴君可比,我的才幹也不能跟關龍逢、比幹二人可比,你為什麼不砍殺?讓我來加入這關龍逢、比幹之中不好嗎?”景公聽了恍然大悟。於是就回朝,在半路上就聽說國內已有人要謀取他的政權。
蘇從勸楚莊王
楚莊王被立為人主之後,三年沒有上朝。他告訴國人說:“我非常討厭做為人臣的勸諫他的人主,現在我有了國家,有了社稷,誰要再來勸諫我一定處死他。”蘇從說:“做人主的高官,吃人主的俸祿,如果為了怕死而不敢勸諫他的人主,那就不是忠臣。”於是就前去勸諫。
莊王站在鼓鍾之間,左邊抱著楊姬,右邊擁著越姬,左邊是被子和席子,右邊是朝服,說:“我欣賞聲色之樂都來不及,哪還有時間去聽取別人勸諫!”蘇從說:“我聽說,喜歡道的人資財就多,喜歡作樂的人就沉迷不能自拔。喜歡道的人糧食多,喜好作樂的人滅亡得很快;楚國現在隨時都將亡國,我冒死來告訴你。”王說:“是的。”就用左手抓住蘇從的手,右手抽出暗藏的刀子,割斷懸掛鍾鼓的繩子,第二天就任命蘇從為相。
咎犯諫晉平公
晉平公喜好音樂,對百姓多征賦稅,城郭也不整修,並且說:“誰敢勸諫我,處死刑。”國人憂慮不安。有一個名叫咎犯的去見門大夫,說:“我聽說人主喜好音樂,所以我帶了樂器來見他。”門大夫進去報告:“有一個晉國人咎犯,帶來樂器想見主上。”平公說:“請他進來。”
咎犯就坐到殿上去,並拿出鍾鼓竽瑟,坐了一會兒,平公說:“你能奏樂?”咎犯答道:“我不會奏樂,隻會欣賞。”平公叫來占卜的術士十二人,咎犯說:“我情願冒死侍奉。”平公說:“好的。”咎犯伸出他的左臂而彎曲五指,平公問術士說:“卦卜得怎樣?”術士們都說:“不曉得。”平公說:“回去。”咎犯伸出一指說:“第一點,便於遊玩的山林,都把木材伐光了,卻不修理城市;第二點,房屋服飾都很講究,而士民連麻布衣服都沒得穿;第三點,你的侏儒有剩餘的酒,而士人反而渴死;第四點,老百姓忍饑挨餓,而你們的馬反而有糧食吃;第五點,跟近的大臣不敢勸諫,遠方的臣子又不敢說話。”平公說:“好的。”於是拋棄了鍾鼓竽瑟,就和咎犯一同治理國家。
孟嚐君納諫
孟嚐君將要到西方秦國去,他的幕客勸諫他一百次他都不聽,他說:“如果以國家大事勸諫我,我完全知道;如果以怪誕不經的事情勸諫我,我就要殺掉他。”通報的人說:“有客人想要以怪誕不經的事情向你報告。”孟嚐君說:“請客人進來。”
客人說:“我剛才來的時候經過淄水,看見一個土做的人正在和一個木刻的人講話。木做的人對那土做的人說:‘你的本身,原是土做的,如果遇到下雨,各地的雨水來了,你一定要被泡壞。’土偶人回答道:‘我被泡壞了,正是返回我原來的麵目。現在你是東園的桃樹,把你刻成木頭人,遇到天下大雨,各地的雨水來了,不知把你衝到何處去,永遠無法回到你原來的位置。’現在秦國是天下的強國,有虎狼一般的野心,你去到那裏,恐怕也會像木頭人一樣,無法再回到你原來的地方。”於是孟嚐君遲疑不決地向後退去,不知該怎麼回答,終於不敢到西方的秦國去。
黃雀捕蟬
吳王想去攻伐荊國,告訴他左右的人說:“誰敢前來勸諫我,處死。”舍人有一個孩子,也想去勸諫他,但是又不敢,就帶著很多的彈丸到後園去,露水弄濕了他的衣服,這樣一連有三個早晨。
吳王說:“你來的時候,何必要把衣服弄得這樣的濕?”
答道:“後園裏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枝上邊鳴叫邊飲露水,不曉得捕它的螳螂正在後麵呢!螳螂正低下身子想去抓蟬,而自己還不曉得黃雀正在旁邊等它呢!黃雀拉長脖子想去啄螳螂,而不曉得彈丸正在它的下方呢!這三個都是想得到它麵前的利益,而不曉得後麵還有東西在等著呢。”吳王說:“好極啦!”於是就停止出兵攻荊。
椒舉諫楚莊王
楚莊王討伐陽夏,軍隊在外作戰很久還不罷兵,大臣們想去勸諫,但又不敢。
莊王在雲夢打獵,椒舉前去勸諫,說:“你所以捕獲的獵物多,無非是因為乘坐的馬好;如果你的國家滅亡了,那麼你還有良馬嗎?”莊王說:“是的,我知道屈抑強國能做諸侯的領導,也知道得到土地也就可以富有;可是卻忘記了好好地對待我們的老百姓。”第二天他宴請那些大夫們,請椒舉做上客,於是就停止進攻陽夏。
茅焦諫秦始皇
秦始皇的母親為人不夠嚴謹,私通郎官嫪毐,並封他為長信侯,還替他生了兩個孩子。嫪毐把持國家大事,漸漸地變得更驕縱。有一次,他同侍中左右顯要大臣在一起狂飲,酒醉了在言語上起了衝突,睜大著眼睛氣勢洶洶地說:“我是皇帝的假父,你們這些貧陋的人怎敢同我比高低!”跟他口角的人去告訴嬴政,嬴政非常生氣,嫪毐怕被殺,就乘機作亂,攻鹹陽宮。結果失敗了,始皇帝就拿嫪毐四肢加以車裂,並抓到他的兩個弟弟裝進袋中打死,又把皇太後遷往陽宮,下令說:“誰敢在我麵前替太後說話,一定要殺他!並且用蒺藜刺他的背脊,把他的四肢取下堆積在城闕下麵。”由於直言而被殺的有二十七個人。
齊客茅焦去晉見皇帝說:“齊客茅焦希望勸諫皇帝。”始皇派使者出來問茅焦,是不是替太後說話,茅焦說正是。使者回去告訴始皇,說:“果然是為太後之事來說話。”始皇說你去告訴他,他難道沒有看見城闕下堆積的死人嗎?使者問茅焦,茅焦說:“我聽說天上有二十八星宿,現在已經死了二十七個人。我所以要來,是想湊滿這個數,我並不是怕死的人啊。趕快進去告訴皇帝,我的同鄉因為知道我敢來送死而怕被我連累,都帶著衣物準備跑了。”使者去告訴始皇,始皇非常生氣地說:“這人故意違犯我的禁令,趕快燒大鍋煮他,哪能讓他的屍體堆積在城闕下?趕快把他叫進來!”
始皇按住寶劍坐在那裏,氣得嘴裏直吐白沫,使者把茅焦叫進來,茅焦不肯快走,隻一步挨一步地走。使者催促他,茅焦說:“我一走到皇帝前麵就要被處死,你難道不能讓我多留戀片刻嗎?”使者非常可憐他。茅焦走到皇帝麵前行過禮以後,站起來說:“我聽說,活的人不要怕提死,有國家的人不要怕提亡國;怕死的人未必就能夠生,怕亡國的人未必就能夠存。死生存亡,是一個聖明的人主所急於想要知道的,不知道你是否也想要知道?”始皇問:“這怎麼說?”茅焦答道:“你有狂妄悖逆的行為,你自己不知道吧!”皇帝說:“是哪些?我願意聽聽。”茅焦答道:“你車裂假父,有嫉妒的意思;把兩個弟弟裝在袋子裏打死,背著不慈的罪名;把母親送往陽宮,犯了不孝的罪行;用蒺藜把諫臣打死,有桀紂的暴虐。現在天下的人聽到,都人心渙散了不再心向秦國,我是怕秦國亡了你也將遭到危險。所說的話已說完,現在就請你把我處死吧!”於是就解開衣服伏下去等待處死。
始皇就走下殿,左手拉起茅焦,右手指揮左右的人說:“赦免他,先生你先把衣服穿好,現在我願接受你的意見。”於是就立茅焦為仲父,爵位列為上卿。始皇立刻駕上大批車馬,把左邊的位子空出來,自己親迎太後出了陽宮,再送回鹹陽。
太後非常高興,就特別準備酒席來款待茅焦,等到喝酒的時候,太後說:“糾正扭曲的事情,讓它再回複到正直;把失敗的事情扭轉為成功,使秦國能夠安定,使我們母子又再相會,這完全都是茅焦君的功勞啊。”
楚莊王納諫
楚莊王建築樓台,石基有千層,土地有百裏之廣,民夫要帶全三個月的口糧。大臣來勸諫的有七十二個人都被判了死刑。
有個名叫諸禦己的人,在離楚國百裏的地方耕田,對與他一同耕田的人說:“我將要去見楚王。”一同耕田的人說:“你以平民的身份去嗎?我聽說,勸諫人主,都是那些空閑無事的人的事。況且冒犯人主還要被處死的;現在你隻不過是一名種田的老百姓。”諸禦己說:“我和你一同去耕田是比力氣,至於勸諫人主不是比力氣是比智慧了。”就丟下他的農事去見莊王。
莊王對他說:“諸禦己來了,你是否將對我有所勸諫呢?”諸禦己答道:“人主是以義為先,依法行事。並且我聽說,土經水流過以後,就很平坦;木受繩墨校正過以後,就很挺直;人主接受別人規勸以後,就更加英明。人主建築樓台,石基有千層,土地有百裏之廣;老百姓因此遭受災禍,血跡遍染大道之上,可是還沒有一個人敢說話,我又怎敢說真話呢?但是不聰明的我曾聽說虞國不用宮之奇,而虞國後來就被晉國所滅;陳國不聽子家羈的意見,後來被楚國滅亡;曹國不用僖負羈,終被宋國滅亡;萊國不用子猛,就被齊國滅亡;吳國不用伍子胥,後來被越國滅亡;秦國不聽蹇叔的話,而秦國因此遭到危亡;夏桀殺掉關龍逢,而商湯就因此滅了夏桀;紂王殺忠臣比幹,而武王因此滅了商紂;周宣王殺杜伯,而周室就因此衰微。以上這三位天子、六個諸侯,都不能尊敬賢人和采納辯士的意見,以至於犧牲了自身的生命,而國家也就隨著被滅亡了。”說完趕快走出去,楚莊王趕緊追上去,說:“你回來!我將聽你的勸諫。以前那些勸諫我的話,並不能夠打動我的心,對我的態度又不恭敬,所以都該處死;現在你勸諫我的那些話,很能打動我的心,對我的態度又很客氣,所以我要聽你的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