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楚王下命令說:“有誰能夠來勸諫我,我將和他結為兄弟。”於是就停止建築樓台,讓老百姓回去。楚人就作了一首歌謠:“砍柴割草啊!沒有諸禦己就沒有楚人了;割草砍柴啊!沒有諸禦己就無人敢進諫了!”
鮑叔牙進諫
齊桓公對鮑叔牙說:“我想要鑄一個大鍾來刻上我的功績,顯揚我的名聲。我這種行為,會讓我跟堯舜一樣名垂千古嗎?”
鮑叔牙說:“請問你的行為是怎樣?”
桓公說:“以前我用三年的時間去圍譚,攻下以後並不為自己所有,這是仁的表現;我北伐孤竹國,鏟除令支就回來,這是武的表現;我發起葵邱會盟,來停止天下的戰爭,這是文的表現;諸侯抱著美玉來朝拜的有九國,我都沒有接受他們的禮物,這是義的表現。這樣看來像周文王、武王的仁義,我都完全具備了,我的行為難道還要讓堯舜一籌嗎?”
鮑叔牙說:“人主坦率,我也要坦率地回答。以前公子糾在高位而不謙讓,是不仁厚的表現;又不聽薑太公的話而入侵魯國,是不義的表現;在盟誓之時,被一劍所屈服,是不夠勇武的表現;侄娣不離開懷抱,也不是文的表現。凡是處處做不好的事,而自己卻還不曉得,縱然上天不懲罰他,別人也一定不會饒恕他;天是高高在上,但卻能探聽到下麵的意見。糾正人主過失的這些話,上天一定能聽到。”
桓公說:“我有過錯,幸虧你能記得,這是國家的福分。如果你不告訴我,那我差不多就犯了對不起國家的大罪了。”
十裏之諫
楚昭王想要到荊台去遊玩,司馬子綦就走上前勸諫道:“荊台那邊,左邊有洞庭湖,右邊是彭蠡;向南可以望見獵山,向下可以看到方淮。這種快樂使人忘記了老和死,到這裏來遊玩的君王,由於醉心美景,都亡了國。希望你不要去遊玩。”昭王說:“荊台是我的土地,有土地而去遊玩一趟,你又何必不讓我來呢?”一氣之下就去打了他。
於是令尹子西駕著一部四匹馬拉的車,直接來到昭王的殿前麵,說:“今天人君要到荊台去玩,我們不能不去看看。”昭王上車就拍子西的背說:“今天到荊台去遊玩,將要和你同樂一番。”車子走了十裏,今尹子西拉住馬轡停下來說:“我不敢下車,想談談大道,大王願意聽嗎?”昭王說:“你隻管說好了。”令尹子西說:“我聽說,做一個大臣而對他的人主盡忠,名利賞給他再多還嫌不夠;做一個大臣而隻管諂諛他的人主,殺了他也嫌罰得太輕;像司馬子綦是位忠愛人主的大臣,像我自己就是一個諂諛的臣子;希望大王把我殺了,抄我的家,優遇司馬子綦。”昭王說:“我能辦得到,一定聽你的。但你光是禁止我去遊玩,對後代那些來遊玩的人,你又怎樣呢?”令尹子西說:“想要禁止後代那些人來遊玩很簡單,希望在大王你百年之後,把陵寢築在荊台;這樣,就再不會有人拿著鍾鼓管弦等樂器到他祖墳上來遊玩吧。”於是昭王把車子駕回,終於不來荊台遊玩,並且命令撤去先前準備的一切。
孔子從魯國聽到了就說:“真好啊!令尹子西在十裏之前勸諫昭王,而他的話卻傳於百世之後。”
保申諫荊文王
荊文王帶著獵狗如黃和弓箭,到靈夢來打獵,三個月沒有回去;得到舟之姬這個美女,過了一年還不見上朝。保申就勸諫說:“先王選我為保吉,現在你牽著如黃獵狗,帶著弓箭,到雲夢來打獵,三個月還不回去;等得到舟之姬以後,過了一年還不上朝,王真該鞭笞。”爬過去將要去鞭笞王,王說:“我已不是小孩子了,身為諸侯,希望你改變主意不要鞭笞我。”保申說:“我奉行先王的命令,不敢不這樣做,你如果不接受鞭笞,就是廢棄先王的命令;我寧可得罪你,也不能對不起先王。”王說:“是的。”於是把席子給王,王伏下身去,保申捆好了五十枝細箭,跪著放到王背上,像這樣做了好幾次,叫王起來。王說:“有鞭笞的名義是一樣的。”便取下了細箭。保申說:“我聽說,君子感到可恥的事情,小人隻會感到疼痛;雖然感到可恥,如果不改變,光疼痛又有什麼用處?”保申說完跑出去,想接受流放的刑罰,就向王請罪,王說:“這完全是我的過錯,保申又有什麼罪?”王於是就改變態度聽保申的,並把如黃獵狗殺掉,把弓箭給弄壞,把舟之姬趕走,一心要把荊治理好,兼並了三十個國家。使荊國土地廣大到如此地步,是保申直言勸諫的功勞。
蕭何、王陵聽到了就說:“聖明的人主能繼承祖先的事業,而成就功名的,恐怕隻有荊文王吧!所以天下的人到現在還一直讚美,希望英明的人主和忠臣孝子都要以此為榜樣。”
叔向諫晉平公
晉平公派叔向到吳國訪問,吳人把船擦拭幹淨來迎接他,左邊五百人,右邊五百人,有的穿著繡衣豹皮,有的穿著錦衣狐皮的裘。叔向回去告訴晉平公,平公說:“吳國差不多該亡了吧,是船要緊?還是人民要緊?”叔向答道:“你建築馳底的樓台,上麵可以指揮士兵,下麵可以擺陳鍾鼓,諸侯聽到了你這樣做,也說:‘是台重要,還是人民重要?’所討論的對象不同罷了。”於是平公就停止築台。
桑中女
趙簡子發兵去攻打齊國,說是軍隊裏麵有人敢來勸諫,一定處死。其中有一名穿著鎧甲的人叫做公廬,看見簡子就大笑。簡子說:“你為什麼笑?”答道:“我本來就喜歡笑。”簡子說:“你能夠解釋得好就放過你,否則就要處你死刑。”答道:“當采桑的時候,我的鄰居夫婦二人都到桑田去采桑,男的看見桑田中有位婦女,就前去追她,追不到,回來了,他的妻子一怒之下也走了,我是笑這個人太放肆。”簡子說:“現在我進攻人家的國家,又失去自己的國家,是我的放肆。”於是軍隊停止進發,回去了。
景公納諫
齊景公築台,台築成功了,又想鑄鍾。晏子勸諫他道:“人主不能克製自己的欲望來築台,現在又想鑄鍾,向人民征收重稅,人民感到很痛苦。向人民征稅,以至於讓人民感到痛苦,而你以此為樂,是不好的現象。”景公於是就取消他的計劃。
晏子殺馬
齊景公有匹馬,養馬的人把它殺了,景公很生氣,拿起戈要親自去打死他。晏子說:“這樣他還不知道犯的什麼罪而被處死,現在讓我代你把他責備一番,讓他知道自己犯的是什麼罪,然後再殺他。”景公說:“好的。”晏子就把戈舉得高高地對養馬人說:“你替我們人主養馬而把馬殺掉,你的罪該死;你讓我們的人主由於一匹馬的緣故,而把養馬的人殺掉,你的罪又該死;你使我們的人主由於一匹馬被殺而殺人,讓四周的諸侯知道了,你的罪更該死。”景公說:“你放了他吧!放了他吧!不要辱沒了我的仁德。”
燭雛殺鳥
齊景公喜歡把繩係在箭上射鳥。他派燭雛負責養鳥,但燭雛反把鳥給殺了,景公一氣之下要殺了燭雛。晏子說:“燭雛有罪,讓我先去指責他的罪過,你再去殺他。”景公說:“可以。”於是就把燭雛叫來在景公麵前指責他的罪過說:“你替我們人主養鳥,反而把鳥給弄死了,是你第一條罪過;你讓我們人主由於鳥被人弄死而殺人,是你第二條罪過;讓諸侯們聽到了我的人主隻重鳥而輕士,是第三條罪過。現在燭雛的罪過已指摘完了,請你殺他吧。”景公說:“停止吧,不要殺他,趕快放他走吧!”
賞賜直言者
齊景公在白天披著頭發乘著六匹馬,帶著婦人走出宮門,一位受刖刑的人跪在地上打他的馬,反對他說:“你不是我的人主。”景公感到慚愧就不上朝。晏子看到裔敖就問道:“人主為什麼不上朝呢?”答道:“以前人主在白天披發乘六馬,還帶著婦人走出宮門。今天,一位受刖刑的人跪在地上擊了景公的馬,反對他說:‘你不是我的人主。’景公感到慚愧就回來了,沒有出去,所以不上朝。”
晏子晉見景公,景公說:“以前我有罪,披發乘六馬帶著婦人走出宮門,一位受刖刑的人跪在地上打我的馬,並對我說:‘你不是我的人主。’我接受天子和大夫的賞賜、信賴,能夠領導老百姓來守住祖先的江山,現在反被受刖刑的人來侮辱,並侮辱到我的國家,我還可以領導諸侯嗎?”
晏子答道:“人主不必擔心,我聽說,在下位的人如不敢說真話,在上位的君王就要受蒙蔽,老百姓將要有很多話不敢說。現在你的行為有失檢點,而受了刖刑的人反而能對你說真話,這是你的福氣,所以我特別來向你慶賀,請你獎賞他吧,以表示你是好善的!對他尊敬吧,以表示你是能接受勸諫的人!”
景公笑笑說:“這樣可以嗎?”晏子說:“可以。”於是叫受刖刑的人在他行為有失檢點時多加勸諫他,在無事時常來朝見他。
賢君有益友
齊景公到晏子家裏去喝酒。前行的人到晏子家門口報告說:“人主來到。”晏子穿著禮服站在門前說:“諸侯沒有什麼事吧?國家也沒有什麼事吧?為什麼人主在夜晚來到我家?”景公說:“美味的酒,好聽的音樂,願意和你一同享受。”晏子答道:“替你鋪臥席、擺祭器都有人,我不敢參與。”景公說:“到司馬穰苴的家去。”
前行的人又到司馬穰苴的家門口報告說:“人主來到。”司馬穰苴穿戴盔甲,拿著戟,站在門口說:“諸侯之間沒有戰事吧?大臣也沒有反叛的吧?為什麼人主卻在夜晚來到我家?”景公說:“美味的酒,好聽的音樂,願意和你共同享樂。”答道:“替你鋪臥席、擺祭器都有人,我不敢參與。”景公說:“再到梁丘據的家去吧!”
前行的人又到梁丘據家門口報告說:“人主來到。”梁丘據左手拿著瑟,右手提著竽,邊走邊唱而來,景公說:“今天晚上我喝酒多麼快樂啊!可是如果沒有晏子、司馬穰苴兩個人怎能治好我的國家呢!沒有梁丘據這樣的大臣又怎能讓我感到快樂呢!”
君子說:“英明的人主都有益友,沒有苟且享樂的大臣。景公因為有了不貪圖享樂的大臣,才能跟誌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作樂,才能不使國家危亡。”
夫差之死
吳國采用伍子胥、孫武的計謀,西邊攻破了強大的楚國,北邊威震齊國和晉國,南邊討伐越國。越王勾踐出兵迎戰,把吳國打敗於姑蘇城,打傷了闔閭的手指。軍隊退回去以後,闔閭對太子夫差說:“你能忘記了勾踐殺你父親這回事嗎?”夫差答道:“不敢忘記。”這天晚上闔閭死了,夫差被立為吳王,任用伯嚭做宰相,實施軍事訓練。三年之後,吳國攻伐越國,在夫湫把越國打敗。越王勾踐就帶兵五千人棲息在會稽山上,派大夫文種帶了很多錢送給吳國太宰伯嚭來請和,願意以臣妾的身份伺候吳國。吳王將要同意,伍子胥勸諫道:“越王為人肯吃苦,現在大王不消滅他,將來一定要後悔。”吳王不聽他的話,卻采用太宰伯嚭的意見與越王謀求和平。此後五年,吳王聽說齊景公死了,大臣們相互爭寵幸,剛立的人主又懦弱,於是率領軍隊去北伐齊國。子胥勸諫道:“這樣不可以。勾踐臥薪嚐膽,安慰喪家,探望病人,並且又能用人,這個人一天不死,吳國的禍患就一天不能解除;現在越國好像是心腹的大病,齊國僅像疥瘡一樣,而王不先去消滅越國,反而先去攻伐齊國,這不是錯誤的嗎?”吳王不聽他的話,還是先去攻伐齊國,在艾陵把齊國軍隊打個慘敗,於是就同鄒國和魯國的人主相會,會罷回來,更加不重視子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