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辱使命(3 / 3)

晏子出使

晏子出使吳國,吳王告訴行人說:“我聽說晏子是北方有辯才、熟悉禮節的人。”命令儐者:“客人來了就說天子召見。”隔一天,晏子有事情到宮廷。行人說:“天子召見你。”晏子有三次麵露不安的樣子,說:“我受敝國國君的命令,出使到吳王的處所,我沒有才幹,迷迷糊糊走入天子的朝廷,請問吳王在哪裏呢?”然後吳王說:“夫差請見。”結果晏子用諸侯的禮節入見他。

晏子諷吳王

晏子出使吳國。吳王說:“寡人一向寄居在偏僻簡陋的蠻夷地方,很少受到君子的教養,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教我,不要見怪!”晏子不安地避開座位。吳王說:“我聽說齊君為人陰險而傲慢,粗野而殘暴,你容忍他為何容忍到這樣過分呢?”晏子退後答道:“我聽說一個人小事不會做,粗陋的事情也會做不好,這樣一定要操勞;大事做不到,小事不屑做,這樣一定要貧窮;權位大而不能號召別人,權位小而不能到別人家門前求人,這樣一定要困苦。這是我所以要做官的緣故,像臣下這種人哪能用大道去教導百姓呢?”晏子出來了,吳王笑道:“今天我譏笑晏子,好像一個人沒有衣服穿而去譏笑大戶人家。”

晏子吃橘

景公派晏子出使楚國。楚王送來幾個橘子,旁邊放了一把削皮刀。晏子不剖就連皮吃了。楚王說:“橘子應當剖皮。”晏子答道:“臣下聽說,在人主麵前接受賞賜,瓜桃不可削,橘柚不可剖。如今您沒有吩咐,臣下我不敢剖,可是臣下並不是不知道。”

晏子反諷楚王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知道了,就告訴左右的官吏說:“晏子是賢能的人,現在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方法呢?”左右的官吏答道:“等他來的時候,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的身邊走過去。大王就問:‘是哪裏人?’我們回答:‘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回答:‘犯了盜竊罪。’”

晏子來了,楚王和晏子站著談話。有一個人被綁著,經過楚王身邊。楚王說:“綁的是哪裏人呢?”答道:“是齊國人。”王說:“犯什麼罪?”答道:“犯偷盜罪。”王說:“齊人本來就好偷盜嗎?”晏子回過頭看那犯人說:“江南有橘子,齊王派人拿去種在江北,結果長大不是橘子,變成枳,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土地性質不同使它這樣的。現在齊人居住齊國不敢偷盜,到了楚國就變了盜賊,豈不是楚國的土地使他這樣的嗎?”楚王說:“我想傷害你,卻反而傷害了自己。”

晏子不入狗門

晏子出使楚國。晏子身材矮小,楚國人做一個小門在大門旁邊,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就從狗門入。現在我出使楚國,不應該從這個門進去。”招待的人隻好從大門帶領他入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答道:“齊國的臨淄有三百閭,人們張開袖子便成布帷,揮去汗水好像下雨,肩並著肩,腳跟挨著腳跟,怎麼沒有人呢?”楚王說:“可是為什麼派你來呢?”晏子答道:“齊國派遣使者各有對象,那些賢能的人派遣給賢明的君主,沒才幹的人派遣給沒才幹的君主。我晏嬰最沒才幹,所以隻能出使楚國。”

化險為夷

秦、楚兩國交戰,秦王派人出使楚國。楚王派人戲弄使者說:“你來的時候也曾占卜嗎?”答道:“是的。”“占卜的結果怎麼樣呢?”答道:“很吉祥。”楚人說:“哎!不要吹牛了,你們國家並沒有好的龜甲。我們大王要殺你去釁鍾,怎麼會吉祥呢?”使者說:“秦、楚交戰,我們君王派我來,先窺探一下,假使我死了不回去,那麼我們君王就知道戒備,整頓軍隊來防範楚國侵略,這是我所說的吉祥。而且假使一個人死了以後失去知覺,那又何必釁鍾呢?死了以後有知覺,我哪裏會幫助楚國反秦國呢?我一定會使楚國的鍾鼓無聲,鍾鼓無聲就沒有辦法召喚士兵,也就無法調譴君主的軍隊了。殺掉人家的使者,阻止人家的計劃,不是古代通行的辦法。你身為大夫的人,請考慮考慮吧!”來人將這些話報告楚王,楚王於是赦免了他。這叫做化險為夷,改變命運。

梧桐之大

楚國派使者到齊國訪問,齊王設宴在梧宮款待他。

使者說:“好大的梧桐啊!”

王說:“大江大海裏的魚,可以吞沒舟船;大國的樹木也一定是巨大的。使者何必驚怪呢!”

使者說:“從前燕國攻打齊國,軍隊循著雒路,渡過濟橋,燒毀雍門,攻擊齊國的左邊,使右邊空虛。王歜在杜山吊死,公孫差在龍門戰死。燕兵在淄水和澠水放馬飲水,在琅邪山斬獲不少人眾。齊王和太後奔逃到莒國,亡命到城陽的山上。在這時,梧桐有多大呢?”

王說:“由陳先生回答他。”

陳子說:“我口才不如刀。”

王說:“刀先生應對他。”

刀說:“使者問梧桐的年齡嗎?從前楚平王無道,加害申氏,殺了伍子胥的父親和長兄。子胥散披頭發在吳國討飯。闔閭重用他為將相。三年後,吳兵報了楚國的仇恨,在柏舉戰勝,獲首級百萬,楚將囊瓦奔逃到鄭國。楚王接受隨國的保護。子胥引兵入郢都,軍隊如雲湧般,行進於首都郢城。子胥親自射擊宮門,挖掘平王的墳墓,指責他的罪行,說:‘我的先人沒有罪,你竟殺死他。’叫士兵每人鞭撻一百下,然後才停止。那時候,梧桐之大已可以做子胥的弓把了。”

引來戰火的使者

蔡國派遣師強、王堅出使於楚國。楚王知道了,說:“一定都是些鼎鼎有名的人,為了表示他們軍隊強盛,國王意誌堅定嗎?”於是召見他們,可卻發現這兩人根本不知禮儀的次序,看看二人的長相,便懷疑他們的姓名,不但聲音聽來醜陋,外形看了也使人討厭。於是楚王大怒,說:“當今蔡國無人了嗎?假使這樣,這個國家可以討伐;有人而故意不派遣嗎?假使這樣,也可以討伐,是專門用這兩人來嘲笑寡人嗎?假使這樣,也可討伐。”因為派遣兩個使者,結果使楚王想到三種攻伐的理由,這是蔡國糊塗啊!

細察敵情

趙簡子將要派兵襲擊衛國,先遣史黯去探察虛實。史黯待了一個月零六天才返國。簡子說:“為什麼去那麼久呢?”史黯說:“想圖謀利益,反而遭到損害,這是因為不小心觀察的緣故。現在遽伯玉在衛國為相,史幫助他。孔子在那裏作客,子貢在衛君的前麵聽候差遣,非常恭順。《易經》上說:‘渙其群,元吉。’渙就是說那些賢人能化解危險的局麵,群是象征人數眾多,元是吉的開始。渙其群,元吉,就是輔佐的人多是賢人。”

簡子聽了,就收住軍隊,不敢妄動。

良言勝過天鵝

魏文侯派遣舍人毋擇,奉獻一隻天鵝給齊侯。毋擇在半路讓它跑掉了,隻好獻上一隻空籠子。他朝見齊侯說:“敝國君派我毋擇來奉獻天鵝,途中天鵝饑餓口渴,我就把它放出飲食,結果天鵝一飛衝天,就不回來了。我心想並不是沒錢再買隻天鵝,隻是哪有人做他國君的使者,而把國君的錢幣輕易花費的呢?心想我並不是不能拔劍砍頭,使自己肉體腐朽,讓骸骨暴露於荒野之中,為的是恐怕我的主上從此有貴天鵝而賤士人的罪名。心想我並不是不敢逃走到陳國和蔡國之間,是恐怕斷絕兩國的來往。因此我不敢愛惜性命,逃脫一死,來獻上空籠,請主君用斧質來砍殺我。”齊侯非常高興,說:“寡人今天聽了這些話,勝過得到三隻天鵝。寡人在都城郊外有塊百裏的地方,願意獻給先生作為湯沐邑。”毋擇對答說:“哪裏有人為他的國君出使,而輕易地去貪得諸侯的土地呢?”於是他就走出去,不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