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1 / 2)

我們自己或者周圍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一種經曆

——曾經遇到過一些非常好的機會,但由於自己能力結構上

存在瑕疵,最終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它們從身邊溜走。書到用時方恨少,能力和資源的儲備何嚐不是這樣呢?!如果我們

能夠將更多時間用在腳踏實的曆練之上,注重工作中每一個

細節的把握,並使之不斷係統化和去升級,日久天長自己的

儲備就會具備相當的質感和厚重感,把握一些機會的能力也

自然會強很多,比一般人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也許有人會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在職場當中,社會背

景、裙帶關係、經濟實力、辦公室政治,越來越決定著一個

人的發展,真正靠自身實力,很難脫穎而出,自己是十分典

型的草根,無論怎麼努力,現實中的前途都非常渺茫。非常

公允地說,在任何社會和時代,上麵提到的各種問題都會不

同程度存在著,但在任何社會和時代,我們都能找到很多草

根出身的耿直之輩,靠著自己不懈努力獲得成功的案例。明

清的官場一片烏煙瘴氣,黑暗基本上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但還是有王陽明、海瑞、左宗棠這樣的性情中人,靠著自身

奮鬥,最終身居高位。他們都曾有過長期不得誌之經曆。晚

清重臣左宗棠,年少時曾屢試不第,但沒有仰天長歎,虛耗

光陰,而是轉為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竭

盡才華儲備之能事。正是這樣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與結構優

化,使得他在出佐湘幕之後,能夠把握住時代賦予的機會,

最終建立了平定太平天國,興辦洋務運動,靖平陝甘回變,

成功收複新疆的不世功業雖然曆史不容假設,但我們還是可以設想一下。當年類

似於左宗棠這樣,少年就立下大誌,年輕屢試不第,後又改

投幕僚,總感覺懷才不遇的,肯定不在少數,但能做到像左

公一樣建功立業、位極人臣的,卻鳳毛麟角。這其中原因固

然很多,但左宗棠在數考不中的情況下,並沒有太多怨天尤

人,而是將精力更多投入到經世致用之學的研習上,對那些

涉及中國曆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為

至寶,這些儲備無疑對他後來所取得的成就有著極為重要的

影響。

機會永遠屬於準備充分之人。無論現在狀況如何,都應

當多一份踏踏實實的鍛煉,多一份結構合理的儲備,少一些

於事無補的抱怨。隻有這樣,你才能極大提高自己把握機會

的能力,順勢而為,脫穎而出,出人頭地。鐵律之二:無論是學習還是實踐,我們都應當將方法論

的掌握放在首位。解決了方法論的問題,你的行動才會更加

富有成效,職業之路才能更為順暢。當然,這裏的方法論更

多指的是解決各類具體問題過程中所用的手段、思路和模式。

我們做任何事情,正確的目標與方向當然重要,但如果缺乏一係列與之配套的方式和方法,失敗的概率會成倍提高,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甚至注定隻要失敗的。缺乏可行方法保

證的理想,容易導致誌大才疏,缺乏必要方法保證的目標,

容易變成空洞口號。方法論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在本

書中所提到的方法論,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授

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的“漁”非常遺憾的是,職場中占相當比例的人,理想和目標一

大堆,如果被問及具體的方法和措施,就很難說出個甲乙丙

丁,基本上采取摸著石頭過河和順勢而為的態度,即使有人

能夠說出一點,在可行性和係統性方麵都強差人意。如果將

事情分成各種類型去關注,我們很容易發現其中都是有規律

可循的,而這些規律又可以用一係列方式和方法來加以保證。

即令貌似神妙的創新,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在某方麵掌握了

較為係統的方法,不但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而且職業發展

之路也會更加順暢。雖然近一百多年來,儒家在我國經曆了非常曲折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