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律之四:勤奮與進步之間沒有必然的聯係,如果將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老板給限定的二畝三分地中,而不去關注相鄰領域,即使你夜以繼日,嘔心瀝血,也很難換來升職機會,甚至組織內部一有風吹草動,你還會被淘汰出局。
成功是靠勤奮換來的,但勤奮並不會直接導致成功。在現代社會經濟中,組織規模越大分工也就越細,每個崗位的職責相對而言也就越簡單,而基層崗位更是如此。譬如在現代化大生產中,製鞋廠工人,有人專門沾鞋墊,有人專門裝拉鏈,有人專門釘鞋跟,即使你在這些崗位上再努力、再專業、生產效率再高,也頂多比別人多拿些獎金或者計件費,最終還是不能獨立造出一隻完整的鞋。再如,在很多企業的市場部當中,分工也特別細,有人專門寫軟文,有人專門聯 係媒介,有人專門負責活動執行,有人專門搜集市場信息,有人專門製作企業內刊,而且工作往往還都非常飽和。H 君,在某家國內非常有名氣的民營企業市場部任職,已經有 8 年多的時間了。他一直負責新聞稿撰寫、內刊製作和對外媒介聯係的工作。在他剛加入這家公司的時候,月薪隻有 1500 元,加班趕稿更是家常便飯。我看過他很多稿件 和所製作的雜誌,其質量即使放在一些專門的平麵媒體當中,也可算得上中上水平。這位朋友屬於典型的老實人,這麼多 年來領導經常給他畫餅充饑、望梅止渴,但從未讓他涉足市場部的其他工作,他個人也希望在現有崗位上踏踏實實的工作,從而得到公司認可,換取漲薪和升職機會。但直到 2007年,他的待遇水平都沒有絲毫改變,2008 年月薪才勉強超過2000 元,年終發 10000 多元的獎金。2009 年,公司得到了 更為迅速的發展,為了安慰他,將 H 君“提拔”成了媒介主管,全年收入達到了 5 萬元,但手下沒有一兵一卒,完全的光杆司令。2010 年,公司市場部進行重大調整,不但大幅擴編,新增了不少管理崗位,還對部分人員進行了調整,其中就有媒介經理一職,崗位職責完全和 H 現有情況相同,在他自己看來,這麼多年兢兢業業的堅持,沒有白費,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公司的計劃是將 他掃地出門,通過獵頭公司出年薪 15~20 萬的待遇從同行空降高手擔當此職,前前後後找了大半年的時間。但人算不如天算,千尋萬選,沒有一個人比 H 更為合適,空降之事隻好作罷。盡管這位朋友最終得以留任,但職位和待遇原封不動。我接觸過 H 君好多次,很多事情也就慢慢了解了,既為 他可惜又為他可悲。從崗位的專業化程度來講,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許多年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專業水準上還是很有收獲的。但他在大公司的市場部呆了 8 年多的時間,竟然除了企業新聞通稿和辦雜誌之外,價格、促銷、品牌、渠道、終端、路演、廣告,以及媒體和本行業整體狀況和發展趨勢,了解少到令人大跌眼鏡的地步。當然在很多時候,站在公司的角度,希望大多數員工能夠這樣,專業的人專注專業的事,不要牽涉太多東西,你所有的一切都納入公司的戰略軌道,老板或領導很有安全感。但站在個人發展角度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因為這麼多年下來,公司沒有給過你任何輪崗鍛煉的機會,自己將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領導給劃定的那很狹窄的一塊兒,對市場部其他一些模塊的東西缺乏基本性了解。如此一來,無論在公司市場部之內,還是在社會上市場類相關崗位,由於相關儲備嚴重不足,結構十分不合理,他都很難有效適應要求,個人發展前途受到極大限製。事實上,他除了能夠從事現有事務,以及可以做媒介經理之外,在組織內外都難以應聘到職位和待遇都比較不錯的工作。這也是多年以來他不得不在一線城市忍受低薪,難以跳槽,難以在內部獲得好的發展機會之原因。盡管在現 有崗位上幾乎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程度,希望借忠孝來獲得高薪和升職機會,令人憤然的是,他的努力非 但沒有得到認可,反而連現有崗位都差點沒有保住。出現這 種情況,這家企業對員工缺乏責任心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 H 還是要為自己的遭遇負主要責任。“將人用殘廢”,是時下很多企業秘而不宣的一個用人策略。在公司設定的崗位上,老板給你配備了匹配程度很高的拐杖和輪椅,自己可以將聰明才智發揮到極致,一旦離開現有平台,失去義具,你將什麼都不是,基本是廢人一個。倘若變成“廢人”,你的發展前途就完全掌握在老板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