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兒五歲的時候,就會背誦唐詩。他的父親吟出一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他隨口接道:“雲想衣裳花想容。”他也可算是一個神童。
十八
我們杭州高怡園觀察的三女兒淡仙,詩才清純絕妙,不愧受家風影響,在《詠小青》詩中她這樣寫道:“富人家門前的黃土引起年複一年的遺恨,草木掩映的孤山中有可憐的墓園。紅香消逝就好似東流水,生來命運淒慘哪能違背天意。梨花與春夢伴著雨瀟瀟,柳色與秋風伴著嫋嫋炊煙。真要感謝檀郎能將玉骨埋葬,使得芳魂流落在聖湖邊。”在《除夕與淡人郎君同作》詩中寫道:“殘年已經過了立春已三日,一年還有半夜可供你我話知心。”
淡人《湖上晚歸》詩寫道:“荒野的村舍有犬在叫道路昏暗,舉首望去天邊隻有星星幾顆。山間的月兒還沒有高升使得湖麵一色漆黑,這時有漁燈一盞照得岸邊炊煙一片青色。歸來的低飛的鳥兒漸漸離樹遠去,卻遮去了橫橋邊的半截亭。因水相隔使人家看不清,隻聽見笑語從水邊慢慢傳來。”《客中》詩寫道:“大病之後吟詠的詩句多含對舊情的傷感,酒醉之中都是夢回家之事。”淡人和淡仙伉儷和諧,而淡仙卻早亡,真是可悲!高公是甲辰年的進士,我曾在丁巳年在他家住過三個月。後來他死後我為他題寫了墓誌銘,以此來了過他的恩德。
十九
官場風氣卑下,某太史對此十分厭惡並作詩諷刺,其中有“吸毒癰舐臂痔”的字樣。我規勸他說:“下等人所做事,賢明的人不光是不去做,就連知道都不應該。好比鳳凰在千仞之上飛翔,下麵有屎殼郎在摶糞為球,鳳凰未必知道。王公貴族,可以去責罵他的仆人。但對於仆人來說未必認為是恥辱,而對於自己來說反而有失尊嚴了。原壤是個狂人,所以孔子要用拐杖敲打他。蔡經是個半仙一樣的人,所以麻姑要用鞭子抽打他。至於其他的壞人惡棍,能領受到聖人之杖、仙人之鞭嗎?所以說:‘孔子家的孩子不知道罵人,曾子家的孩子不知道動怒’,就是這個意思。”
二十
凡是古人用的雙字詞,比如說“依依、潺潺、悠悠、匆匆”一類,數不勝數。唐宋兩代的名家,就從來沒有單用一個字的。現如今詩人們都特別喜歡押韻,又特別喜歡疊韻,所以不得已而常常用單字,這就大錯特錯了!寫詩的人應當引以為戒。
二十一
吳竹橋太史給我寄來鮑銘山的詩文。此人幕遊在外客死他鄉,太史囑咐我在《詩話》中采用他的詩句。
他在《秋夕》詩中寫道:“風颯颯長廊之中聽到葉落的聲音,霞光昏暗照在門簾之上。芙蓉花沾上露水如泣如訴使秋天的河塘呈現出晚景,絡緯蟲在風中吟唱顯出小院的冷清。好夢如雲消散在回頭的一刹那,新愁似水使得浪潮湧起。無意中望見夜鶯飛走的遺跡。當年洗馬茫茫就是我此時的心情。”
其他的詩句如:“人間不夜都是因為月光明亮,天上如果沒有情感怎能成仙。”“魚網堆在屋角漁民早已散去,犬在橋邊吠叫著遠處的船在劃回。”“客人到來時正好趕上滿苑的落花,小樓中聽雨聲又是暮春”等句都不錯。
二十二
雍正年間,孫文定公任總憲,李元直任禦史,陳法任部郎,三人都不同凡響有自立精神,以古代賢人為榜樣,在京師人稱“三怪”。我是孫公的門下,根據他的事跡,為他撰寫了墓碑文。後來我和李憲喬公子相交甚好,得以為李公撰寫墓誌銘。唯獨在陳公做淮揚觀察時,我在沭陽做官,隸屬於孫公麾下,親身經曆了他的風采,非常平易近人。等到白公河帥被問罪,唯獨陳公進諫做保,以至於被撤職充軍保衛邊防。他確實不同於常人!我僅能記錄他的《臥病詩》:“躺在床上一直從初秋到深秋,酒場文社和交友出遊都無暇顧及。鬢發蒼蒼使潘令為之發愁,清瘦的身體受到隱侯的恥笑。這些天拿幾本閑書放在枕旁,經時的剩藥存放在床頭。常人更願意相信我很懶惰,其實是維摩之類的大病未愈。”陳公字世垂,貴州人,是癸巳年的進士。
二十三
金孝廉有詩:“患病的身體在妾麵前像客人一樣莊嚴。”黃野翁的詩句:“年紀大了眼睛看燈像一個大車輪。”這兩句,正好可以對仗。
二十四
黃蛟門有《寄張香岩》詩:“接到書信偏偏不打開,先從信封之外看平安的消息。”又有詩寫道:“在淺水池中洗衣可惜春天無雨,買米的人回去之後看見屋子冒出嫋嫋炊煙。”金陵有這樣的詩人,以前我卻不知道。
二十五
我在花園裏種了三十餘株芭蕉,每天早晨可以采花百朵,吸吮上麵的露水,又甜又新鮮。恐怕漢武帝時所說的金莖仙掌,也未必有這樣的味道。用一個盤子裝著飛快地送給香亭。他有謝詩這樣寫道:“初升的太陽燦爛早霞,敲門驚起棲在樹上的烏鴉。平頭的仆人飛快地把信箋送來,是一盒帶花的芭蕉露。”“叮囑我打開盒子就要品味,片刻之後露水就會蒸發掉。自古以來成仙都在片刻之間,別讓薄命帶走了金丹。”“莊子何必寫什麼《逍遙遊》,有醍醐露喝萬念全消。分給全家讓兒女同嚐,他們也驚呼雞狗共上雲霄。不是神仙卻已成了神仙,兄長手鋤明月弟弟耕種雲煙。還盼著再過三萬六千天,再來乞到瓊漿玉液共上雲天。”
二十六
乾隆庚寅年間,我住在杭州,想去拜訪蔣苕生太史。聽說他當時就住在湖州太守張公家裏,隨即拿著名片去投訪。沒有見到蔣苕生,卻有一位峨冠的人,拱手出迎。我心裏猜測他便是太守,平素與他無甚交往,可此人非常客氣,未免使我感到有些吃驚。太守笑著說:“先生不認識我嗎?我可早就認識先生,而且還認識您的夫人。”還把我夫人的容貌,以及我姐姐的容貌,描繪得一清二楚。我更是感到驚奇,詢問是怎麼回事。太守回答說:“當年您任翰林時,侄在前門外橫街。我那時候九歲,和您的姓陸的兩個外甥一起在蒙館念書。老師放學後,我們一起在您家裏玩耍。您的姐姐和夫人常在旁邊梳頭,我幫著遞梳子。您路過時,還吩咐人給我拿零食吃。您還記得嗎?”我連忙謝道:“事情沒忘,可沒想到昔日的聖童,今天成了太守了。隻可惜我的兩個外甥早亡了。”於是在一起唏噓了很長時間。
自此分手後,一別又是二十年,他的公子惠堂孝廉來訪,暫時任漂水知縣,此地又是我改任江南官後第一次收到檄文的地方,重重的春夢,回想起來有些失落的感覺!這以前的往事,我已作了一篇七言詩贈予蔣先生,收入集中。現如今年事已衰,就作了一幅對聯贈給惠堂:“在我之後四十年,卻同為南方百姓的父母官;兩代通家,曾經看到你的父親上學時。”這都是寫往事的實在話,不敢倚老賣老。
二十七
張毅齋(名琰),秀才香岩的哥哥,有絕句詩:“在板橋上望去雨後初晴,映在水中的紅欄分外幹淨。是什麼事使得簾前的熏香不散,夜晚的風吹過了鮮花的叫賣聲。”《聞鶯》詩寫道:“高士因為心中有情頻繁地回頭,香閨即使安眠無夢也會受到關心。”
二十八
庚戌年冬天,我有感於相士說我將在七十六歲時去世的預言,便戲作《生挽詩》,並招同人的應和。
沒想到壬子年春,竟然有人傳說我已故去。這個消息傳到蘇州,徐朗齋孝廉邀請王西林、林遠峰等人,立牌位哭喪,其挽詩寫道:“聲名灑滿人間六十年,忽然聽說騎鶴去了天堂。文壇痛失袁臨汝,而仙界爭相歡迎葛稚川的到來。自從著作垂青史之後,您先於年青人領悟彭祖的早逝。望著青風不敢失聲痛苦,隻願公子阿遲能承繼您的賢德。”
我讀後,覺得很有意思:“過去範蜀公哭悼蘇軾,隻有淚而無詩,今天諸位哭悼我,卻是隻有詩而無淚。然而淚流盡了,可詩卻會留傳千古。”
二十九
金紹鵬秀才跛腳,但詩才清新絕妙。他住在南門以外很遠的地方,我辦詩會,得派轎迎接他。
他的《炙硯》詩寫道:“凍後的墨盒產自端溪冷得需要烘烤,烤來之後看著已燒紅的暖爐。此時是陽春三月卻煙雲彌漫,硯的鐵石心腸回落在方寸之間。堅冰融化恰似地脈蘇醒,用筆耕耘才得以使田功舒展。更加誇獎文陣與兵法相通,即墨城堅固需用火攻。”《糊窗》詩寫道:“窗戶上的素楮晶瑩似吳越的綢綾,書房的麵麵窗戶能使得光亮凝固。不能讓舊紙遮住了我的雙眼,自然有一層清光透過。弄影需看梅花映襯月亮,推敲詩文是為了映雪挑燈。白光生於屋裏精神爽,展開《南華經》成為多次考試的憑證。”《嗬筆》詩:“即使是中書也能感到吹噓之力,崛強全部消失而聽任指揮。”
三十
林竹溪在《柳絮》詩中說:“整個春天從未看到你開花,隻看見綠色苔草紛紛點綴。這下可忙壞了男女小孩,在庭院裏捧著手等待著它的飛來。”
懷寧勞崇煦詩中寫道:“笑指彎月如鉤像飛在天上的破鏡,開玩笑般地把雙釧拋成疊連環。”“好夢易醒快樂的地方容易遠離,春日的晴天很難持續兩三天。”這些都是平常語,而經他挖掘便覺新鮮。
三十一
壬子年冬季,我路過淮河,嚴曆亭司馬為我背誦了孫相國的《領兵赴台灣》詩:“自己嘲笑陳琳的檄文還未寫成,我也曾經打磨盾牌學著入伍當兵。一夢驚醒時看到猛拱白色的波濤,口渴時在官屯飲水望見殷紅的鮮血。原請得一丸之封心願已足,卻遺三矢顧盼猶雄。要想感恩從何處能報得一星一點,隻願能像阿童一樣浮江衛國。”
《南征》詩寫道:“欒城離海很近,上上下下想著文明周圍景物荒蕪。停工之日正值寅霧像蛟龍的口水,男子使用鴉嘴鋤熟練地耕種。直入雲霄的阪洞有千折,夾道中有四頂官轎,(土人叫“官”為“榮翁”,出入結網為轎)鞍前馬後的侍應最應受到安慰和酬勞,滿捧的檳榔應當做玉液瓊漿。”“前代賢人的裘帶居然在百蠻各地都有,洱河畔特許唱刀環。文淵公的遺跡有銅柱,定遠公的心原本向往玉門關。二月時黃木渡花開正濃,三年征南花香染透紫宸班。隻因為妖鳥雖逃巢穴猶在,所以我雖夢繞羅平卻不肯輕易回還。”
三十二
汪汝弼有《送春》詩:“子規鳥聲急促牽起客子歸情,婪尾花中將華貴的酒席推卻。飛來的楊花預示著春天似夢,站在斜陽下看到草木如煙。借酒消愁,陽光明媚更盼著來年。我也想回到故裏卻難以成行,隻在暮江的晴天吹幾聲長笛。”又有“夕陽照在樹上聽到蟬聲已遠去,冷月落在門簾之上照出了花影”。這些詩句都很絕妙。他的一些贈詩,已被我收入《同人集》。
三十三
我因為去天台山遊覽,離家有半年時間,回來後看到桌上有一封書信。署名杜情海,不知是何許人。大概是說:“隻有有才華的人才能愛慕有才華的人,而有人因為關山的阻隔,家貧如洗不能具裝而行,時光如白駒過隙,命運就像朝露。至於在題碑文時哭泣,抱著書信嗚咽,寫詞的人心有情,實在是增添不少遺憾。我私下每想起此,便耿耿於懷整夜不眠。我對於海內的人才,已注意多時了。唯有您的才華大於雲天,唯有對您情深似海。自從聽說您的大名以來,不知為何低頭想念,不分早晚。難道說三生之論原本就有根據,而一代的天才,卻應當自己去響應天作之合嗎?我曾以寫有這樣的詩句:‘清除狂傲幾乎到死的邊緣,而不殺他定會憐惜他’。如果和您見麵不易的話,那麼小杜我要化成清魂一縷,上天入地,絕不同劫後的餘灰一同消逝。請您憑借青眼,鑒證我有這樣一顆赤誠之心。”我因他的詩有奇特的才氣,姑且收錄集中。有待訪尋此人。
三十四
我任縣令六年,其間作數首《俗吏篇》,收入集中。今天讀到錢竹初明府六章《吏不可為》,才覺得過去的官吏統治,還未至於如此,所以特地予以收錄,以等采風之人。
他的詞這樣寫道:“雞剛剛鳴叫,便去大府偵查。聽到隆隆鼓聲,仆役們出出進進像群鼠一般,坐在左側,等到中午,饑餓得要命無飯可吃肚中如輪轉,口幹舌燥無話可說。忽然手版像樹葉一樣飛來。說老爺今日無空明日再來。這樣再三再四,終於得以側身入內拜見老爺。被老爺的臉色示退後,由走變跑。回到家中告訴親朋好友,今日裏老爺對我不同一般。”(《參謁》)
“有人焦急地張望,有人粉飾太平,土地是肥是瘠揣手可知,貧窮的程度心中有數。官吏們有什麼,一絲一粟都是民膏民脂。親戚朋友穿著黃衣來訪,而白衣服的顏色卻顯忸怩。吏們喜歡的正是稱錢兩,所恨的事是耕地勞作。山中的麋鹿水中的魚,竟相擢取是古已有之。彼此相比,有如海浪波濤自我更替,你要麼高興,要麼發怒。好像有錢神仙也會替人說話來。”(《饋遺》)
“當官的好比大魚做吏的好比小魚,交完糧食的百姓卻是泥濘。當官的好比是虎,吏好比是貓,都是舔食別人的血汗不分好壞。二月絲,八月穀,婦人出門雞登屋,隻因欠官一點糧,被吏追呼定下罪。縣官雖心中不怒也得做出威風樣,投簽喝令敲打小民的屁股。即使他們不疼,我也覺得疲倦,如此換得上司考檢合格。”(《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