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十
詠桃源詩,自古以來數量最多。意思都已說盡,作者往往有疊床架屋的毛病,很難有出色之作。朱澗東給我背誦黃岱洲《過桃源》一絕:“桃源蜿蜒曲折像是縮小的山河,一個深深山洞被薜蘿鎖住。走過溪邊小橋雲密集的地方,卻聽到花叢之外有漁歌傳來。”清淡而有滋味。《滄浪詩話》中所說寫詩不貴在用力,而貴在有神韻:就是這個道理。
第七卷文以情生,韻因詩押
一
我於九日登上了紫蔭山,見到有人的題詩:“山峰之前樹葉稀少,登高遠望思念依依。天冷海風與白雲相連,風大城烏列隊飛翔。紅豆為主題的書信難以寄往遠方,黃花插在帽上事多與人意願相違。數年以來浪跡天涯,作為一個雲遊的老布衣真是慚愧。”署名“陳濂”二字。
問後才知,是我外甥女婿陳文水孝廉的三弟。又見到他的《遊石門樓》詩:“山風吹打著鬆雲,岩石明齒齒。聽到猿猴兩三聲啼叫,行人一齊向東望去。山上的娟娟明月,照見山下寺院。那洞門還沒關上,等我去遊賞。”其他詩句,如“秋聲江甸落雨,寒色伴著海門的雲煙。”“冷月浮在水中,星星稀少像要接近人間”等句都清新絕妙。
二
峽江飛來峰寺的澄波和尚告訴何數峰:“丙寅年間,有個女子戴蘊玉偕夫君到潯州府署看望父親,來飛來亭坐歇,題詩,詩寫完後眼睛便濕潤了。有詩句:‘白猿自己明白了當年的往事,拿著手環返回了天宮。’許多人都不解其意。等到了潯州她便死了。懷疑她的前身,是不是白猿的女兒?”
三
兩個小孩子放風箏,一個孩子順風很高光,另一個孩子卻勸說道:“勸你先別感慨東風好,把風箏吹上去也能吹下來。”我特別喜歡這樣的句子。這大概就是孟子所謂“趙孟所得到的富貴,也是他所鄙視的”的意思所在。
四
我到吳門之後,有不少人送來詩文讓我指正,每遇佳句,我一定要向別人稱讚,也就是要鼓勵後進。執掌科舉的許穆堂嫌太丘道廣,便寫一首律詩贈我:“先生是天下所向往的,眉宇之間使人看到後感到清爽。上到老女人下到小孩子都知道您的大名。好比蘇玉局的風流,鄭康成的著作一樣。隻可惜過分珍惜人才,褒揚太過就怕會耽誤了後生。”
我說:史書上說龐士元稱讚人才,往往很過分。我這老人居然犯了他的毛病,這就要改正。
五
我去遊覽南明寺,看到沈歸愚先生有副對聯:“瓶裏添水可將月亮盛下,衣服掛在鬆梢上惹來了白雲。”我不知道是成語,還是先生杜撰的?晚上,風雨大作,使得樓柱晃動,我便寫出詩句:“樓在鬆樹頂端搖動,人在海潮中安眠。”
六
京口的尼姑會寫詩,王碧雲女士有贈詩:“仙人傳來古雪文章,步虛聲中看到絳雲仙。在遠方知道靜靜地麵對梅花月,鶴在晚煙中站立著聆聽禪經。”
七
直隸遷安縣的規矩,入學八人,而應試者不過六七人。知縣胡公在任時,忽然有馬夫,穿著紅布鞋來請假。問他有什麼事,他說:“明天要去縣裏赴考。”胡公哈哈大笑,口授一詩贈給他:“紅鞋穿在腳上用煤磨硯,馬糞熏出的衣服用筆來代替鞭子。”
八
金賢村太守性格倜儻,懂音律,有四個舞姬,都擅長歌唱,經常被帶到隨園吹簫奏曲,太守親自為她們敲板,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風流人物吧!他是宛平籍人,臨到都城時,已過六旬,他的《留別》詩寫道:“為何用手去擦眼淚,隻因為各自到了暮年就要分手。感歎我已經離開讓人高興的地方,許多人還能登上孝廉之船。放眼望去關山滿目行李都是新置的,兒女們隨身帶著舊管弦。這以後隨園花開遍地的時候,我的夢魂遠遠能到小倉山之頂。”
九
程魚門入選翰林之後,寄來他的一首詩作:“四十年後才做了您的後輩翰林,像這樣交遊的朋友自古以來就不多見。頭銜到手確實感覺清新絕妙,係功名於書山裏難得出來。年老時風景真像冬日的風景一樣清淡,梅花又和雪花一起飛舞。”
嗚呼!魚門的家境本來是個富商,喜歡結交文人,把家產消耗一空,直到晚年當了進士,做了部郎,又成了四庫館議敘,才得以入選翰林,真可以說是有誌者事竟成。然而很快便逝於秋帆中丞署,真是可悲呀!
十
懷寧的書生勞竹如,是一位詩人。年青時喪偶,街裏之中有個陳氏的女兒,長得漂亮而且會作詩,於是他找來媒人說媒。陳氏的女兒偷偷地看到了竹如,非常願意嫁給他。兩個人已經一見鍾情,卻被裏坊中的富人強行娶了去,這個女子臨出嫁前,寫給勞生道:“聽說乘上鸞鳥便允許上天,幾次身臨其境使自己懷疑已成了神仙。說不清被貶謫人下界是怎麼回事,隻知道從此便相隔蓬山道路千裏。”“夢見和文簫低聲說話的情景,心中想念花的心事要讓花知道。分明是匣底有雙珠,不忍心把它還給你使你傷心。”
十一
在我小時候,有一個和我一起參加童子考試的,叫申南屏,名發祥,性情奇特風流倜儻,有如溫庭筠的風度。因為代人考試,遭到斥責除名。最終當了進士,外出任縣令。寄詩道:“隨園居士是當今的東方朔,遊戲人間可當做幾顆星辰。落筆好像天馬降臨,無人不伏在廚下洗耳恭聽。略略出仕為政令觀察,妙用詼諧之處像是在講經。抽風打鸞三十年,又叨剪拂卻已到白發蒼蒼的年紀。”寄來此詩時,已報請罷官;改任清江掌教。我還未來得及答複,他便已去世了。
十二
壬子年春,我和趙偉堂一起遊曆焦山,遇到詩僧巨超,和他一起喝茶閑聊多時,收錄他的詩入《詩話》。今年春,慶大司馬奉旨到江南來,辦理公事,趁渡江的機會,拉著他同遊焦山。分手之後,巨超寄給我一首詩:“曾經朝著金鼇方向漫遊,西風已離開荊州很久。忽然陪同天使到香界來,卻奇怪神仙頭發也會變白。海內的山川承蒙賞光,人間的聲響才是最珍貴的。沒有盡興飲酒遊說,應該知道還沒有滿足山神的願望。”
十三
山陰人胡稚威字天遊是曠世的奇才,丙辰與我一同舉為鴻博,最後鬱悶而死。我最早抄了他的駢體文三十篇,被楊蓉裳篡取。後從別處搜集到《烈女李三行》一篇,開始嫌太長,難以收入《詩話》;然而一序一詩,都很古雅絕妙,不忍心任其被涸沒,現在出版續集,不妨加以刊載。
序言寫道:“女子李三,河南鹿邑縣人。父親務農,曾因舊事與地主豪強交惡。地主陰謀要將其殺害,讓客與他套近乎,假意招待他,讓他喝了藥酒後發病。父親心中知道是豪強所為,臨死時,女兒和母親哭泣著侍立於床前,他咬牙說道:‘哭什麼!難道你不是我的孩子嗎?我被人所殺,如果有兒子,啥時長大了,也許能報仇。如果是孤立無助,也就沒有希望了。’這位女兒當時十幾歲,聽到父親的話,晝夜悲憤,時時都在伺機報仇。幾年後,她長大了,白天向鬼神發誓,為父親掃墓,願得到在天之靈幫助,後拿著利刃,等在路上,盼著乘機刺殺地主。地主出入騎馬,仆人都很彪悍,機會很少。她從家出走,多次到有司、大吏處告狀,長達三年之久,無一人能為此事昭雪。女子很憤恨,說道:‘這些人雖是做官的,實際上就是盜賊!隻知道撈錢,花天酒地;怎能為冤者洗冤呢?’後辭別母親,直奔京城。從鹿邑到京城兩千裏,女子孤弱無人相助,晚上投宿,主人有心責怪她一人出門,懷疑有別的原因,所以不予收留,常常在草叢裏休息。到京城後,擊鼓自訴,多次被官吏阻攔。又告到刑部、都察院、都被阻擋,如同河南省的有司、大吏一樣。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正好有人要到鹿邑任新縣令,此人很正直。女子聽論後,走回到家鄉。縣令剛坐車出巡。女子跪地大呼攔路,無論怎樣驅打也不肯起來。縣令認為其父死已數年,當時又無有屍檢,未予相信。她又將父親死時說的話,前去京師告狀告之,他接受訴訟,將地主和食客逮捕,都對此供認不諱。縣令已將地主判極刑,沒等處決,地主已死在獄中。地主家人對女子恨之入骨,誹謗她曾被奸汙。有位縣城的公子唯獨敬慕此女子賢德,向她求婚。女子的母親和老媒人都勸她嫁人,她不聽。等到母親死後埋葬,召集有宗族親戚鄰居在場時說道:‘我悲痛我父親被害,受苦過了幾十年,幸虧得以報仇。我的名聲已被別人玷汙,之所以沒有過早地赴死,是哀傷我的老母沒有人奉養。今天我的大事已了,該有自己的主張了。’將母親掩埋了,然後自殺了。於是地主的兒子在晚上暗自擊掌高興,看她的臉,像活著一樣。想拿刀砍她的頭,卻口中有血,噴向他。地主的兒子嚇得扒在地上不敢動,左右趕緊扶起回家,竟然得病死了。此女子死於康熙年間,至今已五十年了,戊午年,我住在長安時,才聽說此事。感到當今沒有什麼文章能夠為之昭彰,使得家喻戶曉,相互勉勵。就撰寫此事,以歌的形式來懷念她。”
詩是這樣的:“大海為何漫漫,千年不能移動。太山自稱高大,精衛銜著石頭在飛。早晨看見精衛在飛,晚上也看見精衛在飛。吐出血填作壩,一早成為小徑。哪隻是成為路徑,高峻又高峻。女子麵潔如玉,女子身如油脂。十四歲已很漂亮,十五六歲更出眾,婀娜環著春,明月也開始徘徊。門中的姐姐和小姑,鄰居家的老婦人。別人歡笑女子無聲,別人高興女子長哭。年複一年,悲痛難停。好像吃了大魚刺,傷了喉嚨直到脅臍,老母呼喚不應,走出中閭閨房。女子身也不是驕狂,女子心中也不是癡迷。向母親問到阿爸是誰害死的。昨天在門前偷望,裂眼哪是忍心看?爸爸的仇要報,騎著馬去車西街,我沒有白色利刃,砍斷成雙虹霓。磨快我削葵的刀,總是放在懷裏。一心想著複仇,以血肉相搏擊。仇人何陸梁,有自己的人馬。前者像餓狼,後者像怒豺。小雀抵抗黃鷂,隻怕要當做食糧。大聲向縣官呼救,縣官正在裝聾。又去了太守府,又三次去中丞司。堂而皇之相信威嚴,隸卒森嚴,怎知坐在中間,一一如同糞土。如何由得腐爛在地下的屍骨,讓鬼看了發笑。孤單少年不懂事,聽人說應去京城,京城多大官,列坐在官府裏。頭上戴著鐵柱冠,獬豸在胸上棲息。獬豸陰森,多期望能去掉悲哀,梳好我的頭發,縫好我的衣服。手中拿什麼,是血帛斑斕絲。帛上寫什麼,是寫盡了冤屈。身體不好實在艱難,要好自為之。女子弱小母親可憐,請母親不要勉強。今天辭別母親,出門如同消失。正是冬天,天冷似鐵。層冰堵塞了黃河,急雪穿過矛錐。大風刮翻了天,行人臉色灰白,夜裏不見五指,深林環抱著枯枝。三更怪鳥叫,四更狐狸號,五更時便出發了,因饑餓而遲疑。抬頭遠眺長安,盤盤的鳳凰陴。下麵十二門,通向縱橫打開。拿著我的帛,賣掉袋中的桂,在禦史府前跪拜,有衛兵和三重台階。尚書很威嚴,侍從好威風。頭上的鐵柱冠,獬豸在胸衣上棲息。獬豸沒有角怎和群羊一樣?李家女兒倚柱長叫,白白地浪費了年華。心中怨恨很深,一直悲哀到半夜地呀天呀在哪裏;高高的城不崩塌,高高的墓不崩塌。為了請明府申冤,可又來遲了。向著明府長跪,淚落在江東。女兒今天千裏歸還,女兒憂愁終身不適;女兒真的不敢說謊,但願官人不要見怪。父親冤案已多年,多年沒有希望。要是能雪冤,又看到井底的日出。死去父親在地下笑,仇人無法逃罪。我願以這樣瘦弱的殘軀,為您家中做飯。言語終於難以成聲,聲音如同煮糜米。明府大為感歎,感歎也隻能如此。洞庭波濤翻騰,卻不是歸海之所;邛崍的山巒,九曲沒有險峰。我今天為你父申冤,你去等待消息。仇人全家都很吃驚。形勢如同發了宿疹,突然疼痛由不得醫生。同齡的壞少年,像雞群一樣趕來。當頭的被捕坐牢,有馬卻沒有騎,永久地離別了街西。叩頭辭別明府,卻沒有什麼可以留下的。過去的小孩子,現在是歸心似箭。遙望我的故裏,我的家荒蕪。老母倚門歎息,劄梁妻噓唏。我去後母親吃草籽,如今才吃到好飯食。吃好飯食也無味,無味也隻有作罷。雖然作罷,母親卻悲痛難勸。當年女兒麵如玉,女兒的頭發油亮,女兒口含朱丹,女兒手如柔蔥。在土堆前哭泣,麵目已全非,宛然閨中所存,是貧窮的病態。姑姐來看望女兒,言辭殷勤。公子在縣南居住,行為端正。金銀拿來兩箱、還有許多綾羅綢緞。他應當做官,使蓬蓽生輝。想要得到賢女,賢女勝過薑姬。對媒人回答說,妾身實為窮人的孩子。沒有兄弟,老母無所倚靠。所要做的是努力行事,年老卻不得不去縫紉。怎能嫁了別人。違背了母親的恩慈?母親像風中的燈,女兒的命運像霜中的葵。片刻母親大病,與死去的父親相追隨。棺木放當中,起墳成了土堆。一一將事情托付別人,姑姐可以前來。為我請來長老,長老來到,為我召來鄉親,鄉親圍坐,聽我訴說:十歲時隨著爹娘來此,那時是個小孩子。十五時有了冤家,承受著痛苦。二十歲時得報仇,卻是辛苦而危險。三年中出走大梁,從趙到燕南邊陲。女子行走本無旅伴,女子也應停下休整。皎皎月光明亮,不墮於濁水。斑斑的錦翼兒,即是赴死又怎能不明不白?從此旋即入房。關上重重的雙層大門,紅繩八九尺,掛在梁上。鮮亮的桂花樹,茂盛葉子新奇,繁茂飄著花香,生長了荒山上。烈火燒山巒,燒了三天不滅。大石屋威嚴,小石當路基。蕭芝為蕙草哭泣,萬族合成一種煤炭。燒出如白玉的芳姿,像白雪一樣皚皚。用玉作女子的墳,在上麵栽上桂樹。晚上有大星辰,光彩照人;錯落的桂樹中間,有千年不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