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3)

五十一

前輩宋軼才司農,在京師和我一起入翰林,比鄰而居。如今已去世二十餘年了。春天,我在姑蘇城小住,他的兒子藹若觀察以子侄之禮來拜見,並以宋司農的《紅杏齋詩集》請我作序。因此收錄了他的《灣址道中》:“離別的道路分手的心情難以平靜,四周郊野的風物各自蕭疏。遠山映在眼中是一片青色,一片晴光落在小轎上。”“炊煙似線小路似弓,水麵上吹來楊柳風。榆錢柳絮都飛盡,野田中一片黃色的菜花。”

五十二

近體詩有的在前邊用“花”字,後邊用“葩”字,這都是名家所不提倡,初學寫詩的人不可不知。凡是其他用韻的字義重複,都可以此類推。

五十三

有人喜歡誇獎自己的詩作,讓別人很討厭。袁陶村說:“別去責怪他。自己不去讚美,又有什麼人肯去讚美呢?”又有人經常流露出官氣,讓別人很討厭。陶村說:“別去責怪他。他除了有官職外,身上還有什麼別的嗎?”話說得很妙,因此加以收錄。

五十四

田涵齋在長洲任宰官,以廉潔清明著稱。他的父親香泉先生以武職告老還鄉,休養在署中,整天騎驢在虎丘、石湖之間,賞花賞月,而民間沒有絲毫的瓜李的嫌疑。他的清風高節,由此可以想象。有詩作《附蓬小草》,涵齋請我作序出版。如《虎丘燕集》:“喧鬧的歌聲趁著此時遊玩,雲收斂天的香氣正到了秋天。幹淨的客船依著沿岸的大樹,美人傍著山樓卷起簾幕。隻看七裏花已成鬧市,可以相信三生石會點頭。這是江南出佳麗的地方,吳地的你隻知快樂不知愁。”《渡江即事》:“不知道船帆在轉動,隻是驚訝市橋在移動。”《金山夜月》:“風定風鈴不響,江水湍流月也有聲。”《海昌塔廟思歸》:“長魚浮在浪尖天空飛著寒雨,林中宿鳥受驚動墜落打折了樹枝。”《暮投寒莊旅店》:“很遠地在寒水孤村之外,從一麵青旗認出是酒家。”《樂安莊燕集》:“林塘中有雨水滋潤魚兒相戲,麥隴連著雲彩有布穀鳥在飛。”《春興》:“長埭上的紅杏惹得蝴蝶回返,短牆邊的綠楊下有秋千出沒。”“用大杯喝酒擔心會喝醉,用大字抄詩隻會被人笑話眼花。”都有怡然自得的趣味。他的《晉秩自喜》寫道:“少年時有大丈夫將生命獻給國家的誌向,年紀老了沒有恒產以宦為家。”更可以想象出他開闊的胸襟。

五十五

吳江的周秉中尚書(名元理),是我戊午年科舉的同年,在清遠任宰官時,我路過那裏,小住三日,極為融洽。後任直隸總督,內遷大司空,而音訊也就從此渺茫。最近查訪中得知他的孫子名霽字朗宇,年齡才二十出頭,詩風清妙可嘉。看到他的《新妝詩》:“新妝樣子是髻如盤鴉,六幅的裙拖著越女紗。玩罷秋千有些膽怯,讓郎插好鬢邊的花。”“深院重簾日影已斜,當春的桃花李花鬥弄芳華。小姑笑著拍打我肩頭問道,開的是不是新栽的豆蔻花?”又,《以美人畫障贈屠荻莊賀其納妾》:“與藐姑一樣綽約的仙姿,畫丹青的好手為臨摹而下苦功。他時劃槳迎桃葉,如此之人能作為樣本嗎?”又有《即事》:“為好詩得之於無意之中而高興,小別的憂愁在隔夜先已生出。”

五十六

錫山人吳省曾,傳神的名手,為尹文端公所推重。三十年前,曾為我畫過《隨園雅集圖》,畫中五人栩栩如生。經常帶著他的兒子鬆崖字寶書來見我,他那時還是舞象的年紀。分別二十餘年,又在上元署中相遇,知道他已經人州縣學校學習,詩才清新典雅,而尤其擅長寫詞。《山行》詩說:“匹練橫空飛起,光線在樹杪分開。飛來千尺的水,散成萬重雲彩。鶴的鳴聲迎風傳到遠方,琴聲隔江可以聽到。這其中可以寄托傲骨,載著酒去尋找你這樣的君子。”《梅花落》:“月亮初升看到鏡中新眉樣,又看見冰梅均勻地落在台階上。江南的春雨過後使人憂愁,庭院中梨花伴著倚欄人。”嵇曼叔背誦他的《詠蕉》詩:“在發出香氣的台階邁著小步踩著碧綠的苔蘚,葉葉的芭蕉展開了綠蔭。看見它在風前舒展開又卷起,不知心裏又藏著心。”

他的詞《更漏子》:“稍微有些寒冷,軟軟的香霧,吩咐畫簾不要卷上。花昏暗,柳陰陰,夜漫長閑置起繡被。

“可憐瘦弱的影子,懶懶地打開鏡盒,又是去年春天的舊病。睡不夠,酒剛醒,黃鸝鳴叫了一兩聲。”《菩薩蠻》:“無情的流水催人離去,多情的花瓣留人小住。今夜酒剛剛喝盡,讓人難以停留。

“明明知道將要遠別,心事卻無從說起。想說不會相思,可淚痕已灑在衣服上。”都有柳屯田的風格。

五十七

我老了,近年來有許多沒見過麵的交情。今年秋天,山右的茹容齋、陝西的崔悟梅便是如此。還有京江的杜童子,把詩寄來,寫道:“大雅對於今天來說誰是典型?德星又是老人星。編成了文字五千卷,名字刻在乾坤中的一座草亭中。北固江聲向月亮流去,南徐的山色向人們顯現碧青。穿著荷衣今日前來拜見,期待著高人啟發性靈。”《登月華山》:“孤磬驚動了飛鳥,微風送走了落花。”《過擊竹山房》:“渡口梅花曾收到信息,可門前的鬆柏不知冬天的來臨。”《偕聞抱蓀抑庵訪蔡芷衫師不遇》:“忽然想起雲停時來的兩位妙者,卻沒有邀請月亮做第三個人。”小孩年滿十三,而詩作已是如此清妙。

五十八

近來女秀才人數眾多,十倍於古代,而數吳門最多。這裏又收得鬆陵嚴祿華蕊珠女士的《春日雜詠》:“簾鎖爐香整日垂掛,坐在曲欄上題詩。親手指著桃花笑,是否還記得當年洗臉之時?”“如煙的小雨潤澤著苔鮮。花塢的風柔順有蝴蝶在飛。堤畔的楊柳最是無情,挽來春天又將春天放回。《新秋》:“薤簟冰涼卷簾已遲,鸚鵡催促我寫成白雪詩。奇怪的是池底當我倚欄時魚兒忽然遊到一起,原來發髻簪花的倒影已經映入清池。”

震澤王秋卿《病中和麗卿小姑詩》:“日子漫長無聊坐在小樓中,沒有打開鏡盒懶得梳妝。辜負了窗簾外初三的月亮,眉樣教會人們畫成一鉤。”《送兄公之淮上》:“鄰居家的公雞報曉可月色尚明,丈夫早起送兄長遠行。逍遙堂後的風和雨,今夜千萬不要做聲。”“八公山下楊柳陰陰,漂母祠邊停著行客的馬兒。屈指算來行程容易到,行一千裏路後仍未出江南。”《病夜》:“更殘漏聲漫漫,瘦骨羸弱不得安寧。夢醒聽到兒子在牙牙學語,聞到微香便覺得夜生寒意,有一穗燈花垂頭吐蕊,隔著帳子揉著睡眼觀看。落月如鉤像水一樣清純,今夜辜負了美麗的欄杆。”

吳江李風梧《病起探春》:“輕微的寒意有些悲傷雨淺如麻,病中的生活事事欠佳。起床倚傍著欄杆探聽消息,春紅又使牡丹花開。”其他的佳句:“看到青色知道春天樹要發芽,漏出紅色知道已經夕陽西下。”“點綴硯台的飛花與雨水接觸,當窗的高竹預先迎接秋天。”都是鮮明可誦的句子。鳳梧是玉洲太史的孫女,足以證明自有淵源。

五十九

南齊有位才女叫韓蘭英,就是獻出《中興頌》的人。我家的侄媳婦戴蘭英,名字和她一樣,而才貌雙全,嫁給我的侄子某,而某去京城參加考試,逝於京城。蘭英才二十來歲,突然間成了寡婦,教導她的孩子阿恩,希望日後有陶、歐兩位母親的聲望。我曾為她的《秋燈課子圖》題詩。蘭英寫有長句以致謝:“您昔日的才華名噪天下,惜墨如南錢意重無價。春三月聽說在武林泛舟,急忙請畫師繪圖畫。今天在朝中主事貴客盈門,想討個題詞卻忙不過來。承蒙您加以收錄交與侍從,頓時使從前膽小的心情放鬆了許多。進見一回比一回幸運,五月裏頻繁地來往於府上。白門的歸舟已是月餘,兔毫筆在珊瑚架上來回跳躍。寄來展開誦讀佳句,年高寫出細小楷書真是奇跡。九天的雲影忽然下垂,千裏的河水突然下瀉。我卷軸中的畫不如無鹽女,才華慚愧地認為不如謝道韞的詠絮詩。九歲的孩子學習沒有結束,點一盞燈教導兒子重任難脫。承蒙你如椽大筆擅長寫長歌,好似太華山中的蓮峰。我也濫充您弟子十三行的末尾,我比起其他閨秀卻有些資本,因為丈夫是您家的舊竹林,老師一脈相傳並非外借。倉山的山色越晚越顯出青色,路途遙遠楓江阻隔使我不能親自為您煮飯。讀完鉛印的萬卷書,弱草也因灑上時雨而成造化。深閨的寂靜之處少有吟唱,想要寄托閑吟卻了無興致。從今暗裏度著金針,絡繹思考夜以繼日。蛩音哪裏容易作為許田,鴻藻與鄭國假璧相同。大膽攀比南齊的韓蘭英,終究愧對您家的袁大舍。”

六十

今天人們向老師學習,不過是學習幹祿的文章,為了應付科第考試。因此一旦是通過科舉,而得魚忘筌,往往是這樣。其他因勢利之交,更是無從談起了。我的門下有兩位君子,一位叫韓廷秀,字紹真,金陵人,一位叫吳貽詠,字種芝,桐城人。兩個人,和我相識已很久,沒有老師弟子之分。韓某中了庚戌年的進士,吳某入了癸醜年翰林之後,都來送禮拜我為老師,他們的胸襟可見不凡。我注明道:西漢的於曼倩任官廷尉之後,才北麵迎接老師,學習《春秋》。兩位賢者可謂有古人的遺風。韓氏的《題劉霞裳兩粵遊草》:“隨園的弟子占了半邊天,提筆時人人都在講說性情。讀到您的詩忽感驚絕,每逢佳處都能看到先生的身影。去年一起去領略江山的妙處,一點點真傳像乳汁一樣清純。努力地寫成三百首,《小倉山集》一定不會獨行於世。”

我說這首詩,也是屬於隨園詩派。它所提到的三百首,因我曾允許他選取詩與《毛詩》的數量相同,為之代刻。韓氏為人溫順有禮且博學,到廣西馬平縣任宰,七天就去世了。可惜啊!吳氏現在禮親王家為教師。平時寫的詩稿,還沒有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