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個人,所住之處離隨園隻不過有二三裏路遠。為了不辜負我這位老人在此秀才村中居住,因此抄錄下他們的詩作,也是想勉勵他們再提高詩境。
五
黃蛟門在《重到張香岩家》詩中說:“二十多年來我沒有來過你的家,這次重來我還能認得出你居住的舊樓。牆壁上還存有許多兒時的塗鴉之筆,書架上還存放著校正過的書卷。滿院的枇杷樹蔭沒有更改,長到台階上的萱草比當初要茂盛得多。你的老父母甚是熱情,頻頻詢問我說是長年不來有些淡忘了。”這首詩,情文並茂。他的家也離隨園很近。六
寫詩和我的八十大壽詩的人有很多,我最喜愛程望川(名宗落)押“愁”字韻所寫的一首詩,詩中說:“諸事早已為他日計劃好,一生之中常看別人的憂愁。”以及押“朝”字韻的一首詩:“常扶竹杖漫遊於八千裏外,五十年來辭官歸隱再也不用上朝。”把“杖”、“朝”兩個字拆開來用,便構成了一個妙諦。
七
我同鄉的方伯張鬆園(名朝縉)先生曾跟隨福敬齋相公、畢秋帆製府受業學習,他的詩氣勢恢宏,快樂而有大才華,這一點也和他的兩位賢師相似。他平日口中很少談詩,但興致到處提筆偶作,便迥然不同凡作。他在《清明後一日和旭亭韻遲隨園不至》詩中說:“天也很多情地憐惜這大好春光,因此將仲春閏了一個月。花在極盛時難以評論其色彩,水能長流不息,就不會沾染塵埃。偶然搖起畫舫泛舟煙波之上,每每因為要吟詩飲酒而殷切地盼望著才人的到來。嫦娥忽然把今宵的明月掩起,一時間看不清她的鬢影釵光。”
張方伯共有九位姬妾,他最喜愛的是葉春芳,年齡將近四旬,但風度相貌依然嫵媚動人,好似服用了仙家的荀草。她用小扇請我題詩,我即席贈詩一首說:“一朵仙雲從畫堂中飄起,劉楨注視著它為它的神光而驚訝。牡丹花就算是開到了三春末,仍終究是百花中的花王。”張方伯的其他八位姬妾都很不高興,但葉春芳讀後甚是喜悅。當我向張方伯借車時,葉氏把自己乘用的肩抬小轎借給了我,因此我又續詩說:“偶然中向王公王孫借車,竟然遇上王母賜給花轎。坐上後好似乘風而去,可以想象天衣隻有六銖重。”八
溧陽人王雲穀,曾和我同住在蘇州銅局,他代替主人楊仁山對我款待很是熱情,我誦讀了他作的《詠秋月》詩:“八月的西風中夜氣寒涼,在幽冷的桂花香氣中露珠初凝。三更天後庭院中秋月灑下一片銀白,隻有仙鶴和人相對欣賞。”這首詩真是清絕之作,好像是不食人間煙火。
九
蘇州的陳竹士秀才和我同在四川遊覽,一路之上吟詩很多。他贈我一首詩,詩中說:“自古神仙就迷戀煙霞,吟成一首名詩受到萬人齊誇。到處尋勝探奇到處都有人做東道主,為躲避別人的祝壽而遠走天涯。生來不飲酒卻偏偏最識酒(先生不飲酒,卻精於評酒),年事已高對諸事不動感情卻還喜愛賞花。八十高齡走遍二千裏路,不把名山遊遍就絕不回家。”他在《詠蠶》詩中說:“辛苦的蠶婦因天晴而喜悅,聽著羅敷高唱《陌上行》。蠶蓬下綠油油的風吹不斷,采桑葉的剪刀聲由風送來。”在《湖莊》詩中他寫道:“臨近春水曉寒深重,麵對鮮花春夢繁多。”在《錢塘江阻風》詩中他寫道:“水流能推動著江岸移走,風兒不放潮水回歸。”這些詩寫得都很美妙。
十
己未年科考的主考官留鬆裔(名保)先生在他的眾多門生中,待我最好。乾隆七年,當今皇上有保薦陽城馬周的旨意,留鬆裔先生想舉薦我,奏疏已經擬定,我以雙親老邁家境貧寒為由,再三謝絕而出。如今先生去世已久,幸而從趙碌亭先生那裏,得到了留先生的一生事跡簡介,為他立傳。還采錄下他的《遊天台國清寺》,詩中說:“風兒平靜旗幡不揚月光灑滿過廊,鈴鐸聲悄然響起清音悠長。歸鳥尋巢依依地啼叫,悠閑的小花帶著露珠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萬籟俱靜周圍的環境隨著雲霧共同化去,心中空靈已把聲色全都忘卻。在四周漫步饒有幽趣,心中微妙還需要去叩見法王。”他在《西湖斷橋殘雪》詩中說:“西湖畔白雪皚皚景色值得描畫,最能點綴春寒的還要數斷橋。恰似錢塘的蘇小小,臉上的殘妝剩粉還不曾消退。”
十一
今年二月,我在真州小住,京江的女弟子駱佩香見我遲遲不到,寄詩說:“柳枝外江水像新釀的綠酒,我長倚高樓頻頻回頭。心中憐惜清晨春雨撲花而下,雙眼中盼著先生的桂槳蕩來,新做了羹湯又儲備了晚餐,掃去了舊日小睡吟詩的竹榻上的塵埃。真州有何事讓您延留這麼長時間?不願前來我的寒閨中共舉酒杯。”
十二
香亭弟在家居住了八年,有在山水林泉中終老此生的願望。今年因為家事繁多,無法維持生計,又再度出山。他恐怕我會阻擋他的行程,沒有告訴我。我們見麵後,我才知道此事。在離別之際,難免黯然神傷,隻因我已八十高齡,香亭弟也有六十六歲了。離別後,他寄詩留別說:“不忍留住不走也不忍讓你為我送行,是去是留無計可施你我共傷歎。明知衰朽兄長還深深地憐惜弟弟,害怕以窮愁帶累兄長是我的私心。還未經曆風波就先已膽戰心驚,想說離別強自忍住哭聲。癡心的我五載後遙將履行舊約,還想重新來與你共事農耕。”“當年就已為五嶺的風吹開我的衣襟而傷懷,此行隻覺雙鬢上更是白發蒼蒼。人正當垂老之年怎堪忍受離別之苦,花兒到了殘敗時那裏還能有芬芳。我的誓言有關來生此情可想,期望他日相會偏偏此夢幽長。雙眼含淚殷勤囑咐我,不許我在岔路口灑下一行離別淚。”
十三
乙卯年二月,我在揚州,見到了巡漕謝香泉先生,他是程魚門所提拔的人才,果然為人倜儻不凡。他寫的《遊泰山》幾首五言古體詩,簡直超越了韓愈、杜甫,因為篇幅太長不能全部收錄,僅抄錄下他的《飛瀑崖》詩,詩中說:“兩峰中被劈開了一道石逢,飛瀑如練飄瀉而下。大水從天而降,平地風雪驟起。這個地方我已題詠遍了,幽靜遼闊眾多妙處在此融聚。七十二座山峰經過了封禪,眺望著泰山君王的禦帳也為之打開。”此外,他在《跨虹橋南見唐陶山勒石絕句欣然如見故人時唐宰荊溪詩以寄之》詩中說:“驚喜陶山進入了我的視線獨自一人在刻在懸崖上的紅色大字下徘徊。吟詩時我正回憶著當初奏琴時閑情雅誌,一日中幾次去到溪頭捕魚。”
陶山名仲冕。我讀完詩後,才知道楚南竟有此等詩人,以不能見上一麵而抱恨。沒想到在十月間,陶山到吳江任縣令,忽然寫信來說愛慕我卻無從相見,今年秋天用重價購買了我的全集。我才知道在天涯中得到如此一位知己。他把詩寄給我觀賞。在《掃墓》詩中他寫道:“在夢中眼光迷離麵帶微笑,在九原長恨去世已隔了一個年頭。羊腸小路是樵夫常走的山道,馬鬣似的新修墓道在石園中時隱時現。濃霧籠罩在藤蘿上也浸濕了腳下的木屐,草兒枯黃蚱蜢飛上了行人的衣襟。可憐身上隻有斷殘的縫衣線,遊子卻像斷線的風箏一樣至今不歸。”我特別喜歡兩句五言詩,共十個字:“雲開如讓月,風定為留花(雲彩分開如同是避讓月亮,風兒平靜是為了留下盛開的鮮花)”。
十四
陶山有兩位朋友:一位是何煥,一位是胡大觀,他們都曾給我寄來詩作。何煥在《春望》中說:“繞池的館舍好似是小謝的家,每每憑著朱欄玩賞著美好春光。在庭院中啼叫的東西燕的巢兒是分開的,雨過後枝頭又新開了兩朵相背對著的花。田間的樹下矮矮的竹籬旁都種下了山芋,采茶的人們紛紛走回小村。漁童們結成小漁網,被風吹歪了鬥笠在溪畔撈魚。”在《偶興》詩中他寫道:“風兒喜愛約同浮萍飄向別的山澗,花兒好像扶著門檻在春日的樹蔭下小眠。”胡大觀在《客中》詩寫道:“思鄉之情在秋雨中更深,旅行的境況夜晚的那盞孤燈應該知道。”在《登城樓》詩中他寫道江水中浮著鴨綠色的浮萍在晴空下才顯好看,雨後的大山帶著一片田螺般的青色。”
這兩個人的詩,都可以描繪成圖畫。
十五
曹星湖(名龍樹)是江西的孝廉,在如皋任縣令,為政很寬和,縣中出現了很多吉祥的征兆。乾隆癸醜年春天,有一群白色的鳥兒臨集官署中,星湖寫詩說:“黎明的天光在小院東方遙遙升起,鳥兒才棲息在畫戟之上又飛到了窗子中。把巢中幼鳥喂養大自己的頭也已變白,銜盡桃花小嘴卻仍未變紅。可曾到過瑤池去洗浴羽毛,我還以為是雛鶴在風中學步。生就一種幽靜閑雅的性格,莫怪人們對豐滿的標準看法太不相同。”
不多久,縣中出現一莖二穗到八穗以及兩顆連體的小麥,曹星湖又賦詩說:“田野中蒼勁的農歌化作千古美談,像春韭一樣被進獻像蠶兒一樣被用來祭祀酬神。也像一同受孕生下孿生子,並種而生渾如產自藍田的美玉。趁日中時開鐮割麥閑時去撿散麥,東南方田邊的大樹下打麥的枷聲震天。應該把這種景象畫進圖畫中,共同歡慶聖上的恩澤遍灑民間。”一時間紳士相和的詩達一千餘首。
星湖還寫有《崇川夜舟》詩,詩中說:“西風勁吹著一葉孤帆,幾隻烏鴉顫微微地蹲在樹梢上。兩岸的沙灘明亮如同白晝,還有那如霜明月和雪白的蘆花。”他在《遊棲霞》詩中寫道:“晴空萬裏在樹林中竟以為雨水降至,隔著江大風兒把雲霧吹送了過來。”這首詩寫得真是自然清妙。
十六
揚州的方立堂孝廉的父親絸樓居士,寫有一首《言詩》,詩中說:“情感湧來難以抑製,雲煙繚繞中已化作詩句。屈原剛被流放的日子,蔡文姬還沒有回歸的時候。覓得佳句鬼神為之哭泣,苦苦吟成天地可知。這其中困惑難以說清,能說清楚的人便是我的老師。”這寥寥數句恰似神悟。此外,他在《與王晴江進士集平山堂》詩中說:“每逢登高遠望總是感歎舊日的蹤跡,頓時覺得這顆塵緣之心比酒還要濃烈。若是不信隻要去聽那亭子上,令人癡迷的小樓上敲響了讓人醒悟的鍾。”
在最後一首詩中他寫道:“江東風流雅士聚一堂,終究恐怕還數方幹沒有名氣。”先生為不能考中所困,這二句話讓人頗生感歎。此外,他在《贈朱草衣》詩中說:“才高八鬥雙眼泛白藐視一切,苦苦吟詩累得一肩高聳。”這第二句詩,酷似詩人才思不敏時的愁苦之相。
十七
我在觀音門受大風所阻,便偕小秋去拜訪林鐵蕭,晚上與諸位詩人在六鬆山莊小聚,棲碧僧作詩說:“茂密的樹叢中鳥兒聚集啼叫,荒涼的寺庵中住著懶散的僧人。”“天上若是沒有難走的路,世間哪個人不能成仙。”“多情的山鳥在茂密的樹林中啼叫,閑來無事的僧人打掃著滿地的落花。”董容庵寫有一句詩說:“手搖麈尾拂塵盡情地傾聽前輩們的話語,春光最先飛上飲酒人的容顏中。”劉壽軒寫詩說:“我站在柴門旁久久期盼高人的車轎經過,蠟屐鞋偏偏偕著好雨一同前來。”棲碧僧夢見有人出了一個對句:“月亮出來水波微動。”他回答說:“風兒吹來樹林中漸漸有了聲音。”
十八
京江人左蘭城曾經說過:“凡是寫作詩文的人,寧可像野馬一樣狂放,也不可如疲驢一樣軟弱無力。凡是做官的士人,寧可在官場中帶有山林田園的氣息,也不可隱居山林中仍有官場氣息。”
這話說得很有意味。
十九
我的外孫昆圃在吳江梨裏鎮走訪親戚時,有人聽說他是從隨園來的,一時高興得相互轉告,競相獻上詩作,屬托他帶回,編入《詩話》中。其中的佳句有丘筆峰的《野泛》詩:“蕩槳驚起歸回水浦的野鴨,狗兒衝著過橋的僧人狂吠不止。”沈雲巢在《楊花》詩中說:“不知道夜晚月亮來去的蹤影,楊花偏偏沾上離別人的征衣。”屠荻莊在《醒庵分韻》詩中說:“神龕旁的老衲歸依古佛,半壁的斜陽眷戀著詩人。”汝階玉在《即事》詩中說:“寒冷使我回想起春日典賣的衣裘,貧窮令我為閏年所增添的柴米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