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白晃晃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灼得人汗水連連,地麵上滾燙之極,連帶空氣間都是悶熱之氣。

今年天氣異常之熱,華中一帶大旱,許多流民從華中一帶拖家帶口向南麵逃難,廬陵等縣流民甚多。

廬陵臨近廬江,偶爾有雨,天氣雖熱,田地卻不少水。

這日晌午,錢宅大門敞開,蘇玉蘭挺著大肚子,吩咐人在門前支鍋熬粥以此接濟那些流民。如今的她已然懷胎十月,瞧著那些尚在繈褓中的孩子因饑餓嚎啕大哭,心中實在不忍。

“紫鵑,多加稻米,粥務必香稠。”蘇玉蘭站在一旁見鍋中水太多,不由地輕輕斂起那好看的柳眉。

“是,太太。”紫鵑聞言從身後的笸籮裏舀起一瓢稻米。

粥香飄入胡同小巷,眾流民吩咐聞香而來,瞧見幾口大鍋,咽了口水走上前,腹內空空,他們兩眼緊緊地盯著米粥。

“諸位,我錢府今日施粥於眾,諸位可秩序排隊免費領粥。”蘇玉蘭說罷見眾人紛紛往前擠,帶孩子的都被擠到後麵去了,便又道:“有孩子者請排左邊鍋前,無孩子者請到右邊排隊。”

眾人聞言甚是詫異,他們來到廬陵,也有許多大戶施粥,可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規矩,奈何腹內饑腸咕咕,也隻得照做。

“謔,這米粥甚稠,聞之香香。”流民中有個窮書生,抬眼看了看門上匾額道:“錢家大善,稠粥相濟,善!”

“唔,好久不曾吃過一次飽飯,這下就是死在他鄉,我也沒有遺憾了!”流民領了粥就地蹲下吃,呼呼地吃飽後打著飽嗝,頭一次見施粥人家不煮薄粥的。

“這朝廷遲遲不發賑災糧,還不如這些積善的商家呢!”

“是啊,咱們那皇帝到處建行宮建樓台,什麼時候關心過我們老百姓!”

流民們吃著粥,便開始七嘴八舌起來。

“謝過太太。”領著的人領了一碗便微微彎腰謝過女主人家。

日頭越來越毒,蘇玉蘭有些熬不住了,剛往回走了兩步,肚子便疼了起來,隻得扶著牆彎著腰。

“太太,怎麼了?”紫鵑見狀扶著蘇玉蘭,小丫鬟也甚怕蘇玉蘭這個檔口出點什麼事。

“肚子痛,怕是這次是真要生了。”蘇玉蘭疼的有些受不住,話也斷斷續續,有氣無力。

紫鵑聞言連忙朝後喊:“晴雯,太太要生了,快去通知老太太,另外喊了耳房的兩個產婆過來。”說罷扶著蘇玉蘭回了屋。

錢母得了信連走帶跑地進了西廂房,恰遇兩個產婆過來,便急道:“快些進去瞧瞧。”

兩個產婆好看一眼便進了屋,但願這次是真的要生了,前些日子折騰她們好幾回也沒生。

“晴雯,趕快去燒熱水來。紫鵑,把門窗緊閉,進去伺候著。”錢母說罷走到二院往門口去,見了空正在收拾著大鍋,便道:“了空,速去尋你們東家,告訴他,太太要生了,讓他趕緊回。”

了空聞言連忙去套車,往尚河村駛去。

“諸位,今兒個的大家都散了吧,待我兒媳生了,我們錢家再支鍋施粥。”錢母說罷便關了門,此刻她也沒心思收鍋,急忙忙跑到西廂房。

“看,人家積德行善,馬上就有後嗣,這乃福報啊!”流民中的窮書生搖頭晃腦道。

“啊額!”蘇玉蘭疼的倒抽氣,不知是疼的還是天氣熱的緣故,此刻的她發絲都是**的。

“太太,深呼吸,吐氣,用力。”產婆也汗流浹背。

尚河村原先的荒山如今已經大不一樣了,滿山綠油油地茶。

“東家,咱這毛峰,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昨兒個我取了些按東家的法子泡,香氣馥鬱,滋味醇甜,實乃茶中的上品。”康大掌櫃笑嗬嗬地捋著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