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2)

第二個故事

我在省城有不少的產業。但是這些產業的很大部分屬於我的義父遺留的黑道產業。需要養活很多的人。因此,我不能不操心。

但我有我的圈子和朋友。這些人是我以後的基礎。於是,為了業務的方便,我開了一家谘詢服務公司。在營業範圍注冊上,我寫上了家政服務。誰也沒有想到,家政服務在以後會發展成為一個行業,成為服務業中的主幹力量。這家公司的名字叫盛安谘詢服務有限公司。

盛安公司注冊地位於省會的中原路與京廣路交叉口西北角的教育局的樓上。中原路與京廣路交叉口是省會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屬於市中心地段,因此,能夠在此駐足,也是有所謂立足中原,逐鹿天下之意。因為商戰的原由,這個省會城市自然有了很大的名氣,加入商戰,在經濟王國有一席之地,是很多商人一生追逐的夢想。

盛安公司董事會選擇在此地注冊,也是煞費苦心。

盛安公司下屬有法律服務部、家政服務部、人力資源部、企業策劃部、市場調查部。法律服務部後來改造成了經典法律服務所,家政服務部後來發展成了該城有名的鼎鼐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依托省政府的下屬部門成了該省勞力輸出的骨幹。

這些都是後話。

在創業初期,我的最大手筆卻是為本市一家國有餐飲企業做策劃,也因此奠定了我在餐飲服務谘詢行業的地位。

當地有一家經營粵菜的廣州酒店。1957年響應國家領導人的號召,南菜北進,在當地奠定了餐飲業龍頭老大的地位。該店有一絕活,不是它的餐飲經營,而是中秋月餅。該店生產月餅幾十年,因為壟斷雄霸市場,沒有人能夠競爭。但改革開放以後,卻是私營企業進入,月餅市場多家經營。也因此導致該酒店的經營逐年步入困難。特別是月餅經營,因為多家經營,市場份額逐年下降。營業額十年了一直保持在四百多萬元。可是如果把成本打進去,竟然是持平。本來還指望月餅經營能夠補貼主業,可是這樣的經營業績,能維持住就不錯了,充其量是給自己的職工找個活,不鬧事就可以了。

因此,廣州酒店的新老總考慮借外腦。這樣,盛安公司第一筆市場策劃業務就此接手。經過一個月的市場調研,搞清楚了廣州酒店的經營困難之所在,提出了三條措施。

一是經營時間的縮短。過去賣月餅都是八月十五前一個多月就設點開賣。而現在把時間縮短到八月十五前的半個月。

二是減少豪華包裝。把成本降下來。自然月餅的價格也適度下調。

三是嚴把質量關。

雖然是老生長談。但是一試之下卻是有奇效。收入竟然達到六百二十萬元,加上成本降低帶來的收益。當季純利潤三百萬元。也因此,盛安公司的策劃成為了當地企業老板們企業策劃的首選。

盛安公司給我帶來了聲譽,但是這個公司是養活不了很多人的。但義父留下的許多老人一直都在,我也不好去插手,因此,那些企業都在按照以前的模式在運行。所不同的是,每星期要送來一大堆報表而已。

我的生活有規律起來,但我最大的愛好卻是步行看市容,看民情。

一天夏季的早晨,我散步走到金水河畔時,見一大堆老頭、老太太圍繞著什麼東西在歎息,口中卻是說著“作孽啊!”我擠進人群,卻是一張破席蓋著一個人,腳旁扔著很破的被子,一看就是打工出來。但是席子下的人已經沒有了生氣,眼眶中的眼瞪著,望著茫茫蒼天。一些老太太在抹著眼淚。

“昨天我還給他拿來了些饅頭和水。”一位稍胖的老太太抹著眼睛。

我看到了屍體頭部放著的饅頭和滿滿一碗水,昨天晚上剛下過雨,碗中滿滿的是雨水。我的心顫栗著。這就是一個人的歸宿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如果不是遇到了義父,我恐怕也早就變成了白骨。今日的死者不過是我昨天故事的重演,不同的是我遇到了好人,而他沒有。因此,他隻有死。

回到盛安公司,我的臉一直繃著,我的眼前一直閃現著那張望著天的臉。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他多麼不甘離開這個世界,或許他還在想著遠方的父母和家人。我的眼淚忍不住潸然而下。

而這個事情在我心頭的震撼還沒有平息,一乞討婦女攜子乞討,大兒子光天化日之下貧病交加死在街邊的新聞報導,讓我忍不住掩麵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