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寧選“爛沿桶”,不選“漏底桶”(1 / 1)

對於“爛沿桶”和“漏底桶”,有一位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的任先生有自己生動而獨到的解釋。他說:“從表麵上看,‘爛沿桶’難看,讓人頓生唾棄之心,但桶的其他部分卻是完好無缺的,能夠盛將近一桶的水。而‘漏底桶’卻不然。表麵上看,問題不大,實際上已經無法盛水,是真正應該唾棄之物。”

任先生把人的這番哲學也用到了選才的實踐當中。

他當經理時,提拔了在群眾當中威信不高的李某任二級部門的負責人,而威信較高的苟某卻沒有得到重用奴、有些職員感到領導這樣做不符合民意,於是去問他:“這次人事變動引起群眾很大的反響,無論從工作態度還是從群眾威信來看,苟某都超過李某,你為何提拔李某而不提拔苟某?”

任先生聽了,笑著說:這個問題,你們提得好。苟某有時確實比李某作得好。相比之下,李某脾氣暴躁,人際關係搞得不好。但是李某能力強,處事果斷,善於應變,交給他的任務能夠很好地完成,並且,這個人原則性很強。例如他女朋友想讓他作證,多報銷100多元的出差費,他不但不作證,而且還不讓她去再找任何人作證。

苟某善於交際,人際關係搞得很好,從表麵上看,他的優點較多,能力比李某強,但是他原則性不夠,代理出納幾個月,未經過批準,私自借出錢款5000多元,這些錢大多數成了呆賬,給公司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而且實際上苟某辦事能力低,遇難而退,沒有吃苦耐勞、知難而進的精神。他從來沒有完成一件像樣的工作,而完成不了任務總會有一些圓滿的借口,盡量找客觀理由,往別人身上推。他的這些缺點,對於部門負責人來說是最致命的。

“其實,說白了,李某就像一隻爛了桶沿的桶。從表麵上看,難看,但桶的其他部分是完好無缺的,能夠盛將近一桶水。而苟某則如一隻爛了桶底的桶,從表麵上看,問題不大,實際上已經無法盛水。我們選人要做到慧眼識才,不被表麵現象所迷惑,把好關,選出真正能夠獨當一麵的辦事能力很強的人才來。而李某就是這樣的人才。我相信,通過以後的了解,你們會慢慢明白這個理。”

後來的事實證明,任先生的選才觀沒錯。李某不僅把部門管理得井然有序,富有活力,自己成了公司管理層的中堅人物,而且性情亦有了很大改善,與職員們的關係日臻默契。

可見,作為一個領導,在選人時,應首先看本領,其次看表麵,寧選“爛沿桶”,不選“漏底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