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人才要經過考核(1 / 2)

中國古老的選才製度——科舉,可以概括戒“個字,就是”考“現代企業裏,張榜招賢,有的也是用一個”考字來選拔人才。

保加利亞在任用廠長時,也采取考試的辦法。保加利亞政府於1983年7月1日頒發第二十三號決定:將原來的叉車生產公司與叉車出口公司合並,組成荔科研、生產、貿易三位一體的“康拜因”、並把公司直屬機構和單位的所有經理、廠長級幹部全部解職,然後通過考試,重新任用幹部。這次考試是這樣進行的,(一)考試執行人為公司的總經理叫8歲的技術科學候補博士、一級科學工作者、工程師格奧雨基耶夫。由他任命考試委員會主席,並組成7人考試委員會。

(二)考試委員會通過報刊廣播公布考試任用消息,征集應考官。

(三)依據考試委員會的規定,應考者提交了書麵申請、自傳材料、大學畢業文憑或學術證明書、著作以及單位鑒定書。

有趣的是,被解職的廠長、經理們也提交了如上的文件,他們希望奪回失去的職位。因此願意與其他報名者一起通考。報名者一共165人,經過預審,批準參加的考試者有113人。

(四)進行考試。考場上錄音機磁盤在不停地轉動,主考入在提問。例如:

——在電力叉車的生產方麵,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假如你當了經理,你將拿出什麼樣的決策?

——你是否認為我國的叉車已是世界水平,你有什麼根據?如果同日本相比,我們的叉車又能勝過他們嗎?

——假如你是經理,你將采用什麼樣的人作為你的副手?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哈鮑夫的回答很有思想,有創新精神,結果,他終於擊敗兩名對手。經綜合評定,公司決定錄用他為公司電力叉車經理部的經理。

考試是一種古老的方法,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隻是考試的內容、方法、形式等出現了變化,但不管怎樣,考試的目的總是沒變,那就是要通過考試選拔出真正的人才。在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中,盡管選拔人才的目的因為受到當時各種因素的製約而不可能完全達到。但這種選才形式的出現本身就是對曆史的貢獻。

今天,當我們仍然使用這種方法選拔人才時,已經在許多方麵加以全新的改變和嚴格的要求,例如從考試內容、形式到考試製度的完善等方麵。就形式而言,考試可以分成許多類型。上麵提到的考試也是當前較為流行的一種形式——麵試。

麵試是許多公司、企業在人才市場招聘人才時所采用的方式。一個人光看他的學曆證書和文憑以及經驗介紹還不行,應對他進行當麵測試,才能選到真正有才能的人。一般來說,麵試可以通過如下程序完成:

(一)利用多種媒介發布關於招聘的信息。傳播招聘信息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應該注意兩點,一是信息傳播要準確,不能華而不實;二也要充分發揮招聘信息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優秀人才來應聘,麵試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