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十年 1(2 / 3)

力量又可分為靜力性力量和動力性力量兩種。靜力性力量,是指肌肉收縮時,在肌肉長度不變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力量。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人體維持或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和姿勢,而無明顯位移。動力性力量,是指肌肉進行縮短性收縮時所產生的力量。它使身體產生明顯的位移運動,使人體和器械產生加速度;它又可分為重力型力量和速度型力量。重力性力量主要以肌肉收縮克服負荷重量。速度型力量,主要以肌肉收縮時,機體和器械產生加速度的大小來衡量。如技擊格鬥中各種手法和腿的快速運動就是速度型力量的具體表現。其發力特點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快的速度法,這種力也叫“爆發力”、“寸勁”。在力量練習中,主要練的就是“爆發力”。訓練力量的方法多種多樣。練習的負荷量及練習次數可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隨時進行調整。

三、耐力

耐力,是指人體持久活動的能力。在實戰技擊中,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搏動,沒有充分的體力和耐力是不能適應緊張而激烈的對抗運動的。實戰技擊所需要的專項耐力主要是力量耐力。因為它不僅要求能長時間的快速有力的發拳、金,而且還要求每一個進攻動作都很有力量。我們知道,人體運動產生提高的重要因素是能量不能及時得到補充。能量來源於體內能量物質的氧化,其中主要靠有氧氧化,而氧氣的運輸主要靠呼吸係統。因此,隻有心、肺功能好,耐力才能好。此外,肌肉耐力的好壞與肌纖維類型有關。而不同部位肌肉的耐力也是不一樣的。

耐力素質一般通過無氧耐力訓練、肌肉耐力訓練以及長跑、變速跑、遊泳、爬山等多種全麵的耐力訓練來提高。發展肌肉耐力多采用負重訓練法,促進肌肉耐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完成練習的重複次數,重複次數越多,肌肉耐力發展就越快。

四、柔韌

柔韌,是指人體各部關節的活動幅度和肌肉韌帶的彈性與伸展性。平時講柔韌性好不好,主要是看其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而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除了於關節本身結構有關外,還於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有直接關係。在實戰技擊中,柔韌性好,可加大動作的幅度,“一寸長,一寸強”,能更好地發揮動作的威力。

柔韌性訓練方法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靜力性牽拉,一類是動力性牽拉。在訓練中常常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練習。

五、靈敏

靈敏,是指快速、準確、協調地完成動作的能力。它是包括中樞神經係統反應的敏捷性在內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的整體反映。它取決於大腦皮層的敏感性,以及掌握技術、技能的水平。所謂靈敏性好,是指大腦皮層興奮與抑製轉換快,對肌肉運動的指揮能力強,能隨心所欲的支配肢體協調一致的工作,能迅速準確的完成某一個應答動作。靈敏性好,其反應能力也就強,這在技擊實戰中是十分重要的。

反應能力又可分為接受能力和變換能力。“接受能力”是指對對方的攻擊,能迅速及時的作出相應反應的能力;“變換能力”是指在接受能力之後,及時進行自身變換動作的能力。靈敏性的好壞與掌握運動技能的多少和熟練程度有很大關係。體內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對靈敏性也有一定影響。此外,靈敏性和心理狀態及情緒的穩定性也有一定關係。

靈敏性是一種綜合素質,無一定的指標反映其好壞,然而在攻防格鬥中卻處處都有表現,如步法的進退、身法的轉換、戰術的運用、攻防的反應等等。提高靈敏性的訓練方法很多,如快速改變方向跑;在跑動中做急停、轉體、起動、閃躲等練習;或設計複雜多變的組合動作,按不同信號,做出各種應答反應。

六、技術

技術,是指在技擊實戰中,能夠充分發揮本人機體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動作的技巧與方法。一般可分為進攻類技術和防守類技術兩大類。進攻技術是克敵製勝的唯一手段,也是組成戰術的主要內容之一。進攻技術又可分為搶攻和防守反擊兩種形式。搶攻就是先於對手發動進攻,搶攻有“先下手為強”之利,可以掌握技擊的主動權,甚至一舉成功,製服對手。搶攻,要搶在對手未做好防守和進攻準備時進攻,使其防守不及;搶在對手舊力略過、新力未發時進攻,使其來不及換勁變招;搶在對手發生失誤時進攻,使其來不及作出新的判斷和反應。搶攻是“先發製人”的打法,動作必須快速、突然、勇猛,以“手快打手慢”。

防守反擊是進攻的另一種形式。根據雙方攻防時間的差異,又有“回擊”、“迎擊”、“反擊”三種技術。回擊,是先防後攻。這是在製根防守、或迎襠防守、或碰擊防守、或閃躲防守之後的進攻法。迎擊,就是在防開或擋住對方來招的同時進攻對手的打法。反擊,是閃開對手攻勢的同時,或者不管對手的攻擊,直接攻擊對手。這是迎擊動作與閃躲防守同時進行,以及“以攻為守”的打法。防守反擊是一種“後發製人”的技術,運用要沉著冷靜地尋找對方空隙,創造迎擊的條件,並力爭轉變防守的地位為主動進攻。

防守技術主要用於破壞對方進攻,包括直接防守和間接防守兩種形式。直接防守又分製根防守、迎襠防守、格擊防守三種。製根防守指對方向我進攻時,不防其用手擊我的梢端(著力點),而是製其出擊肢體的根節部,使其勁力傳不出去,攻勢無法展開,而達到防守的目的。迎襠防守,是對方剛發起攻擊時,速度較慢,肌肉處於不便發力的情況下,我可逆其攻擊方向,迎麵硬檔其攻勢,使對方不能形成有效的攻擊動作而達到防守的目的。格擊防守,是防守中最常用的技術。此法是在對方攻擊即將觸及目標時,我用手臂以及身體各部分格擊對方攻擊的肢梢,使其偏離攻擊方向而達到防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