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十年 1(3 / 3)

攻擊和防守是一對矛盾,相輔相成。攻擊是為了克敵製勝,達到最徹底地保護自己的目的;防守是為了保護自己,積蓄攻擊的力量,等待攻擊的時機。有攻有守方為搏鬥。因此,在技擊實戰中攻時不能忽視防,要考慮到進攻失利時的防守;防時不能被動挨打,要注意創造還擊條件,由防守轉變為進攻。這就是平常所說的“攻中有防,防中寓攻”。

七、戰術

戰書是指戰勝對手而采取的計策方法。其作用就是把已經獲得的身體素質、技術技能,在實戰中進行綜合應用。目的是通過鬥智鬥勇,不斷地破壞對方的進攻,同時不斷的伺機攻擊對手,並力爭“製人而不製於人”。實現戰術的目的,必須掌握戰術原則、戰術形式和發揮戰術的作用。這是運用戰術的基礎,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戰術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在技擊實戰中首先必須有良好的戰術意識,就是在複雜多變的格鬥中,認真觀察和分析情況,隨機應變,快速準確的決定自己的行動方案。戰術意識通過行動的預見性、判斷的準確性、攻防的主動性、技術的目的性、動作的隱蔽性、配合的一致性,以及靈活運用的靈活性等諸多方麵反映出來。

技擊格鬥中的戰術意識,是贏得勝利的關鍵。每一個嫻熟的招法和技能,無不受到戰術意識的製約。缺乏明晰的戰術意識的任何技能和招法,都會因為其盲目性而失去良好的戰機。在積極格鬥中常用的戰術有:強攻硬進戰術、虛實結合戰術、奇正轉換戰術、先發製人戰術、後發製人戰術、以快製慢戰術、迂回進攻戰術等等。在雙方實力相當時,誰能正確而靈活的運用戰術,誰就能掌握技擊格鬥的主動權,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在一定的條件下,如果戰術運用得當,還可以以弱勝強,以小製大。因此,在技擊實戰中,掌握和運用好戰術,是很重要的。

八、心理

心理(因素),是指在技擊實戰中,一係列心理反應和諸行為的表現。我們知道,昂揚的鬥誌、振奮的情緒,可以提高技擊者的反應速度和知覺的敏銳性,戰術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效性,以及技術工作的準確性和協調性,可以使身體發揮出巨大的潛能。相反,膽怯、恐懼、過度緊張、激動、情緒消極等,會使技擊者動作反應能力下降,準確性和協調性大受影響,戰術思維貧乏,總之,使其技術水平不能充分得到發揮。

精神狀態是技擊實戰中心理活動的外觀表現,首先要有必勝的信心,沒有信心會導致心理過程紊亂,影響技術水平的發揮和戰術能力的靈活運用。造成無信心的原因很多:如經驗不足,過高估計對手的力量,害怕自己受傷等。俗話說“兩軍相遇勇者勝”,有勇就能使自己充滿戰勝對手信息與力量。在技擊實戰中就能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敢打敢拚、勇於取勝。良好的精神狀態,必然會帶來行動上的主動,分以上的敏捷,方法上的多變,戰術上合理,戰略上正確,這樣就能一舉製敵成功。當然勇不等於蠻幹硬拚,要講戰術講智謀,使自己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良好的競技狀態。

頑強的戰鬥意誌,是心理素質的另一表現,也是取得技擊勝利的精神支柱。他表現在頑強的鬥誌、必勝的信念、旺盛的士氣等方麵。在技擊實戰中,具有頑強的戰鬥意誌,決不會因為一招一式失利,或暫時的失敗而手忙腳亂,更不會因為對方的強大而失去取勝的信心。頑強的意誌常常可以挽救殘局,反敗為勝,扭轉乾坤,在氣勢上可以壓倒對手,挫其銳氣。在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技擊者往往會超水平發揮,並能適應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變困難為勝利,變被動為主動,變劣勢為優勢。甚至可以彌補體力和技術的不足,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九、方位

方位又叫距離感,是指在進攻和防守,對於對手離開自己遠近的正確度量。這種距離是隨著雙方的進退閃躍而時刻變化著的,它直接影響著進攻和防守實際效果,是技擊法中不可忽視的技術要素。在技擊實戰中,雙方之間距離遠一點點,就不能擊中對手;而距離近一點點,又不利於出招發力。因此,要不斷調整和對手之間的距離,搶占有利於自己進攻和防守的方位。

在技擊實戰中,拳腳擊不著的地方,稱為“無效距離”。因此,在對方攻來時,如果來不及防守,隻須微微退步或閃身至對手進攻動作夠不到的方位即可。有時甚至隻需要鬆胯、縮腰、含胸,就能使對方攻擊自己胸腹部的動作落空。此時,可乘其舊力略過、新力未發之時,進行反擊。對這兩種距離,能否正確、及時地作出判斷,是決定技擊雙方勝負的關鍵。這是與中樞神經係統的靈活性、視覺的敏銳判斷力、技術的嫻熟以及戰術的運用相聯係的,而步法的進退快慢、身法的閃展騰挪又是決定方位的先決條件。因而要想得心應手的掌握好最佳方位,就必須加強步法和身法的專項練習。

十、戰機

戰機,既有利於攻擊對手時機。它包括有效地攻防距離,可擊的空虛部位(空襠),不能擊中對方而對方來不及防守時間差等。一般通過心理戰術、假動作佯攻等方法去創造戰機,引起對方錯覺,造成對方錯誤判斷;我則趁其失誤或趁其來不及作出新的防守反應,“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擊中或製服對手

大奶奶李思問道:小翔明白了嗎???

鄭翔道,小意思,你孫子我可是天才,天生武者。並且,心裏想道:這點還不明白,不就白活這麼多年啦嗎。

大奶奶李思眉開眼笑道:真不愧是我李思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