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三十六黑手(1 / 3)

作者:邵發明第一手:扭打八絕

舊社會江湖派係為爭地盤或勢力範圍所進行的打鬥,絕不是比武賽場上的你來我往。他們在街上格鬥,受種種條件的限製,比如地形、障礙物、人群等等。學過武術散打的人,往往喜歡用拳與腳來進攻對手,在防禦上,保持距離,不讓敵人靠近,雙方抱住後由裁判分開。這是比賽場上的打法。而江湖團夥的火拚則是雙方抱住後還得繼續死糾硬纏,非得一直打到分個你輸我贏、你死我活為止。

所以,研究江湖打鬥中扭打撕殺的招法,製止此類犯罪的重演,是很有必要的。

江湖爭鬥雙方扭打時所用的狠毒招法很多,如拉頭發、揪耳朵、挖眼睛、勾鼻孔、卡脖子、扭手指、抓襠、插肋等等。

一、指功練習

(1)用兩手拇指、食指、中指支地,全身淩空倒立,堅持10分

(2)用大拇指做俯臥撐10次。

(3)一旦有空,就用三指捏石子,力爭捏碎。

二、運用

(1)拉頭發:此式對付留長頭發的人最為有效。先用雙手抓住歹徒的雙肩,用右膝向上狠狠頂擊你的腹襠部;之後,用右手三指揪住歹徒的頭發,猛力一扯,歹徒的頭發必被扯下,頭皮鮮血淋淋。

(2)揪耳朵:雙方扭打過程中,先用腳對歹徒下盤進攻,等歹徒注意力集中於下盤時,、伸右手三指捏住歹徒的耳郭上部,猛力一扯,耳朵即可扯下,在一聲尖叫中,鮮血淋漓,慘不忍睹。

(3)挖眼睛:歹徒將雙手搭在你雙肩上,你雙手可如蛇一般,沿著歹徒手臂順勢而進,用兩大拇指插入歹徒眼角中,食指扣住太陽穴,用力一勾,可將其眼珠挖出。

(4)勾鼻孔:歹徒迎麵搶我下盤,我急用右手食、中二指勾起由下向上勾住歹徒的鼻孔向上勾提,同時左手勾拳猛擊歹徒的下巴。

(5)卡脖子:我將歹徒推到牆邊,將其後腦撞擊牆壁,即用手卡住歹徒的脖子,同時屈右膝從下向上頂擊歹徒的襠部。

(6)扭手指:當歹徒從背後抱住你的腰時,你可將其大拇指向其手腕猛扭,致其疼痛難忍甚至扭斷。

(7)抓襠:歹徒搶歹你上盤時,你矮身下縮,同時用一手前伸,抓歹徒襠部,並猛力緊捏,將歹徒睾丸捏碎。

(8)插肋:歹徒用雙手抓住你雙肩並拉動時,用雙手食、中二指並攏猛力插擊歹徒的肋部,插入後用力勾拉,將歹徒肋骨拉斷!

以上八絕,均凶狠毒辣,無論何招,都可致殘致死,請慎用。

第二手鐵拳頭(一)

練過真正功夫的人,他的拳麵非常堅硬,爆發力非常之強,能夠碎磚石、斷木板、穿酒壇。但是,出拳速度不夠快者,拳頭並非打出去而是推出去的,殺傷力自然不大。腕力不夠大,一拳打在別人身上,自己的手腕反倒先受傷了。拳麵硬度不夠硬的,出拳就好象用棉花團去打歹徒,又能取得什麼效果呢?

要想取得巨大的殺傷效果,自應在平時多加強練習。如果在平時練習不夠勤,臨急應敵時隻得暫時性地采取補救方法,借助輔助器材,增強殺傷力。其中,利用手表來擊打敵人的要害部位,是較常用的方式,稱為“鐵拳頭”。

手表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常用的生活品,我曾多次見到參加打鬥的雙方,在正式打鬥前,將手表捋下,放入口袋或交給同伴。他們這樣做,是怕在決鬥中損壞手表。可是他們卻未想到,他們錯過了一個極好的傷敵機會。

臨時增強拳頭殺傷力的方法是:

將手表捋下,套在掌上,表帶在掌心,表體在掌背,然後彎曲四指,握成拳頭,這樣,在拳麵上就多了一個表體。

戴好手表後,你可以用拳麵(帶有表體的拳麵)輕輕擊打自己的胸部試試,你會發現戴著表體的拳麵不痛,而被擊打的胸部顯然痛一些。

手表可以戴在左手上也可以戴在右手上。戴在左手上,用於前鋒手的突襲(相當於左直拳),用表體直接擊打敵人的額頭眉心,或嘴上人中,如若擊中,可產生打穴的效果。

如若將手表戴在右手上,可用於右拳的猛擊。用右直拳猛擊敵人的額頭眉心、嘴上人中,或胸部要穴,或用右擺拳猛擊敵人的太陽穴。一旦擊中,敵人將馬上應手而倒。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鐵拳頭”一般擊打敵人的頭部,以達到一擊必殺的目的。

第三手鐵拳頭(二)

鐵拳頭(一)是在緊急狀況下采取的應急措施。如果事先有準備,那麼就可以帶副江湖人叫“鐵拳頭”的暗器臨戰時套在手上,會得心應手,可以在瞬間擊傷敵人,讓其慘叫不已。特別是在晚上,敵人看得不很清楚,他用拳打我,我用武裝過的鐵拳對付他的肉拳,吃虧的當然是敵人。

我曾於70年代在電影院裏看到對攻的雙方,甲以拳猛擊乙,乙舉手迎著甲拳衝擊。兩拳相撞,乙無動於衷,甲慘叫不己。我甚感奇怪,仔細一看,乙竟將江湖用的“鐵拳頭”套在手上,難怪會有這樣的結果。

“鐵拳頭”暗器要根據各人拳頭大小製作,用兩根鋼筋即可做成簡易的“鐵拳頭”。一段鋼筋的長度,相當於虎口到小指掌側距離的6倍。具體做法是:

①先在鋼筋的一端,用手掌量出一段從虎口到小指掌側的距離。

②再將鋼筋繞拳麵一周,又折回到手心。

③再將鋼筋繞拳背一周,又折回到手掌心。

④用細布條將並攏的手心的鋼筋纏緊,以便抓握。

⑤應用時將“鐵拳頭”套在手上,四指並攏握成拳,這樣,拳背與拳麵都有一段鋼筋護衛,虎口與小指掌側也有鋼筋護著。

⑥擊打敵人時用拳背、拳麵、虎口側擊打,效果極為理想。

⑦做完一個“鐵拳頭”後,再做第二個,這樣,左右手都有一個,應用起來左右開弓,得心應手,殺傷力很強,令敵防不勝防。

用“鐵拳頭”最好是晚上,敵人倉猝間看不清的時候。

武裝在手上的其它暗器還有很多種,如鐵戒指,拳刺等,原理都一樣,威力不相上下,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

第四手一點紅

這是上下交攻的打法,殘忍無比,如被此招任何一式擊中,即可導致殘廢。

過去身在江湖的人,經常要被攪入鬥毆中。鬥毆有時是單人獨打的生死拚鬥,有時是一人對多人的死裏逃生,有時則是多人對多人的混戰。

在多人對多人的打鬥中,武諺有雲:“擒賊先擒王”。將敵方的首領擊廢,再多的敵人也是烏合之眾。

假如甲乙雙方各有十數人對峙,按過去江湖“規矩”,雙方“老大”或代表,隔著一定距離對話。如果言語不合,一揮手,群鬥即告開始。

如果雙方有誠意,其代表人即向對方“老大”敬煙(在茶館則敬茶,在酒館則敬酒),並為其點火。這樣,雙方或者井水不犯河水,或者狼狽為奸。

如果有一方已經無意合作,並有“吃掉”對方之意,則會發生如下的情況(設甲為甲方“老大”,乙為乙方代表人):

①乙走到甲麵前,很瀟灑地從口袋裏掏出香煙,並用手指一彈,彈出一支。

②甲踐高氣揚地抽過香煙,叼在嘴上,等待對方點火。

③乙從口袋中摸出火柴,擦然,為甲點火,表示乙方的誠意。

④甲在乙點火時,由於江湖經驗的習慣,密切注意乙的舉動。此時,乙卻無任何特別舉動。

⑤乙為甲點完火後,手腕左右搖擺,使火柴熄滅。

⑥甲滿意地抽了一口,吐出了一串煙圈,心理戒備開始鬆懈。

⑦乙突然發動進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還帶著火星的火柴尖,猛然插入甲的眼睛,將其眼睛刺瞎。

⑧乙方不停,又起撩陰退,從下而上,狠踢甲襠部,致其昏倒或死亡(圖19)。

⑨甲上下連連被擊,哀嚎倒地。於是,雙方群鬥開始。

招名“一點紅”,即是“上一點紅”(眼睛見血見紅)及“下一點紅”(襠部見紅)一招隻有二式,往往二式皆中。反應再敏捷的人逃得了“火刺眼睛”也逃不了“腳踢下陰”,至少有一式擊中,故名“一點紅”,即一定見紅。

施用此招前,應該泰然自若,眼神堅定,舉止瀟灑。如果稍有漏洞,即使是眼神帶有一點點驚疑,也會引起敵人的百倍警惕。施用此招時,應如火燒身,以最快的速度,最猛的攻勢,將敵徹底摧殘,絕不留情。

記住:稍一手軟,就等於是自取滅亡。

第五手撞頭(一)

假如甲乙雙方並排背壁而坐,甲方率先發動進攻,這時,什麼樣的招式最有效,能在一招之內令乙失去反抗能力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甲有甲的絕招,乙有乙的妙法,大家湊合起來恐怕有數十招。但是,哪一招有把握?萬一失效,若乙在昏倒之前施以全力的反抗,猛然的一記反擊,結果甲方可能也要身受重傷,弄得兩敗俱傷。

較有把握的方法,是寄希望於隻做一個動作就令昏迷。本招“撞頭”,就是這種效果。

①設甲與乙兩人並排或對麵而坐,也許是在房間裏,也許是在車廂裏,雙方的距離較近,近到可以突然發動襲擊對方不及反抗的程度。

②甲方為了達到突襲成功的目的,應該先觀察乙所處的環境,同時自身保持“友好”的麵部表情。

③甲觀察到乙的後背是一堵堅硬的牆壁或鐵製的車壁,甲就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實施突襲。

④甲突然發動襲擊,伸出左手或右手或雙手對準乙的臉部猛力推去,用力一定要猛,作用距離要長。

⑤值得注意的是,甲的猛烈推擊,其目的不是為了用手去打擊敵人的麵部,而是推動敵人的頭部,使敵的後腦快速地向後碰撞堅硬的牆壁或鐵壁。

⑥人體的後腦無疑是人體最最要害的部位,後枕部位遭受輕輕擊打也可出現全身無力、雙目暫時性失明的現象,稍重一些擊打可使全身暫時性癱瘓、昏倒,重擊可致死。

用猛烈的力量推出頭部使後腦與牆壁相撞,其反作用力是極大的,其傷害性也是極大的。施用此招的甲隻要懂得方法,不用什麼武功,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乙擊昏,甚至擊斃。乙一旦昏倒,就會任由甲擺布。

第六手撞頭(二)

江湖打鬥的雙方一般都懂得:應敵製敵的方式不在於固定死板的招式,而在於活練活用。象“撞頭”這樣簡單而又實用的妙法,究其原理不過一點,那就是用爆發的力量打擊對手的要害部位,產生意想不到的製敵的效果。

如果甲見乙背朝牆壁而坐,甲自然可以用上述招式製乙。但是,如果乙是坐在四麵空曠的地上呢?這一招“撞頭”甲又該如何施展?

原理還是一樣,甲即可用暴力襲擊乙的要害。假如甲見乙坐在地上,甲則可用種種“撞頭”方式對付乙。

①假設甲方正麵對著乙相坐,可選擇最佳的進攻距離,最佳的進攻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撲過去,用雙手猛烈推擊乙的麵部,使其後仰,將全身壓在乙的身上,一直將乙撲倒在地,將其後腦撞擊在堅硬的泥地上,使其昏迷為止。

②假設甲從後麵偷襲乙,為保證將乙百分之百地擊倒,甲可以隨手撿起一塊石塊,握在手中。

偷偷地靠近乙,用手中的石塊猛然砸擊乙後腦。一旦擊中,乙不會發出任何聲音,應手而倒,便昏迷或死亡。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打法非武人本色,有失體麵。但是請記住,江湖打鬥就是你死我活,不講究公平競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是江湖打鬥的特性。

③如果堅硬的石頭不便搬動,這時,甲方可以猛然抓住敵人的頭發、下巴或鎖喉,將乙後腦撞擊地麵的石塊,旁邊的樹木,或桌子,或牆角。

總之,身邊凡可利用的東西,都要盡量利用。

第七手偷襲(一)

偷襲是江湖打鬥中慣用的伎倆,它因不依常規而獲顯效。偷襲的方式有許多種,比如利用夜晚的黑暗偷襲;從人的背後偷襲;利用地形掩護自己進行偷襲,等等。

這裏先介紹從背後偷襲的技法,這是一種非常簡單和非常普通的招術。

在民間,這一招人人皆知,在武術界初學入門便有這一招。這一招的名稱就叫“雙風貫耳”,是從正麵用雙拳貫擊敵人雙耳(或雙太陽穴)的方法。

“雙風貫耳”這一招式之缺陷是,雙手齊出,沒有防護,中盤露出空襠較大;還有,這一招出手速度偏慢,隱蔽性不夠。因此就有些人不愛用它。

其實,這一招還是有很多優點的,它攻擊敵人的兩側要害部位,力量強大,拳勢較為猛烈,殺傷力很強。在解放前曾有人用此招擊中對方太陽穴而眼珠暴出的例子。所以,此招式威力極大,如果善於變化運用,效果是不錯的。

學習武功不在生搬硬套,而在於活學活用。如果我們將“雙風貫耳”這一招,摒除其隱蔽性差的缺點,選取它威力強大的優點,那麼這一招就會成為很有威力的殺招。

①設敵人背朝我方,未曾注意到我方的接近。在群鬥雙方中,出現這樣的機會是很多的。

②我方悄悄接近敵人,注意腳步要輕,手的擺動自然,不要拉起練功的架式。一旦拉起練功架式,你就會緊張,如被敵人轉頭看到,敵人馬上百倍警惕。如果我方自然地接近敵人,即使被敵發現,我也可以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把偷襲的企圖化作溫和的笑臉。

③我從背後接近敵人之後,用最佳距離,選最佳時機,突起雙拳用“雙風貫耳”招式向敵兩太陽穴猛襲,一旦擊中要害,敵太陽穴薄骨破裂,立時昏迷。

④補充招式:我方無論是否擊中敵的兩太陽穴,都應采取補救措施,將敵徹底打垮。方法是,雙手向後猛扳敵的雙肩,並向後下方壓,同時提起右膝或左膝狠撞敵人後腰腎部,將腎撞裂。

以上招式施出擊中,即使敵人後來被人救起,也將殘疾,成為一個廢人。諸君此式千萬慎用!

第八手偷襲(二)

偷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具體到某一種地形,某一種時機,就會有相應的最有效的方法。這裏介紹一種當乙在前麵行走時甲方采取的偷襲方法。

乙在行走時或靜立不動時,是完全不相同的兩種形態。靜止時乙容易發現甲方,主要從聲音、光線或其它感覺上判斷。而在行走時由於其本身發出聲響又有移動距離,不容易發覺甲方。

當乙靜立時甲方容易進攻得手,因為乙形態固定不變。當乙行走時甲方不易在距離上、目標上達到精確程度,特別是攻擊乙雙腳時,更不易掌握準確。

甲如何準確地擊中乙行走中的雙腳?

我們知道,人的行走是兩腳交替向前邁進的;一腳落地,另一腳提起向前邁步……這時,如果甲方迫不及待地去進攻乙的後腳,那麼,可能甲方進攻的手腳剛到位,乙的後腳卻早已提起,向前邁進了,這樣,甲方的進攻就會落空。

這裏,介紹一點常識,即要進攻乙站穩的前腳,或剛剛落地的前腳(即重心腳)。人在向前走路的時候,其身體重心是偏前的,所以進攻乙的前腳,往往很奏效。

①敵人在前行走,我(甲)方悄然跟上,尋找最佳進攻時機。

②甲方突然發動進攻,墊左腳,出右腳狠踹敵人的右膝彎,力量要重而且突然性強,作用力延長到地麵。這樣,甲方的踹腿可使敵人膝蓋跪地,輕者全腿無力,重者膝蓋破裂。

③踹腿同時,甲方右手大小臂折成90°角,打出右平勾拳動作,但發力點是不是拳麵而是右小臂,用右小臂向我左後方猛然回勾敵人頭麵部。上下交攻,使敵後仰倒地。

④敵雖已倒地,甲仍需毫不留情,用右膝狠跪乙之腹部,再次重擊敵人。

⑤動作不停,甲再起右腳猛烈下蹬敵心窩。

以上動作節奏要連貫,速度要快,一秒鍾內完成。力量要重,達到擊斃敵人的目的。

第九手偷襲(三)

偷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裏再介紹一招,用抱雙腿斃敵的方法。

“抱雙腿”這個技擊動作,本身並不具備特別的殺傷力,而具有摔倒敵人使其失去平衡,失去格鬥優勢的特點,因此很受公平競賽賽場上的青睞。

在武術界,被動倒地總是一件不很光彩的事,所以倒地與否成了雙方誰勝誰負的依據。

但是在實戰中,被動倒地不過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並不意味著倒地者已經告輸,或者已經毫無反抗之力,站立者也不會因對方倒地而拍手慶賀,停止進攻。雙方優劣之勢可能瞬息互變,倒地者也許立即反敗為勝,而站立者也許因一時疏忽而敗北。

因此,在江湖打鬥中,雙方充滿殺氣,如果甲方致乙方倒地後,會毫不停留、毫不猶豫地實施連攻,必須處於劣勢的乙方一直重擊到無反抗之力為止!

在江湖上看來,摔倒對方是一種手段,製服對方才是目的。故江湖打鬥中絕不會在格鬥時因摔倒對方而沾沾自喜地收手。

①乙方無論靜立或向前行,甲方都可用此招。

②甲方悄悄接近敵人,毫無聲息。到位後,甲雙手向前環抱,抱的高度與敵兩大腿同平,用這個高度去環抱,甲方絕不至於失手抱空。

③上動不停,甲方雙手沿敵兩腿下滑滑到膝蓋以下脛骨處,即向上向後提拉,同時,用右肩或左肩向前猛力頂擊乙方臀部或腰部。乙上下反向受擊,必定向前仆倒。

④將乙摔倒是手段不是目的,現在乙前仆倒地,處於劣勢,甲絕不可放鬆,為達目的應緊緊追擊。甲隨即提起左腳向前邁一大步,將身體重心移到邁出去的左腳上,把全身的重量灌注在這隻腳上,向下猛踩乙方的後腦或後頸。這一腳踩下去,乙一定再也不能動彈了。

動作就這麼簡單,實際運用時,這一招絕不需要一秒鍾時間,就可將敵製服。

第十手腦後一棍(一)

少林武僧特別喜歡用長棍擊敵。長棍在群鬥時易於發揮其威力,有“棍掃一大片”之說。在南方,長棍(指齊眉棍)並不崇尚“掃一大片”,而主張以槍法作棍法,以戳、刺、蓋、挑等玲瓏小巧的動作來擊敵。這種打法大約是因為南方多弄堂小巷的緣故,所以稱“弄堂棍”。

長棍都有“過老”之嫌。怕的是近身搏鬥,雙方一旦近身,長棍不但無法施展,更有礙於拳腳威力的發揮。在江湖打鬥中,長棍的攜帶多少有些不便,而帶短棍則簡便易行,無論追擊,還是逃跑都極為方便。所以,短棍的打法便漸漸被納入江湖打鬥技法之中。

不要輕看這小小的一根短棍,實踐證明,它的威力非同小可。在大規模的江湖鬥毆中,尺刀(西瓜刀)比匕首威力大,而短棍的殺傷力比尺刀還大。因為匕首短小,不易近身,且刺殺時我對著敵人胸腹。尺刀雖長,但分量偏輕,力點停留在淺表,曾有身中上百刀而未倒地,依然奮力拚搏之例。短棍多擊打頭部,分量又重,一旦擊中,多數倒地不能再戰,確有不少一棍而斃的例子。

短棍的握法是“留一手”,即,右手不是握在棍尾,而是握在離棍尾一握的地方(即空一手掌的距離),留一手至棍尾就可以了。這種握法,即能使打出去的棍沉重有力,也能使棍法迅速變化,優點較多。

“腦後一棍”就是根據短棍“一擊而斃”的殺傷威力,對人體後腦進行猛烈擊打的招式。招式簡而又簡,隻有一擊,但這一擊卻有巨大威力!所以在江湖打鬥中,常施短棍偷襲的,就用這一招。這一招的成功率很高,有不少人在這一招的偷襲中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