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電視中,常見如下的鏡頭:雙方以嫻熟的動作,精妙的技巧,周旋打鬥。雙方你來我往,不分上下,正打個你死我活。突然在一方的背後悄然出現了一個手持酒瓶的人(很多場麵還是女的),隻見她揚起酒瓶,猛力下砸,“嘭”的一聲,瓶碎人倒,被擊者鮮血四濺……而她則揚長而去。
於是看電視、電影的人會感歎起來:“好功夫比不上一個酒瓶!”
按理說,酒瓶的硬度與人體頭骨比起來,酒瓶顯得遜色多了。但由於人體的頭骨缺少應有的抗擊鍛煉,致使在受到外力衝擊時不能隨動,大腦受到震動,甚至損傷,大多數人當場昏迷。至於出血,也是由於頭皮瞬間不能承受重擊而裂開。可見,用酒瓶擊打,也可增加格鬥的威力。
但酒瓶畢竟不如匕首靈活,也不如短棍沉猛,如果甲舉著酒瓶去追打乙,那麼甲方極有可能不但擊不中乙方,反而因酒瓶之牽累而受製。如乙有準備,用酒瓶砸擊乙的頭部,也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偷襲才能發揮其威力。
酒瓶多是用玻璃製作的,而打掉瓶底,酒瓶也是一種利器,它的鋒口很容易劃破人的肌膚,甚至也能刺入內髒。因此,江湖打鬥者利用其鋒利之作用,用刺擊的手段,把它當匕首使用。如:
①甲乙雙方在酒館相遇,相互周旋即打鬥,功夫不相上下。甲方在退守中忽然發現桌上有一酒瓶,隨手拿起,在桌沿上一敲,使酒瓶下部不規劃地破裂,露出幾道尖利的鋒口。
②甲方隨即利用手中的破酒瓶,以鋒口迎擊乙方。
③當乙用右直拳向甲方進攻時,甲可立即上步用左手架擋,同時用右手酒瓶鋒口刺入對方的咽喉。
………………………………中間暫缺…………………………
第二十九手夾攻(二)
實戰格鬥與散打比賽中有很大的區別,比如說,在散打比賽中為了求得公平的競爭,總是一對一的對抗。而在實踐格鬥中,碰到一對二的情況,往往顧此失彼,格了這一拳,中了另一腿,閃了這一腿,中了那一掌。一個散打比賽獎牌的獲得者,有時也會被一群流氓所毆,這是因為隻適應比賽,而不適應實戰的緣故。
但我這裏說的並不是一人對多人的應付方法,而是研究多人對一人之法,是如何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圍圈中孤立的敵人的問題。
在夾攻(一)中,我談到前後二人夾攻一人的招術。在這裏我再延伸討論下去:如果乙已經發現了位於他身後的即將進攻的甲2,形勢又將如何呢?
很明顯,當乙發現他身後的甲2時,必定會轉過半個身子,同時麵向甲1及甲2,予以警戒,甲方二人均在乙的視線之內,甲乙雙方三人形成三角形的對立形式。
這時,要給乙以迎頭痛擊,可以采取這樣的措施:
①用虛實相連的打法誘其露出空襠。
②攻擊下盤與攻擊上盤交錯而行,使其上下難以兼顧。
③甲1與甲2同時進攻或輪番進行。
④甲1纏住乙手腳,甲2猛攻。(這種情況放在下一手裏討論。)
下麵的一招攻擊就依據了上述原則。
設甲1甲2乙三者對峙,乙與甲1、甲2相視而立,甲1在乙右前方,甲2在乙左前方。然後,甲1與甲2發動進攻。
甲1與甲2移動腳步(幾乎在同時),甲1猛然躍起,大揮拳,佯詐進攻乙的上盤頭部。在揮拳佯擊的同時,甲1應密切注意,以防乙後發製人的反攻。
甲1接近乙,乙準備抵抗甲1對他的上盤攻擊時,甲1忽然閃身,橫向讓開,為甲2攻乙創造條件。
幾乎與此同時,甲2已躍進乙身,提起右腳猛然踹擊乙的中盤。乙在防不勝防的情況下,差一點被甲2擊倒。
接著,甲1立即衝上,揮拳猛攻乙上盤。甲2立即用左腿猛攻乙腹,將乙擊垮。
在乙彎腰的同時,甲1躍起,用腳由下而上狠踢乙的麵部,或者自上而下狠踢乙頸部,將乙徹底擊垮。
在上述這一招中,甲1揮拳佯擊與甲2下盤踹腿成虛實相同的戰術,腿擊腹與躍起擊頭完成上下的合擊技巧。而甲1與甲2的輪番連擊一定會令乙氣也喘不過一口,就垮去。
第三十手“別打了!”(纏打)
這也是二對一的打法,這種打法的原則很簡單:——我纏住敵人手腳,友人猛攻。
於是,就會出現這樣的鏡頭:在街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不知是不小心,還是故意的,乙狠狠地踩了甲一腳。甲瞪眼,乙也瞪眼。雙方言語不和,即打鬥開始,你來我往,拳腳交加。
這時,忽然從人群中搶出一個人來,他迅速地跑到乙側麵,用手拉住乙的手,或用反手抱住乙的腰(包括抱住乙的手),並且盡力地往後拖乙。這樣,乙的手便被不速之客緊緊纏住。更難得的是,這位不速之客口裏大聲喊著:“別打了,別打了,打不得”之類的話,儼然是一個息事寧人的勸架者。
在他的一聲聲“別打了”中,我甲方用幾記猛拳狠擊乙的腰、肋、腹等部位。等那位不速之客放開乙的雙手時,乙已被甲打得癱軟在地。
乙就在這種莫名其妙的困惑中挨了一頓悶揍。
明眼的圍觀者一定猜到,這位不速之客,肯定是甲的同夥!
這種纏打方法,稍有打鬥經驗的人都曉得運用,所以你外出碰到陌生人熱情地箍著你的腰時,千萬要注意,不要上當。另外,你的朋友與人打鬥時,你可千萬不要拉著朋友的手勸架,否則,幫友不成反幫了倒忙,害得你的朋友因你拉住的手而吃虧。正確的勸架方法是用背靠著你的朋友的胸膛向後推開他,同時對著麵前的對手搖手相勸。這樣,對方一般不會對你進攻。因為如果他對你進攻,你與你的朋友會立即聯手反攻,聰明的對手是不會這樣做的。
纏手打法推而廣之,也可用纏腳打法,如果我與對手打鬥,友人突然從敵後向前抱住敵人雙腳的話,形勢明顯地利於我方。這時我發動猛攻,可望在幾拳中擊垮敵人。假如友人抱住敵腿後將其掀翻。(雙手依然抱腿不放),我可在瞬間上前將敵製服,如腳踢心窩,踢肝肋,踢太陽穴,踩頸,踩咽喉等等。
第三十一手“偏偏我打你”
有時候,許多人與你周旋,有的要與你打鬥,有的要與你講理,有的要來勸架,……,麵對許多人的糾纏,如果問你:今天若發生打鬥,誰會與你先打?按一般常理,那個擼袖伸拳的將會首先與你動手。
但是有些事情絕不按常理去發展,首先與你打鬥的都是另有其人,一個你絕想不到的人。“偏偏我打你”這一招式名稱,就是借用打鬥之後的口頭用語,你可以從這一句話中體會到施用此招後的得意心理——“偏偏我打你,你想不到吧!”
下麵,請看一場打鬥的場麵:
甲、乙雙方麵對麵地相峙而立,甲2瞪著乙的眼睛,乙盯著甲2的眼睛,咬牙切齒,他們之間早有舊仇,今日一見,分外眼紅。
“今天老子要教訓教訓你!”雙方都這樣叫陣。於是,打鬥在即。
這時,第三者——甲1,急速地跑到乙的麵前,口裏嚷著“別打別打”。然後甲1拉著乙的一隻手,將乙向後推著。
甲1的友人甲2喊著“今天讓你吃一頓柴(即揍一頓的意思)。”但並不真的上前動手。隻在遠處指手劃腳。
乙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甲2的身上,特別是乙的眼睛,死盯著甲2。因為,目前對乙威脅最大的,不是近在乙身旁的甲1,而是遠在兩三米之外的甲2。
這樣,遠處的甲2依然指手劃腳,但絲毫未碰到乙的一根毫手。誰也未料到的是,在近身勸架的甲1,卻突然發動猛攻。這應了招法名稱的一句話——“偏偏我打你!”
①甲1忽然鬆開原來拉著乙的右手,從敵右肩上伸過,抓住敵後頸往前壓,使其頭部向前低下。
②甲1又屈右膝由下向上狠狠地頂擊乙的臉部。
③甲1放下右腳,右手向上揚起,從上向下猛擊乙後腦,將其頓時擊暈!。
施用此招的人,大多非常成功,施招後,未免得意洋洋,忍不住脫口說:“偏偏我打你,想不到吧!”於是,在江湖打鬥中這一招就用了這麼一個怪名稱。
第三十二手穿腦
鐵釘這種小暗器的使用,需以平時的艱苦鍛煉為基礎。
鐵釘握在手上,需有特殊的握法,隻有正確地掌握了這種握法,才能有效地避免鐵釘反作用力對自己手掌的損傷,同時也能將全力集中在鐵釘頭部,刺入對方身體。如果沒有正確地握法,有時想讓鐵釘伸出手外部分長一些,以便增強殺傷力,卻不料手掌不能緊握鐵釘。如果將鐵釘大部分握住,牢固是夠牢固的,殺傷力卻又顯示不出來。
下麵介紹其中一種握法:
伸出手掌,四指並攏伸直,大拇指張開與四指成90°角,然後尋找交叉點。沿無名指向手腕延伸直線,再沿大拇指內側向手掌內延伸直線,兩直線交叉之處,是關鍵點。
將鐵釘中段夾在無名指與中指之間,將釘尾放在上述關鍵點上,然後將手掌屈握成拳,鐵釘就堅固地握在拳中,就好象澆鑄在水泥中一樣,而且露出拳外的鐵釘有很長一段,如果刺入敵人身體,將會刺進很深。
但並非掌握了以上握法就可以隨意地運用,因為在用鐵釘擊刺敵人時,上述手掌上的關鍵點可以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有時,在沒有鐵釘的情況下,折樹枝竹枝代替,用以點打敵人的穴道(這就是仙霞嶺武功派係極厲害的“金枝打穴法”),這時,關鍵點的承受力更為重要。所以平時對這一點更要多作鍛煉。方法是以竹枝一段握在手中,向硬木板猛擊。天長日久,不但手掌關鍵點堅硬無比,竹枝發勁也特有力。現代硬氣功表演項目就有“穿釘入木”之術,但一般人隻會表演這一項目,卻不能領會其點打精髓。
下麵就介紹使用兩枚鐵釘做“穿腦”一招的技擊法(並非點穴)。
①雙方對峙,甲方為了在極短時間內擊傷乙,掏出鐵釘握手中,在夜色掩護下,實施突襲。
②別忘了,甲方目的是將鐵釘刺入對方軀體,需要快攻猛取。於是甲方搶身進步,用左手鐵釘向乙眼睛刺去。
③趁乙防守之際,甲方右手鐵釘如閃電般地前刺,刺入乙的腹肋部。
④乙中、下盤被刺,甲方緊追不舍,將左手鐵釘由下向上,刺入乙頸部或喉部,注意從下向上刺入(圖120)。
⑤動作不停,甲方再用右擺拳的拳法,由右向左,將鐵釘刺入乙左太陽穴,然後迅速換勁拍拳,用掌根將鐵釘拍入太陽穴。如果將全枚鐵釘(3寸或5寸)拍入太陽穴,乙的生死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十三手搬頭
擊敵之前溫文雅爾,擊敵之時如雷似火,這也是江湖打鬥的特色之一。
甲、乙對峙凶殘打鬥,甲先用輕聲軟語穩住乙。要知道,一連串的“對不起!對不起!”會使乙凶心頓斂,一連串的“老師傅、老師傅”,會讓乙心滿意足。在乙的心滿意足中,甲卻不知不覺地靠近乙,並用手以友好、和善、親切的方式拍拍乙的肩膀、手臂,或拉住乙的手。這樣,甲或多或少地占據了有利地進攻位置,控製了全局,牽製了乙的攻勢,就好象占領了攻守的製高點。
下麵的一招“搬頭”足見江湖殺手的凶殘:
①江湖撕殺,甲乙定點相約,甲方騎自行車,故意在轉彎處與飛奔而來騎自行車的乙相撞,雙方倒地,站立相峙。
②甲方馬上堆下笑臉,口稱“老師傅,老師傅,幸會!幸會!”,一麵走向對方,接近,用雙手輕輕為乙扶塵實則壓住對方的雙手臂肘處。
這裏為緩和緊張氣氛,臉上的微笑,與口中的蜜語,是不可缺少的。與此同時,甲方接近乙方,自然地用手壓住乙的雙肘。這樣,表麵上看來甲方表示友好,實際上甲方的雙手已經控製住乙方雙手的攻勢。
③在乙方心滿意足的陶醉中,甲方突然地發動猛攻,似閃電般地揚起雙掌從下向上從外向內合擊對方雙耳,將掌心的風灌入對方的雙耳,使其造成轟鳴性耳鳴甚至暫時耳聾,從而削弱乙的反應靈敏性。
④動作不停,甲方緊接著雙手順勢向後、向前下方摟住乙的後頸,向下方按,將乙的頭按到甲的胸前;同時,甲方屈右膝向下向上猛力頂擊乙的臉部,上下齊攻,乙必定臉上開花,立時昏倒。如果甲方個子矮小,可以緊抱乙頸部下壓的同時雙腳向上跳起,屈膝在空中猛力頂擊乙臉部。
⑤我方鬆手,雙腳落地,再用擺拳猛擊敵人的太陽穴,將敵製服。
第三十四手“栽贓”
在江湖打鬥中,為了報複敵人,他們是不擇手段的,其中有招叫“栽贓”。通常報複敵人一般喜歡在人少地僻的地方,以避免在中途有人“打抱不平”,殺出個程咬金。但是,如果製造機會,利用人們的“製邪”心理,來個借刀殺人,亂中取勝,倒也不失為絕招。所以有人就喜歡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製造機會,陷敵以“不義”,激起眾怒,達到報複的目的。其中,利用栽贓的手段,激起眾怒,讓他的對手遍體鱗傷的做法最為普遍。在江南,親朋中上一輩對下一輩贈以紅包包,以示惠親,表示友好。贈紅包包是極為客氣的,用“一個紅包包”來為借用皮夾子栽贓打擊對手的方法,頗為有趣、詼諧。下麵,我們就來看一看實際打鬥場麵:
甲1與友人甲2,在熙熙攘攘的大街緩緩行走,因為他們盯上了一個目標——他們的對手乙。然後,甲1示意友人甲2拿皮夾子,在皮夾子中留八十四元錢和甲2的照片。
甲1在後麵盯著乙,甲2緊緊跟在乙的身後,在適當的機會,友人將皮夾子迅速地塞入乙的口袋中。
乙發覺口袋被人掏動,一定將手伸入其口袋中,這時,甲2立刻將乙手抓住,同時大聲喊“抓賊呀——抓賊呀——我的皮夾子讓他偷了!”
這時,正在行走的人都會停下來,並圍過來。甲2繼續喊“他偷我的皮夾子”,同時將乙口袋中的皮夾子拿出來,打開。“你們看,這是我的八十四塊錢,這是我的照片”,向周圍的民眾求助。
甲1立即衝上,口中喊道:“好哇,小偷!打死他,打死他!”並對著乙猛擊。這時,周圍的好事者都會湧上來,你一拳我一腳,從四麵八方如雨點般地擊打乙,就連老頭子也會伸出煙鍋子打來。因為過去在民間,有“打死小偷不抵命”的說法。
這時的乙在莫明其妙中當了小偷,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辯白不清,此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雙手護住要害,低頭縮身以盡量減少傷害。
而甲1與甲2,則已在眾人的一片叫罵和拳雨中,抽身退出,悠哉悠哉地走了。
第三十五手開門敬酒
有時一記厲害的招術,不在於完美的組合
,而在於它根本性的某一動作。我們前麵談到人體咽喉是個致命的要害,重點攻擊它可以獲得窒息的效果,喉部痙攣,幾乎不能呼吸,更不能發出聲音。所以凡研究武功的格鬥,對這處效果不能忽視,而應珍視並善加利用。攻擊咽喉雖達不到一擊而斃的目的(有時可致窒息而亡),但此部位受擊後不能言語呼喊是其特點,再加以攻擊者在進攻時沒有必要施以猛擊,隻需短而快地舉手輕輕一擊,即達效果,這給人們的攻擊帶來便利。在江湖打鬥中,就是巧妙地利用這一特點,來地敵人進行“封鎖性擊打”。比如在鬧市區,人來人往之中,首先打擊敵咽喉,因敵不能喊叫“救命”而不會驚動更多的人。這種擊打,帶有“封鎖”性質,所以稱為“封鎖性擊打”。
下麵,我們介紹一招打法,稱為“開門敬酒”。
假設甲與某敵乙有不共戴天之仇,欲報複出氣,但乙深居簡出,很少在外麵活動,沒有擊打乙的機會。甲又與乙之仇非報不可,不得已進入乙家中對乙進行報複擊打。但進入別人家庭擊打頗為不易,一是一般家庭由多人組成,如果動作不迅速,在乙喊叫前不能徹底製服乙,乙一定會大呼小叫喊“救命”,況且四鄰聽到喊叫後,會迅速從四麵包抄上來製止犯罪,甲雙拳難敵四手,不死也得重傷,從地上爬著逃去撿一條性命就算是萬幸。再者如此做法不僅以身試法,也等於自投法網。因此,很多歹徒不敢如此冒險。
當然現在江湖打鬥也流行另外一種做法,那就是甲方用卡車裝上二三十個人,徑直將車開到乙家門前,下車,不管三七二十七,闖入乙家打人、砸桌椅,隻用兩分鍾,出門,上車,一溜煙逃走。因為來的人多,鄰居不敢出麵阻攔;因為擊打時間少,又用了卡車,來去速度快,等人們報告給警察,警察趕來,這裏早已車走人空了,不易追捕。但這種打砸搶的做法必須雇傭很多人,否則,四鄰截住了卡車,就等於找到了和尚廟,和尚跑得了廟跑不了。
江湖歹徒多利用擊打咽喉窒息性的招法,故甲方隻出動兩個人(甚至一個人),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乙製服,絕不驚動四鄰。這就是“開門敬酒”。
江湖之徒施用“開門敬酒”時絕非一人,如甲1與友人甲2前往,由其友人甲2提一隻手提包,裝作友好訪客的樣子,以避免引起乙方四鄰的懷疑。找準時機,走到乙家門口,敲門。當乙打開房門的刹那(沒有自衛經驗人往往把頭伸出門外來想看看敲門的是何人),甲方快速地伸手,用手指、拳,短快地在對方咽喉上點擊一次。隻此一點,乙必一彎腰,捧喉,而不能喊。在此同時,甲2進身將門關上,口中說些客氣話。甲方對敵咽喉進行點擊後,可再在乙的要害上猛擊一次,令乙昏迷。然後,在一聲聲的友好的告辭聲中,甲1與甲2輕鬆地離去。
第三十六手絕殺
絕殺,就是趕盡殺絕。甲乙打鬥互相不給對方留回旋餘地。乙雖想招架但卻無法招架,最後被甲方擊中而亡的招式。
絕殺又“絕”又“殺”,但並非如人們相象的那種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對付何人都百分之百管用。一旦施展即致敵於死地的招式,它的效用,它的威力,有待於施用者的發揮。
這裏介紹的“絕殺”這一,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以實應實,避實擊虛,接近敵身用摔法將敵人摔倒;第二部分緊接第一部分,實施毒招,痛下殺手,趕盡殺絕。其實,所謂“絕殺”,是指招式中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為基礎,也隻有在第一部分招式確實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才可施用第二部分招式,如果缺少第二部分招式,那麼一招“絕殺”也就名存實亡,不成其為“絕殺”了。
下麵介紹這招“絕殺”:
①甲乙雙方對峙,保持一定的距離。當乙方想要對甲實施猛攻時,必定要縮短與甲的間距向甲方靠攏。這時,甲方等待時機,尋找空襠進身。
②乙方左腳向前滑步,同時用左直拳向甲頭部虛晃。甲向後滑步的同時,右掌阻擋,但身體不能向後仰。
③乙在虛擊後,進行實擊,用左直拳向甲喉部猛擊。如若甲方被擊,後果不堪設想。
④甲方見乙露出中、下盤空襠,不退後,滑步進身,矮身鑽入乙方拳下,用雙手從外向內、從前向後摟擊乙方兩大腿,同時左肩膀猛向前頂擊乙腹。上下交攻,乙必向後仰倒。注意施用此式時不能如摔跤般地用“柔力”,而應該用爆發力,以“擊”的形式出現(靠打勁)。
⑤乙向後仰倒地的同時,甲右腳急向前跨出,踩住乙的左手大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