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兒孫自有兒孫福(2 / 3)

“不知是多少?”陳雲問道。這可是個關係到自身利益,還是問清楚的好。

“一般的最少都是兩成。像諸位這樣的都是五成以上。而且我們上海的稅收和別的地方不同。這個稅收是以你的淨收入來算的,也就是說你這個月賺了多少就拿這個書來按章納稅。”楊軍接著說道。

“這個、、、、、、是否太高了些?大明可是三十稅一,上海縣定這麼高的稅賦是否、、、、、、”一個浙商聽到這麼高的稅收嚇得不敢抬頭了,窸窸窣窣的說道。

“不高,諸位要明白一個道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錯自古就有官府不與民爭利之說。可那是儒學治國的正人君子之言。而我們上海可是、、、、、、相信諸位從大門進來時就看到了大門上的那塊牌匾吧。這就是現在上海縣的官府名稱。和自古以來的那些個正人君子官府有很大不同的。”徐光仁更是氣人,也不說點好的。這是擺明了你們願來便來,不願來就算了的意思。

聽到這樣的話陳雲知道了,那上麵的字不就是大明帝國上海縣流氓官府嗎?這麼高的稅賦還真是流氓官府呀。其實徐光仁這麼說有一定道理的。上海縣現在確實是流氓官府,可是有一點要明白的就是流氓無忠義。當然也就不會要別人對自己有什麼忠義之心。所以凡是願意到上海來的都可以來,但是必須遵紀守法按章納稅。你要不願意也不會逼著你來。但是你不來的話上海的律法也就不會保護你了。流氓的性情就是自己人自己保護,別人的死活跟我無關。如果陳雲他們選擇不來上海的話那麼他們的死活就隻有聽天天由命了。

“難道就不能少些?”陳雲到現在有些頭疼了。這麼高的稅賦絕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可是如果不接受什麼時候都有毀家滅族的危險。

“對不起,陳先生。這是不可能改變的。就是我們羅家的產業可是七成的稅賦。你們最少五成最多也就六成而已,不能算多了。”看到陳雲等人這麼難看的臉色羅淑英是在不願逼人太甚。

“什麼,你們羅家竟然也、、、、、、”陳雲聽到更是不敢相信。同樣的其他浙商也是用驚奇的眼神看著羅淑英。

“不錯,大人家的產業都是按照這個稅賦向官府納稅的。就是我們家中產業都是六成稅賦。”徐光仁很有氣勢的說道,好像這對他來說就是很光榮似的。

“自古官紳不納稅這是無法改變的,然而現如今上海不僅征收高稅賦,而且官紳也是一體納稅。好,陳某人就和上海官府簽約。大人自家產業都能征收七成稅賦,我等上繳六成稅賦又算得了什麼?”陳雲很快做出了決定。浙商的主要經營項目是鹽業、茶業和絲綢以及瓷器還有和海盜走私西方以及東南亞。陳家就是浙江第二大的絲綢商人。最大的當然是給皇家進貢的江浙織造局。那是官商,和陳家這種私人商家不同。就是陳家每年都要進獻不少的絲綢給江浙織造局。

“陳兄、、、、、、”黃姓浙商名叫黃申。是個茶商,經營的是浙江本地的龍井和閩地的鐵觀音。和閩商有很大關係。

“黃兄弟,你不明白。我們的產業可保就是天大的事。隻要產業保下來,好生經營。繳納六成稅賦還有四成可以供我們揮霍。這些錢財足夠我們維持家中生活還有些剩餘。兒孫自有兒孫福呀。我們能給自己的子孫多少錢財好讓他們肆無忌憚的揮霍呢?一代人揮霍不了兩代人呢?三代人呢?再說這次我們太多產業家財的就容易被人所猜疑。稍有不慎就是毀家滅族。當年的沈萬三又如何?不也是遭到滅頂之災?自古以來曆朝朝廷官府都是不把我們商人放心裏。我們商人為此付出了多少的家破人亡也沒有改變這一切。如今上海雖然征稅高些。可是這裏有法可依,我們隻要依法經營按章納稅就什麼事都不會有。你說還有比上海更好的地方嗎?”陳雲說著,所有的浙商都是眼淚淋淋的。其實他們很清楚。身為商人在任何時候都是處於被官紳階層隨時魚肉的對象。宋朝的很多大商人就是為那些官紳集團謀財的。有些商人不願意受到他們的掌控。就會有這樣那樣的稅賦等著他們。而願意受到這些人掌控的當然就不會遭到這些不平等待遇。這樣這些商人因為少繳的原因造成的商品成本上就低於那些不願意受到掌控的商人。這樣那些不願意的商人往往在商業競爭中處於下風最終敗盡家財成為破產者。而那些願意受到掌控的商人一旦做大就會有莫名其妙的罪名落到他們頭上。結果掌控他們的人就可以得到他們費盡全力經營起來的產業。宋朝對這樣的事有一個說法就是養豬殺。意思就是養大豬來殺。明朝也是差不多。但是為了自保他們總喜歡和高官、勳貴和皇親國戚們相互勾連。所以到了明末他們可以收買到很多人在朝堂上為他們說話,可是如果有人像羅青這樣說出這些商人太有錢妄圖拿錢收買人心意欲謀反的話。那麼朝廷和官府想不注意都不可能。羅青已經把這種莫須有的事情說出去了,以後無論徽商和晉商都難免會遭到猜忌。就是現在他們浙商自身都是還有很大的麻煩。如果處理不好、、、、、、這就是這些商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