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丈夫關係不和或者愛情之火已經微熄,即使沒有邂逅下一個對象,女性也會提出同丈夫離婚。而男人則不然,哪怕同妻子相處不好,隻要沒有遇到一個讓他產生重新開始人生的女性,一般是不會提出離婚的。這是男女之間的一大區別。即使這樣的女性出現在麵前,但如果夫妻間已有孩子的話,男人還是躊躇遲疑,難下決斷,這正應了一句老套的話:“孩子是父母的紐帶。”因此,在孩子尚未出生之前或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之後,男人的離婚率或許有所上升,但即使這樣,男人離婚必須克服前述種種負麵的影響、承擔各種負擔,所以提出離婚仍然需要相當大的決心。
至此,女性讀者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男人們要經過如此痛苦的思想鬥爭才能下決心離婚,那麼他們一旦提出離婚,是不是就不會反悔了?答案或許出乎意料: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男人出於本能喜歡對方依賴自己,覺得她很可愛,對於比自己弱小的女性他們會由衷地生出一種保護對方的責任感。這也是其一貫自視優越、高高在上的男尊女卑思想的翻版,當對方徹底示弱、激發起男人的優越感時,男人即使已經下決心離婚,此刻也會產生動搖。例如妻子哭著哀求:“如果你拋棄我,我就活不下去了!”男人一定會萌生惻隱之心,這時孩子再在一旁哭叫道:“爸爸!求求你,不要離開我們!”幾乎所有男人都會立即決心崩潰。有些深諳個中殊效的妻子會唆使孩子向父親哀求:“不要離婚!”“不要丟下媽媽和我!”這可以說掐中了男人的死穴。
而對於沒有孩子卻有穩定的工作和經濟收入的妻子,丈夫可能不會有太多的責任感,因而較容易提出離婚。也就是說,當男人覺得對方沒有自己也能夠生存的時候,就會爽快地提出分手。
再回頭來看妻子主動提出離婚的情形。在此瞬間,丈夫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他們會做出何種反應?
即使平時與妻子相處得很不融洽,但是當妻子提出離婚時,絕大多數丈夫霎時間都仿佛晴天霹靂一般,感覺受到強烈的打擊。因為男人不會僅僅因為感情淡漠了而離婚,所以妻子因夫婦關係不順而離婚他們是做夢也不會想到的。
於是他們首先是震驚、慌亂,繼而便挖空心思考慮怎樣使妻子回心轉意。他們會問妻子:“為什麼?”妻子理所當然地回答:“看不到和你共同生活有什麼意義”“我們兩個合不來”,於是就像前麵述及的那樣,男人會百思不得其解,卻又不知所措。正如我們再三強調過的,男人的思維中絕對不會因為這樣的理由而想到離婚的。
假設妻子舉出丈夫有外遇啦、不照顧家庭啦等具體而明白的理由,丈夫就會向妻子保證“再也不會花心了”“以後把工資全交給你”。然而缺少具體而明白易懂的理由,這讓男人如何反應?自然隻能風馬牛不相及地說些諸如“我不是把工資都交給你了嗎?”“我又沒有在外麵胡搞!”“我每天拚命工作,還不是為了這個家?”之類的話。如果妻子反駁說:“我不是指這些,我是說和你的感情已經徹底冷下來啦!”男人則會偏離主題叫道:“好啊,原來你在外麵有男人了!”這樣隻會令妻子感到更加絕望:“你對我根本不了解!就是這點讓我最受不了!”
男人們往往認為:現實社會是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一旦置身其中,隻要在競爭中失敗那麼作為一個男人的生存價值就蕩然無存。但是站在妻子的立場上來看,即使在事業上平平庸庸,即使不那麼出人頭地也沒多大關係,最重要的是丈夫應抽出時間和家人更多相處,和家人一同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事實上,許多丈夫根本不了解妻子對丈夫有何期待,對家庭有何期待,這樣隻會加深夫妻之間的隔閡。
這樣,由於認識上的差異日積月累,終於導致妻子產生了離婚的念頭。但是這種“認識不同”“人生觀不同”之類的理由,在丈夫眼裏卻根本不稱其為理由。這一點恰恰正是男女認識上的不同。要想避免離婚,男人們平時應更多地和妻子進行溝通,嚐試去理解妻子的想法、認識和人生觀。
總之,男人們一旦得知妻子鐵定了心要離婚,絕大多數人立即就會陷入混亂:對單位同事如何解釋?對自己的父母怎樣交代?孩子怎麼辦?自己今後的生活怎麼辦?還有自己的臉麵……用一句話來形容,此時男人的狀態就是“眼前一片漆黑”,隨之而來的,則是深深的虛幻感:自己一直以來拚命工作建立起來的家庭到底算個什麼呢?
妻子提出離婚,這對男人來說,就等於宣告自己是個不稱職的男人,打擊可謂不小,而且越是年齡大打擊就越大。作為男人,無論心裏多麼痛苦,既不能哭泣,也不能號叫,也不能向親朋好友傾訴。女性的話,從開始考慮離婚之時起,就可以同密友商談、討論,而男人即便對好朋友也大多隱瞞婚變實情。由此可見,離婚對男人而言須承受多麼大的社會壓力。表麵上看,他們似乎很輕鬆,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但是男人將痛苦和空虛全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結果有不少人因此而患上了抑鬱症,對工作也失去了熱情。統計數字表明,被妻子離婚拋棄的男人其壽命短於男人的平均壽命。可見,離婚還使得他們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活力。
如此看來,同以離婚為契機生氣勃勃地開拓全新人生的女性相比,男人真是一群纖弱而可憐的動物。
以上,我們主要從男人的角度探討了離婚的各種理由。不過,對於離婚,實在沒必要一味地將其視為負麵的、消極的事情。
二十幾歲的人,無論男人還是女性,還不真正了解自己,對於人情世故也未參透,這個時期選擇的對象並不一定適合自己,值得作為終生的伴侶。人是隨著年齡和經驗的積累而成長起來的,思維方式以及對各種物事的認識也會不斷變化更新,由此而夫婦間出現隔閡,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今天的日本,人們對離婚依然持有偏見,尤其是男人,離婚帶來的負麵影響舉不勝舉,造成許多夫妻竭力忍受、勉強度日,甚至對未來徹底失去信心。
最為理想的解決方法是,社會對於離婚現象應當持更加寬容、積極的態度,至少人們應當承認各種不同的人生方式以及思維方式,對別人離婚采取不介入的寬容態度,這也是發達社會應具有的條件。而在這方麵,日本似乎可以說還相當落後。
總而言之,離婚並不意味著人生的失敗,而是邁向更加美好人生的一種積極的解決手段。如果全社會都能對此有深刻的理解,不再視離婚為負麵事件,則無論男人還是女性都必將能夠更加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人生的道路也必將更加寬廣,生命將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