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全麵提升你的免疫力(3 / 3)

⑷豆漿飲用要適量

一次性過量飲用豆漿易造成腹瀉、腹脹等不適,因此應將每次飲用的量控製在200~250毫升,每日飲用1~2次。

⑸注意補鋅

經常喝豆漿會加快體內鋅的消耗,容易造成女性內分泌失調,因此在喝豆漿的同時,還應適當補充瘦肉、動物肝髒、豆類、花生、蘋果、銀耳、菜花等含鋅豐富的食物。

補鈣是女性一生的事業

鈣是人體生長發育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從嬰幼兒期的站立、出牙到智力發育,再到青少年期的骨骼發育、身體長高,接下來到中老年期的預防骨質疏鬆等,都離不開鈣的補充和代謝。

當女性還是胎兒的時候,母體就為她的生長提供鈣,其中99%的鈣都用來製造骨骼,剩下的1%則以離子鈣的形式遊離在血液中。出生後的28天至6歲的嬰幼兒期,是人一生中代謝最旺盛的時期,在此期間女性的大腦和身體發育迅速,乳牙長出,此時體內的鈣量如果不足,將直接影響到女性的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毛發稀疏、骨骼發育不良、易患佝僂病等後果。

月經期間,很多女性會表現出心情焦躁、沮喪,甚至脾氣暴躁等症狀,這也是由於體內缺鈣的緣故。鈣在人體中擔負著調節神經係統興奮的作用,當體內含鈣量不足時,女性就會受到經前征候群的威脅,表現出種種異常症狀。

妊娠期和哺乳期內,女性對鈣的需求量更大,在此期間,女性體內有1000~1500克鈣,如果懷孕時缺鈣,會造成腿抽筋、骨盆畸形等症狀。這些鈣除了要滿足女性自身代謝外,還要保證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鈣,因此孕婦需要比孕前攝入更多的鈣。如果孕婦長期鈣攝取不足而導致缺鈣嚴重的話,母體血鈣含量降低,就會誘發小腿抽筋或手足抽搐,嚴重的還會導致骨質軟化症,胎兒也可能因缺鈣發生先天性佝僂病。

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後,對鈣的需求量依舊很大,尤其是45~55歲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其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下降,甲狀旁腺從骨骼中提取鈣的活動受到抑製。因此,更年期的女性常常會出現盜汗、潮熱、頭疼、怕冷、煩躁、失眠、腿抽筋、便秘、性冷淡等症狀。50歲後,女性的骨總重量已減輕30%,如果不注重補鈣,骨骼會變得更加脆弱。

更年期過後,女性進入老年時期,這個時期如果缺鈣,則易患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的風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女性一生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鈣元素的參與,因此,補鈣應該成為女性的一項“終生事業”。

補鈣應以食補為主

當女性缺鈣時,一般會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 經常抽筋;

◆ 無故腰酸背疼;

◆ 易過敏;

◆ 睡眠障礙;

◆ 指甲軟且經常斷裂。

當身體存在這些現象時,女性就要有意識地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一般來說,女性朋友可以在以下原則的指導下從食物中充分地攝取鈣質。

⑴多吃蔬菜

蔬菜裏不僅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既可維持血液酸性平衡,還能減少鈣的流失,而且蔬菜本身就含有不少鈣。

⑵多喝牛奶

牛奶中除了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還含有非常豐富的鈣、鉀和鎂,不僅能補充鈣元素,還能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

⑶多吃豆製品

大豆是優質植物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就含120毫克的鈣,每天都吃一些豆製品能有效地補鈣。

⑷用動物骨頭燉湯

動物骨頭裏的含鈣量比較高,但難以被人體吸收,因此在燉骨頭湯時,應先將其敲碎,加點醋一起燉。

⑸多吃含維生素C、維生素D的食物

維生素C能使鈣能更好地被小腸吸收。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蔬菜、水果。

維生素D是影響鈣吸收最主要的因素,能使鈣的吸收率增加到60%~75%。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牛奶、蛋黃、魚肉等。

⑹養成淡味飲食習慣

人體攝入鹽的量過多,鈣的排出量也會增加,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骨質脫鈣,骨質發育不良等。

⑺補鈣的同時不忘補鎂

在人體內,鈣與鎂像是一對雙胞胎兄弟,總是成雙成對的出現。當鈣與鎂的比例達到2﹕1時,最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所以在補鈣的同時,要注意鎂的攝入。富含鎂的食物有綠色蔬菜、水果、花生、堅果等。

多吃補鐵食物讓女性臉色紅潤

鐵是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更是造血的礦物質原料。如果人體內鐵元素缺乏或不足,就會降低血紅蛋白的“運輸”能力,造成身體的一些組織缺血缺氧,影響組織功能,並導致人體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體質虛弱,易感冒,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另外,由於女性的生理特點,身體很容易缺鐵,並導致貧血,這不僅會損害女性的健康,還會奪走女性的“好氣色”,讓女性不再美麗。因此,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女性,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份“好氣色”,都要注意從飲食中補鐵。

⑴適當多吃紅肉

含鐵量多的食物有很多,如肉類、動物內髒、蛋黃、某些蔬菜(如菠菜、木耳)等,但是隻有肉類和內髒中所含鐵的吸收率較高,約為20%左右,而且還能促進身體對其他食物中鐵的吸收。在肉類中,紅肉(瘦豬肉、牛肉、羊肉等)的含鐵量較高。根據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建議,成年女性每天應攝入畜禽肉類50~75克,魚類50~100克,即成年女性每天至少要吃100克肉類。簡而言之,在體重都正常的情況下,女性應該比男性吃更多的肉。

⑵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堅果

對於隻吃素食的女性,不能從動物性食品中獲得鐵元素,就必須注意額外補充鐵元素。這類女性不妨大量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因為維生素C有助於身體對植物性鐵的吸收。另外,瓜子、榛子、芝麻等堅果類富含鐵,對健康也很有好處。

⑶少吃菠菜

吃菠菜會影響身體對鐵的吸收。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但菠菜中所含的植酸和草酸等物質,能與鐵元素牢牢地結合在一起,使鐵元素不能“自由行動”,這種狀態的鐵在體內的吸收率是極低的,大約隻有3%的鐵能被人體吸收。所以吃菠菜不僅不能補鐵,還會阻礙身體對其他食物中所含鐵的吸收。因此,無論是在吃補鐵食物還是鐵劑時,都應盡量不吃或少吃菠菜。

愛心提示

生活中不少女性都意識到養血的重要性,經常多吃生血、養血的食物。不過,養血要先益氣,恢複元氣才是關鍵。中醫認為,脾主生血,健脾補氣才能調節血液在身體內的運行,使血氣更加充足。

女性皮膚保養的飲食原則

⑴保持營養素的平衡攝入

要想永葆青春,首先需要保證各種營養素的平衡攝入,這樣才能夠保證機體的正常代謝,從而保證皮膚細胞組織生長發育正常。因此,在日常飲食中需要食物的多樣化、全麵化。

⑵保持食物酸堿性的平衡

攝入酸性食物過多可以造成酸性體質,從而影響體內的正常代謝。堿性食物則被稱為“美容食物”,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食用乳類、豆類及其製品和蔬菜類、水果類、食用菌類、堅果類等食物。

⑶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

蛋白質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如果女性長期缺乏蛋白質,皮膚將會失去彈性,變得粗糙、幹燥,使麵容蒼老。但如果過量食肉類及魚、蝦、蟹等食物,可引起皮膚過敏,所以蛋白質攝取應適量。

⑷多吃植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膚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緩皮膚衰老,改變皮膚粗糙現象。這類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麥麩、豆類及其製品,以及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等。

⑸適當飲水

正常的成年女性每日應飲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應可延緩皮膚老化。

多吃美容食物,幫你抵禦黃褐斑

女性30歲以後,體內奧古蛋白(SOD)的活性降低,活性氧增加,這既破壞了皮膚中的膠原纖維,導致皺紋出現,又有損皮膚的保濕因子——玻璃酸酶,造成皮膚粗糙、幹裂,並出現褐色斑。如果能進行合理飲食調節,常從富含果膠的水果中攝取充足的β-胡蘿卜素,能使體內SOD增加,皺紋、色斑、色素沉著等就不會出現或延緩出現。

⑴黃褐斑多見於中青年女性

主要表現是麵部皮膚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色素斑;顏色為淡褐色至深褐色;兩頰對稱出現,呈蝶形,亦可見於額、眉、顴、鼻及口周等處;邊界清楚,表麵皮膚光滑,不痛不癢,沒有皮屑,無自覺症狀;日曬後皮損顏色加深,有些女性患者月經前偶見顏色加深。

引發黃褐斑的原因多種多樣,一般認為與體內激素代謝異常、日光、熱刺激、化妝品、大便幹燥、休息欠佳、飲食作料偏重、情緒欠佳、外用藥、營養和皮損的微生態失調(皮膚損傷常在春、夏季加重,秋、冬季減輕)等有關,與飲食也有一定的關係。專家們認為,飲食中長期缺乏穀胱甘肽,可使皮膚內的酪氨酸形成多巴,進而氧化成多巴醌,形成黑色素,從而發生色素沉著。因此,合理飲食對防治黃褐斑有一定效果。

⑵食物幫助抵禦黃褐斑

維生素褪除色素的養顏美膚效果比較顯著。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E能抗神經細胞老化,破壞自由基活性,促進血液循環,調節激素分泌,抑製皮膚衰老,使皮膚白淨、光滑、細膩;維生素C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可抑製氧化,阻止色素沉著。黃褐斑女性要經常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番茄、青辣椒、山楂、鮮棗、獼猴桃、新鮮綠葉菜等。

維生素B6具有褪除黑色素斑痕的作用。孕婦想防治黃褐斑(孕斑),可提前多攝入富含硒、鎂等微量元素的食物。黑芝麻、麥芽、蝦、動物肝腎等含有較高的硒;鎂主要來源於含葉綠素多的有色蔬菜等植物性食物。此外,小米、大麥、小麥、燕麥、豆類、堅果類、海產品等也是鎂的良好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