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打算怎麼做?”
“我反複思考,覺得現在如果討伐袁紹的話,實力還是有所不足。”
“丞相顯然是深思熟慮過了,你說的一點都不錯。”
“但是如果我下定決心,與袁紹一戰,你的意見如何?”
“丞相一定要這麼做嗎?”
“文若是否讚成?”
“願為丞相效犬馬之勞。”
“我能取勝嗎?”
“必勝無疑!在我看來,丞相有四勝之長,袁紹有四敗之短。”
荀彧如昨日的郭嘉,先將曹操和袁紹兩者進行比較,然後再討論兩者的長短。
曹操聽完,一邊大笑,一邊認真糾正道:“文若所言,與奉孝簡直是如出一轍,別無二致。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缺點,你們口中全是優點的完人不存在。”
接著,曹操又問荀彧,道:“如果是這樣,我們現在是不是要殺了辛評,直接向袁紹宣戰?”
“不!時機未到。絕對不可以這麼做。眼下南陽劉備,荊州劉表,還有偽帝袁術,都對許都虎視眈眈。丞相需要先解決他們,才是和袁紹決戰之時。”
“這麼說,我還得忍耐了。”
“丞相眼下需要以一顆赤膽忠心,輔佐天子,以仁愛之心,愛惜百姓,慢慢等待時機。千裏之堤潰於蟻穴,袁紹的野心遲早會讓他與公孫瓚、呂布決戰,到時候丞相隻需要給袁紹最後一擊,大事可定,這樣豈不是萬全之策?”
“這樣做是好,可是等待的時間太長了。”
“我認為要不了兩年,袁紹就會自亂陣腳,那時候就是丞相出擊的大好時機。眼下還需要忍耐蟄伏。”
由於郭嘉和荀彧這兩大智囊的意見,驚人的一致,曹操終於放棄了倔強,決定答複來使,同意袁紹提出的所有要求。
於是,曹操命人備齊糧食,馬匹和大量的軍需品交給辛評,並舉行了盛大的宴會犒勞辛評。
臨行之前,曹操又告訴辛評,自己已經上表朝廷,保奏袁紹為朝廷大將軍,領冀州、青州、幽州、並州。
辛評帶著數百輛馬車,馱運著曹操給予的軍需品,渡過黃河,走向鄴城,這一趟出使,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一封信就能得到這麼多的物資,袁紹欣喜不已,自己很快又能拉起一支十萬人的隊伍,曹操果然還是昔日跟在自己身邊的小弟,這麼多年一直沒有變過。
從這時候起,袁紹完全放心了,於是他開始了對並州和幽州的軍事行動,放下了對南方曹操的警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