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性欲不是愛情的目的(1 / 3)

世上的大多數人能夠永遠被他人所愛,當然他們也愛著別人。在幾乎全部(或者部分地)能夠獲得事實材料的研究對象那裏,這一點都傾向於引導出這樣的結論:心理健康(其他事情也是一樣)來自於愛的獲得而不是愛的剝奪。雖然禁欲主義不失為一條可能的道路,或許也有著某些良好的效果,可是,需要的滿足仍是我們社會中健康的先兆。

自我實現者與普通人相比,性欲高潮既是重要的,但又可看作並非那麼重要。它經常是一種深刻的,幾乎神秘的體驗,但倘若性欲沒有得到滿足,這些人也容易忍受,這並不是一個悖論或矛盾,它是由動力動機理論引發出來的。在更高需要層次上的愛使那些低級需要及其滿足變得微不足道了,也更容易忽略不計。但是,一旦這些低級需要獲得了滿足,更高需要層次上的愛也使人們得到更投入的享受。

愛在自我實現者身上變得就像食物一樣,這些人一方麵津津有味地享受食物,另一方麵又認為食物在生活的整個格局中相對並不重要。當他們津津有味地享受食物的時候,他們是在一心一意地享用食物,對動物性以及人的似本能並不采取鄙視的態度。但是,在通常的情況下,享用食物在生活的整個格局中相對並不那麼重要。他們並不需要美酒佳肴,他們隻是在擁有美酒佳肴之際去盡情享用它。

同樣,食物在尤賽琴哲學中,在幻想和在現實中,在價值哲學和倫理哲學中,所占的位置相對而言並不重要。這是某種基本的東西,通常被看成是理應如此的,是建立更高一級東西的一塊基石。這些人樂於承認,隻有當低級的東西建立起來以後,高級的東西才能夠相應地建立起來;但是一旦這些低級需要獲得了滿足,它們便從意識中隱退而去,自我實現者從不沉湎於這些基本需要之中。

性生活與此極為相似。就算在生活哲學中性生活並不占主導地位或作用已經減退時,自我實現者仍能全身心地享受它,而普通人則很難做到這些。這是某種可以享受的東西,是某種能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是某種別的東西可以建立於其上的東西,是某種像水或食物一樣不可或缺的東西,某種完全可以當作水或食物來享受的東西。但是滿足當被看成是理所當然時自我實現者一方麵比普通人遠為強烈地享受性活動,另一方麵又認為性活動在整個參照係中遠遠不是那麼重要。這明顯是一個悖論,但上麵所說的那種態度已經解決了這一悖論。

需要重點指明的是,自我實現者這種對待性活動的複雜態度,極易造成這樣一種情形:性欲高潮時而可以帶來神秘體驗,時而又可以忽略。這就是說,自我實現者的性快感即可以十分強烈,同樣也可以波瀾不驚。這與那種認為愛情是一種神聖的瘋狂,一種心曠神迷的狀態,與神秘體驗的浪漫觀點是背道而馳的。的確,自我實現者的性快感可以是十分微妙的,但並非時時刻刻都是如此強烈。它可以是一種輕鬆愉快、試而不虐的體驗,不必每時每刻都是如此嚴肅、深刻,更不必成為每個人都必須承擔的責任。這些人並不總是生活在高峰之中的。他們也可以處在一個比較一般的強烈水平上,輕鬆愉快地享受性活動,把它當作一種令人心醉神迷、試而不虐、妙趣橫生的體驗,而無須看穿迷狂與激動的最深刻的底蘊。當人們比較疲乏的時候,情況更是如此,這時他們自然就會進行那種比較輕鬆愉快的性活動。

總體上來講,自我實現的許多特征都可以通過自我實現的愛情體現出來。其中一個特征就是,這種愛情是建立在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接受的基礎之上的,許多東西別人不能接受,但他們卻能接受。例如,在這些人身上,婚外的風流韻事相對比較少見,但他們卻比普通人更坦然地承認自己為異性所吸引。有學者認為,自我實現者傾向於與異性保持一種大方自然的交往,同時,他們偶爾還自得於為異性所吸引,但同時,他們對異性的魅力並不像其他人那般津津樂道。同樣,他們談論起性行為來也遠較常人自由、隨便,不拘泥於常俗。所有這一切歸結起來就是對生活事實的接受,這種接受與那種更為強烈、更為深刻、更為愜意的愛情關係聯係起來,使得自我實現者沒有必要去尋求婚外的、作為補償的、神經質的風流韻事。這一有趣的現象證明了接受與行為並沒有必然的聯係。自我實現者比較容易接受各種性愛事實,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更容易相對地保持一夫一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