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望”是一個動作,但是在這裏這個“望”其實是“思念”的意思,實際上就是彼此思念,但是又不能看到。前麵從月亮要過渡到人間,“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個非常哲學的東西要轉換到人間的具體生活去,詩人怎麼轉呢?“白雲一片去悠悠”,就去了。這個“飄”得太厲害了,讀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你就會很震驚,覺得這個詩隻能這樣寫,但是叫你寫你永遠寫不出來。到這裏又來一個:彼此思念,但是沒法看到,怎麼才能看到呢?“願逐月華流照君”,讓我追隨著月光到你的身邊,讓我化作一片月光,灑落在你的胸膛。什麼叫作詩啊!
詩要過渡,寫男方那邊。怎麼過渡呢?“鴻雁長飛光不度”,太漂亮了!什麼叫“光不度”?就是不能穿越,整個世界都在光之中。這個景象很漂亮,大雁在夜空中飛,並且始終在月光之中。“魚龍潛躍水成文”,從大雁的視角,看到下麵水域的變化,特別有鏡頭感。
從“願逐月華流照君”開始,女子的相思就化成一片月光了,又從月光轉化成大雁,大雁在光中飛翔,還有飛翔過程中的風景,“魚龍潛躍水成文”。飛啊飛啊,飛到哪裏了?飛到遊子身邊去了,然後詩意就落實到遊子。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閑潭”是安靜的水潭。為什麼是“閑潭”呢?潭是特別安靜的,這個水是非常安靜的,所以“潭”的美就在於它的“靜”。那麼這個“靜”被什麼東西打破呢?這個落花飄下來。你如果用鏡頭去表達的話,那個花不能大片大片地飄落,隻能一片一片地飄,輕輕地,輕輕地飄下來,掉在水上好像有一點點聲音的那種感覺。這個就是“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回家”,春天過去了一半還沒有回家。“江水流春去欲盡”,這個江水流動的時候,時光也在流動,“江水流春”這四個字大概隻有漢語是能夠這樣組合的,用其他語言要形成這麼簡單的組合很難吧?他說江水不停地流,時光也不停地流,春天就慢慢地流失了,是這樣的一個意思。“江潭落月複西斜”,月亮升起以後月亮又要落下去了,這個結構非常完美,對吧?前麵是“海上明月共潮生”,從思婦的憂愁,寫到遊子的哀傷,然後月亮開始要往下落了。月亮落下去的時候你要做一件什麼事情呢?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斜月沉沉藏海霧”,月亮又要回到海裏去了。“碣石瀟湘無限路”,“碣石”和“瀟湘”在中國古詩裏代表著北方和南方。“瀟湘”是一個有意蘊的詞,這個詞聯係著舜帝二妃的故事、湘妃竹的故事。所以《紅樓夢》裏麵,林黛玉要住在瀟湘館。“碣石”代表著遊子的漂泊之地,就像北漂;“瀟湘”代表著思婦的居住之地,“碣石”和“瀟湘”相隔著無限的道路。“不知乘月幾人歸”,不知道這個月下有多少人匆匆地趕回去。為什麼趁著月光趕回去?再不趕回去,春天就沒有了。因為“江水流春去欲盡”,美妙的青春也是“去欲盡”的,生命也是“去欲盡”的,所以有一個人在這個世上等你,你趕緊回到他身邊去。因為世界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美好,而這個美好是不長久的,就是因為它不長久才美好。
這首詩的主題和結構,就是從春江花月夜到宏大的宇宙和短暫的人生,以及由這種人生的短暫感所引發的一種情感內涵。特別表現在“不知江月待何人”,就是說,在這個宏大的宇宙麵前,生命並不產生一種被壓迫的焦慮,而是被喚起一種對生命的珍惜。當月亮升起來的時候,這個世界充滿著月光;當月亮落下去的時候,這個世界充滿著愛情。當我們為人所愛,我們也愛我們所愛的人,在這樣的時間裏麵,我們享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很多解釋這首詩的人,往往忽視了這首詩最大的要點,它的連綿和它的轉折,以及這種轉折的空靈。好像是異想天開的,但是又很簡單,它不是一種很奇特的轉折,隻是出人意料的,但又非常自然。出人意料的自然,詩歌裏麵大概最難得的就是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