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宋代的詞(2)(2 / 3)

“燎沉香,消溽暑。”在一個夏天,點起沉香來。以前讀詩詞的人好像不大懂沉香,現在沉香很流行了,大家沒有見到也聽說過吧,就是一種香料。點起沉香來消除溽暑。“溽暑”就是夏天的悶濕。

“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這句寫得很漂亮。這是一個雨天過後,也就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那個意境,但是這首詞的表達要精致得多。所謂“鳥雀呼晴”,鳥雀的歡聲呼喚著晴天,帶著一個擬人化,傳遞出一種人的喜悅。“侵曉”,就是快要天亮的時候,聽到早晨的鳥雀的聲音,在簷邊說個不停,知道這是一個晴天。把鳥雀的叫聲轉化為人的歡喜心理,鳥就好像是通人情的。在是一個把鳥雀完全擬人化的寫法。“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是一個非常簡練的表達,表達的情緒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歡樂的情緒。我不知道你們認為那首詩好還是這首詞好。詞是細致的、精致的,而詩是簡練的、有力量的。兩者是不一樣的。這樣的句子是不能寫到詩裏麵去的,寫到詩裏麵去就顯得輕薄,沒有力量感。就像晏殊很有名的那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晏殊非常得意的,這兩句最初是寫在詩裏麵的,是詩中的對句,後來再寫到詞裏麵。大家記得的就是詞裏麵的句子,不記得晏殊還寫過詩,並且後來也有人評論說這個句子隻能用在詞裏麵,不能用在詩裏麵。我舉這個例子,大家可以仔細地體會一下。說它完全不能用在詩裏也過分了,但感覺沒有那麼好是肯定的。它太精巧,如果一首詩的句子寫得太精巧,就顯得沒有力量感。詞裏麵的句子可以寫得很精巧,這句“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同樣是非常精巧的句子,它要表達的東西就是從早晨鳥雀的叫聲中,感受到這是一個晴天。但是它把這個情緒完全轉化到鳥雀的身上,用擬人的方法去寫鳥雀,鳥雀在屋簷邊說個不停,好像是要把什麼消息傳遞給詩人。這裏最好是用上海話,因為普通話太嚴肅了。“哎呀儂曉得伐,今朝天氣老好的呀,儂快點起來呀。”就是這種感覺。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麵清圓,一一風荷舉。”這個太漂亮了。周邦彥經常會寫那種非常精致、非常典雅的漂亮句子,但是這一句是非常樸素的漂亮。“葉上初陽幹宿雨”,太陽出來以後,把荷葉上的雨珠漸漸曬幹了。“水麵清圓”,這是寫水麵上的荷葉,所謂“清”是指荷葉給人的那種感受,“圓”是它的形狀,一片片是圓的。“一一風荷舉”,能夠感受到什麼叫“一一風荷舉”嗎?它是動態的,或者是有鏡頭感的,最好的表達是一個鏡頭搖過去,一片荷葉、一片荷葉、一片荷葉,有一個動感在裏麵。所以這個句子的精致就在於,它讀起來很淺,但是讓你有一種非常親切的觸動。因為它是有動感的,你隨著它去體會,一片荷葉一片荷葉這樣看過去。我模仿過這個句子寫過一句詩,整個詩我忘了,那一句詩是“風吹拂群山,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也可以吧?就是模仿“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故鄉相隔很遙遠,什麼時候能夠回去呢?“吳門”是指蘇州,“長安”就是都城,那麼就是開封。家在蘇州,而人長久地生活在開封。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回想到自己在家鄉的日子。家鄉有很多東西可以回憶,他要找出一個最親切、最生動、最動人的回憶畫麵,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畫麵呢?就是隨著“五月漁郎”,乘著“小楫輕舟”,劃到“芙蓉浦”,也就是荷塘深處。這是最有江南風味的場麵,一葉小舟穿過荷花盛開的湖麵。“五月漁郎相憶否”,漁郎還記得我嗎?漢語的句子,特別是在詩歌裏麵的句子,是有一種歧義性的,或者是作者有意造成的歧義性。可以說還記得五月漁郎嗎?或者反過來說,五月漁郎還記得我嗎?

為什麼是五月呢?就是荷花盛開的時候,舊曆的五月,就是現在的六月。“夢入芙蓉浦”,當初隨著漁郎的一葉小舟穿過荷花盛開的湖麵,這是多麼美好的生活。

在回憶家鄉的時候,周邦彥同時又表達一種什麼呢?在開封官場生活的那種有一點兒百無聊賴的感覺。因為他所做的官是一個管音樂的官,是一個清水衙門,沒有什麼權勢,也沒有什麼大的好處,也沒有什麼很熱鬧的應酬。有個故事說是他跟宋徽宗同時愛上了李師師,然後說宋徽宗來見李師師,周邦彥就躲到了床底下。

這首詞不代表周邦彥的最重要的風格,也就是那種長篇的、典雅的、精致的、結構非常複雜的風格。但是它也能體現周邦彥的一部分特點,就是語言非常精致,結構非常精巧。即使是一個篇幅很小的小令,它的結構也非常精巧。

我們再來講另外一位重要的詞家,就是李清照。李清照是一名偉大的女詞人。在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女性作家可以被稱為“偉大”兩個字,好像前麵還沒有過。按照郭沫若先生的看法,蔡文姬可以算,但是蔡文姬的那幾篇作品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蔡文姬留下來的那些騷體的、五言的詩作,還有《胡笳十八拍》,都有偽作的可能性。

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用女性的口吻寫的詩,表達女性的情感。就像我們剛剛讀的柳永,他也是表達一種女性的情感。但是那種女性的情感,都是男性對女性的揣摩,也就是說,詩中的女性,都是男性所看到的女性、所理解的女性,以及所想象的女性。所以,我們在討論那些古典詩詞表現了女性的什麼什麼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忘記這一層,這裏表現的其實是男人所理解的女人。當然,也有一些女詩人的作品留下來,唐詩裏麵我們知道有不少女詩人的作品,但是從文學的成就或者說地位來說,這些女詩人都偏低。在文學史上,能夠和第一流的大作家並駕齊驅的,能夠指責蘇東坡、指責柳永,覺得他們都還不夠,能有這種膽氣,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那麼也就是李清照一個人了。李清照在寫《詞論》的時候,實際上把她那個時代最有名的男性詞人,都一個一個地給貶低了一下,說“貶低”這個詞好像不是特合適,就說是都批評了一下吧。李清照對自己的詞的成就看得很高的。我們至少可以這樣說,李清照的詞作在宋詞裏麵是第一流的,至少是可以跟那些大詞人並駕齊驅的。這是在中國文學史上沒有過的,這是我們要強調的。因此李清照所描寫的那種女性的情感,是她自己的一種生活感受和體會,並且她對女性情感體會的細致程度,恐怕是一般的男性詞人所不能夠達到的。她描寫的女性感情比男性所描寫的更真實、更細致、更活潑、更動人。

但是,我們還是要回過頭來強調一句話,即使李清照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才女,她仍然生活在男性主導的時代。因此,女性所理解的女性、所描摹的女性、女性理想中的女性,仍然是受到當時男性主導的文化的製約的。所以我們在讀李清照詞的時候,這兩點都是應當注意到的。

因此,我們在李清照的詞裏麵,大體上可以看到兩種形象:一個是少女,一個是少婦。少女是活潑可愛的,少女之所以是活潑可愛的,是因為男人要求她們是活潑可愛的。少婦是情意繾綣的,是永遠在懷念自己的丈夫的。她之所以永遠在懷念自己的丈夫,是因為男人要求她們懷念自己的丈夫。這種形象其實就是一個文化製約的結果。當然你說人家李清照又沒有懷念別的男人,人家就是在懷念趙明誠,難道不可以嗎?當然這也可以,我們可以認為李清照確實沒有懷念別的男人。但是無論你懷念也罷,不懷念也罷,最終所提供給我們的成果,最終所描述出來的這樣的一個女性形象,仍然是男性社會所要求的現象。關於李清照的問題有很多。我有一本書,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是關於李清照的寫得比較好的一本書,就是美國的艾朗諾寫的《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這是我們係裏麵兩個女博士翻譯的,夏麗麗和趙惠俊。

李清照最有名的詞,我們大概比較熟悉的,就是那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當然,這首詞中所表現出來的身份是不太清楚的,你可以說是一個少女的形象,也可以說是一個婦人的形象。但是從前後的內涵聯係來看,更多的是一個惜春的婦人形象,就是從一個女子的角度在那裏歎息春光。我們可以說這是寫得很輕靈的一首詞,體現出一種女性的敏感。但是,這首詞也可以理解為是傳統的男性創作。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男性也完全可以寫成這個樣子。因為寫一個女子的惜春,是一個傳統的主題。如果你說有什麼李清照的個性特征的話,我們隻能說有一種很聰慧、很輕靈的東西在裏麵。但這個女子惜春的主題,仍然是一個傳統的主題。女子的惜春包含著一種什麼意味呢?包含著春天和女人的青春在時光中消逝,這樣的一種傷感性。還有那首《醉花陰》也很出名,“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很喜歡用“瘦”字。

《一剪梅》:女性的輕靈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16]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也很有名。我比較喜歡李清照詞的一種特點,就是說它的句子在表達情感的時候非常輕靈,相比而言,這種輕靈在男性詞人的作品中出現得比較少。我們把這首詞讀一下。每個句子都有一種非常活潑的感覺。你也可以說這種詞其實也還是傳統主題的,但是李清照寫起來就比男性的詞要輕靈很多。在我看來,這種很靈性的東西是李清照詞裏麵最可珍貴的。從主題來說,其實包括“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種主題都是傳統主題,這首《一剪梅》也是傳統主題。它體現出李清照詞的那種特征——敏感和輕靈,那種女性氣質的東西,一般男性作者很難寫得這麼活潑,這麼靈動。

相反地,像李清照的那首《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小孩子也在背,他們的課本裏有這篇東西,我說這首其實寫得不好,太過於追求一種特殊的修辭。當詩人太過於專注於一種特殊的修辭的時候,情感表達的注意力實際上是轉移掉了,在詞彙上麵所花的心思太多,精巧性太過。我不知道大家懂不懂這個意思。那首《聲聲慢》也能體現出李清照對語言的這種追求,但是不如這首“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最喜歡李清照的就是這個地方。

《暗香·舊時月色》:什麼是清空的詞風

暗香

宋·薑夔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17]。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18]。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最後我們講一個薑夔。他代表著宋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這個流派的特點就是格律特別嚴格。薑夔這類詞人,本身就是音樂家。一般詞人作詞是填詞。所謂填詞,因為詞本來就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按照這個樂曲來填詞,所以作詞叫作填詞。那麼薑夔呢,他是可以自己來作曲的,就是自己來擬定一個曲調,然後自己來填詞,就是所謂“自度曲”。薑夔有非常有名的一組詞,一共是兩首:《暗香》《疏影》,就是所謂的“自度曲”。

關於《暗香》《疏影》這兩首詞,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薑夔自己也作了注:“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辛亥之冬”就是南宋光宗的紹熙二年。“予載雪詣石湖”,當時範成大住在石湖,範成大是一個地位很高的官員,當然我們一般在文學史上讀到他的時候,是把他當作一個詩人。薑夔是一個什麼樣的文人呢?他有點兒像那種清客的身份,沒有做過官,也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但是有非常高的文學藝術修養,特別是音樂方麵的修養。因此就以這樣的才華,遊走於當時的高官巨宦之間。因為宋代是一個文化非常昌明、對文學藝術非常尊重的時代,薑夔這種清客的身份和我們在《紅樓夢》讀到的賈政身邊的清客的身份,當然會有很大的區別。範成大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成就的詩人,薑夔跟範成大的關係也非常親密,這一年的冬天,薑夔到石湖去。石湖這個地方在蘇州郊外,它是連著太湖的一個小湖,水很淺,水麵也不大,水岸比較曲折,水麵上的水生植物很多,是一個蠻漂亮的地方。湖的一麵是一座很小的山,那邊有個山莊,就是很有名的範成大的石湖山莊。

“止既月”,住了有一個月,這個做客的時間是挺長的,這兩人也是心思比較相投的。“授簡索句”,從字麵的意思看就是給我紙要我寫東西。因為範成大很欣賞他,就讓他寫一些新的作品。“且征新聲”,不是要他一般的填詞,而是要“自度曲”,就是自己來做一個曲子,然後自己來填詞。“作此兩曲”,這兩首就是《暗香》《疏影》。“暗香”和“疏影”的名字,大家知道,就是出自林逋的那句很有名的詠梅詩《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薑夔就是把林逋的這兩句詩的意境做成兩個曲子。然後“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工妓”就是樂工和妓女。大家注意一下,這裏的“妓”是專指歌女而言的,就是宋代的士大夫家庭裏麵蓄養的歌女。當然,有一點是非常曖昧的,通常這樣家裏蓄養的歌伎,常常是成為主人的妾,有時候身份是明確的,有時候是身份不明的。就是說當主人需要的時候,她們也為主人提供性服務。這種情形在古代是很曖昧的一種狀態。“音節諧婉”,這兩首曲子唱起來的音調非常和諧委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我們今天就是選了其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