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 日本 刈米達夫 作 總說(1 / 1)

植物的成分,也有在一種的植物裏,平勻分布於各器官的,但特殊的成分,在或一器官中,特別蓄積得多者,也頗不少。例如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莖葉裏,幾乎不含脂肪油,而種子卻含有脂肪油即蓖麻子油約50%,又如罌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藥用成分的植物鹼質,因為多在乳管內的乳液中,所以以全草而言植物鹼質的含量,不過0.1%內外,但采取乳液,使之幹燥,則可得鹽基物的含量達到10–25%者(是名阿片)。為了入藥,將這樣的藥用植物,采集調製其富於藥用成分之器官或分泌物者,謂之生藥(vegetable drugs;Pflanzendrogen)。英語的drug,德語的Drogen,現在成了指一切藥(生藥與合成藥)的意思的言語了,然而和dry(英),trocken(德)同其語源,帶著“幹燥”的意義的。就是,采草根樹皮,而幹燥之者,是藥的起源。講究鑒識生藥,辨別真贗良否之學,曰生藥學,(pharmacognosy;Pharmakognosie —希臘語pharmacon藥,gnome判斷,)是藥學(pharmacy;Pharmacie)的一分科。作為應用植物學的一分科,研究藥用植物的植物學方麵者,屬於藥用植物學(pharmaceutical botany;pharmazeutische Botanik),藥用成分的研究,則為植物化學(phytochemistry;Pflanzenchemie)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