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危機,當下洪亮在馬上急忙轉身欲抽取背上寶劍交付狄公,忽聽耳邊颼的一聲,一支利箭擦著頭皮飛過。

“速速把劍放下!”那弓箭手高聲喝道,“不然再一箭定穿透你這咽喉!”此時狄公向周圍迅速掃視一眼,但見周圍山勢環抱,地形險惡,無路可退,不禁心中暗暗焦急,深責自己當初不該拒絕兵卒護送。

“速速下馬!”持劍強人大聲喝道,“算你二人命大,撞在我們兩個仗義好漢手中,沒要了你二人狗命。”

“什麼仗義好漢?”狄公下馬,譏諷道,“攻擊徒手之人,且有弓箭手在旁護衛,也敢自稱仗義?你二人不過乃一對平常毛賊而已!”

持劍者見狄公如此輕視自己,便翻身下馬,凶狠地持劍逼近狄公。但見此人生得膀闊腰圓,頭大頸粗,氣壯如牛,還咬牙切齒道:“狗官,你敢譏笑我!”

狄公也被激怒,滿麵通紅地吩咐洪亮道:“拿劍來!”

弓箭手驅馬逼近洪亮並威嚇狄公:“快快閉嘴,照我二人說的去做!”

“莫不是不敢與我較量?若敢與我較量,方證明你等非平常毛賊。”狄公厲聲道,“快拿劍來,待我先了結了他,再來取你性命!”

聽得狄公如此說,持劍者禁不住嗬嗬大笑,仗劍對弓箭手道:“兄弟,這廝這般小看我二人,我倒想與之耍耍。給他劍,讓他見識見識老子的手段!”

弓箭手若有所思地瞟了狄公一眼,隨之高聲對同伴道:“沒工夫耍了,還是奪了馬匹、財物速速離去的好!”

“果不出我所料,”狄公冷眼道,“真是大言不慚、膽小如鼠之輩!”

持劍壯漢聞言勃然大怒,一步躍至洪亮馬前,一把扯下洪亮背上寶劍,將劍擲與狄公。狄公接劍在手,又從容地將頷下長須分為兩股結紮於頸後,然後拔劍趨前道:“交戰之前,我有一事相告,二位若是明理之人,則無論勝負皆不許傷害這位老者!”

持劍壯漢點頭應允,緊接著便唰地一劍向狄公胸膛刺來。狄公揮劍將來劍輕輕隔開,隨之便是一陣令人眼花繚亂的連續攻擊,逼得持劍壯漢連連倒退,氣喘不止。兩三個回合之後,壯漢再也不敢小看狄公,開始認真對付。洪亮與那弓箭手站立一旁觀戰,但見二人你來我往鬥了十幾個回合仍未分出勝負。狄公感到對手劍法嫻熟,雖時有破綻,但力大無比,且頗為機靈,屢屢將狄公誘至路邊不平處以使狄公分心腳下,再伺機進攻。此乃狄公平生首次實戰,因此精神百倍,越戰越勇,心想不需多久便可伺機一舉擊敗對手。但此時,壯漢手中鐵劍已禁不住堅韌無比的雨龍寶劍的削擊,正當壯漢舉劍招架時,手中鐵劍忽然啪的一聲斷為兩截。

壯漢手握半截鐵劍兀自發愣。狄公也不傷害他,隻是轉身對弓箭手喝道:“此番輪到你了!”

弓箭手也不答話,隻是翻身下馬,解去外衣,將袍角提起掖於腰帶內。至此,他已知狄公劍法高超,不可輕敵,故一交手便使出渾身解數。幾個回合之後,狄公便知此人亦非等閑之輩,其來去攻防,幾無破綻。狄公鬥得興起,手中雨龍寶劍上下翻飛,左右回旋,聲東擊西,神妙莫測。對方也不示弱,騰挪自如,靈活一閃避開狄公的進攻,迅即以快如閃電般的劈刺反攻。狄公揮劍抵擋,唰唰幾招便化解了對方的攻勢,緊接著一個引蛇出洞揮劍直向對方咽喉刺去,但見雨龍劍擦著敵手頸邊而過。那弓箭手卻毫無懼色,並不退縮,迅速用劍擋開雨龍劍,伺機轉守為攻。

正當二人酣鬥得不可開交之際,忽聽一陣擊鑼聲響,彎道處轉出一支二十人的巡山馬隊。馬隊軍士個個背負弩機,身挎腰刀,手執長槍,上前將四人團團圍住。

“你等是何人?在此何幹?”當先一人大聲喝問。此人身著鎧甲,頭戴紅纓鐵盔,顯見是巡山馬隊校尉。

狄公鬥得興致正濃,忽被攪擾,不禁心中十分惱怒,便不客氣地答道:“我乃新任蓬萊縣令狄仁傑,此三人皆是我隨從。我等騎馬趕路,因人困馬乏,故在此鬥劍比武,舒展筋骨。”馬隊校尉審視再三,將信將疑。

“還煩大人出示一下公函與下官過目。”校尉以客氣卻不容置喙的語氣對狄公道。

狄公俯身從靴筒中取出一封公函遞與校尉。校尉抽出其中官誥迅速一閱,隨即將之交付狄公並拱手施禮道:“大人,抱歉打擾了。在下得到快報,說此地有強人出沒,故來此巡查,不想驚擾了大人,還望大人海涵。望大人一路平安,在下就此告辭!”說罷,回馬率隊疾馳而去。

見馬隊遠去,狄公舉劍示意道:“我等接著鬥!”說著便唰地一劍向對手胸膛刺去。弓箭手用劍隔開狄公的劍,然後便一個收勢將手中之劍插回劍鞘。

“大人,請速速上馬赴任去吧。”弓箭手道,“今日與大人相遇,知我朝官員仍有如大人這般仗義勇為者,甚感欣慰。”

弓箭手示意同伴,二人一躍上馬。狄公也將雨龍劍遞與洪亮,準備取出官服。

“我收回方才之言。”狄公道,“我觀二位亦是仗義明理之人,不似久居山林之草寇。我今奉勸二位早日改邪歸正,以免落得盜賊般下場。二位想必心中定有何怨仇未解,但還是忘卻為好。今北方番邦屢屢犯邊,正是國家亟須用人之際,二位武功高強,正可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