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朝鮮倭亂(1 / 3)

15

萬曆十五年來,我第一次召集那麼多的大臣來到乾清宮。我看見他們魚貫而入,叩首間暗自打量我的外貌,夾雜在他們的表情中的,是疑惑,抑或是恐懼。

顧憲成堅持不能調動上萬大軍。他反複向我陳述,第一,倭寇本身不堪一擊,我大明軍隊英明神武,幾千人足夠蕩平朝鮮。我聽著他對軍隊言不由衷的讚譽,明白他要說的還在後麵。

我在半夜召集各部重臣,他們在寒風中都瑟瑟發抖,對我的好奇與疑惑遮掩不住他們的疲倦與無奈。“第二,如果要調動上萬軍隊,這將是一筆很大的軍費。當今寧夏哱拜叛亂不息,京師地區去年正值蝗災,南畿,浙江地區皆發洪水,國庫今年入不敷出,很難再籌出足夠的經費。”顧憲成大聲表達著他的第二點,這一點刹那間熄滅了我心中的火焰。自我親政以來,天災人禍紛亂不止,或許,這正是對我永恒生命的必要懲罰。

兵部尚書石星站了起來,他果真是習武之人,外表孔武有力,雖粗獷但異常自信的聲音,“顧大人所言極是。臣決定派遣大將祖承訓率領三千人出征。朝鮮國自六年之前就多次向我國求救,因此兵部早已做好入朝作戰準備。這筆費用兵部自可負擔。”

我從龍椅上走下來,環視著周圍的大臣。我明白顧憲成的意思,對於倭寇本身的鄙視以及今年國庫的窘迫收支,都是我不能大張旗鼓的正當理由。我在大臣站立的位置之間踱步,盯著躊躇滿誌的石星。他似乎發覺了我血紅的眼睛,表情強作鎮定,但麵色煞白,微微顫抖。我隱約感覺,這群倭寇不是那麼不堪一擊。我剛剛查閱了《世宗實錄》,若無戚繼光之力,倭寇萬不能除。如今,戚將軍已在我變身的那一年魂歸天際,大明能將,已寥若晨星。

“朕要你保證,石星大人。如果你的三千人能夠成功,朕心自然快慰。可是,據情報可知,你也心知肚明,倭寇約有十五萬人,你能確保是以少勝多而不是以卵擊石?”

我能感覺到石星的心中緊張了一瞬。“請聖上寬心,若祖承訓不能取勝,臣當親自率領軍隊光複朝鮮,剿滅倭寇。”

這仗必定要失敗。從石星過分的自信中,我已經預知到這一點。但是,我批準了石星的要求。我看見顧憲成的猩紅色眼珠中透過一絲責備,但是我還是點了頭。

當大臣們都散去時,我與顧憲成相對不語。當夜色更加昏暗的時候,我看見他痛苦與不解的眼神,他終於打破了宮殿裏的沉默。

16

“我阻礙你出兵,隻因為百姓今年的賦稅負擔實在過重。等到明年或者後年風調雨順,我們必定要派遣大軍入朝。石星傲氣淩人,目空一切,要用三千人以卵擊石,翊鈞,你明明清楚,這將白白損失大明的三千子民!”

我輕聲笑了起來。“我何嚐不知。”我轉過身去,感知到從我身軀裏散發出的凶狠與銳利。“拖延時間。顧憲成,你知道此仗非打不可,但你不知道此戰不能半點拖延。若倭寇在朝鮮站穩腳跟,我軍將會付出更大的犧牲。”

我聽見顧憲成的冷笑聲,語帶譏諷,“所以,你故意讓祖承訓的三千人作犧牲品,為你尋找到調動軍隊的寶貴時間。天衣無縫,精巧如斯。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加長遠的利益?”

他陰陽怪氣的語氣,他眼睛中灼熱的憤怒。你不明白,我默念著。要成大事,就不能隻喻於小利。我剛想開口辯解,突然觸及到他緊縮的眉頭。刹那間我反應過來。

顧憲成清清楚楚理解我的意思,可是他的觀念使他無法接受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