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倭寇終滅(2 / 2)

不過難得,這個司儀官竟然深入了我的內心。我是想見一見這些曆經困苦的大明將士們,我想凝視著他們堅毅的眼神和決絕的表情,讚賞他們為大明作出的卓越貢獻,為曆史記下這驅散倭寇的光輝一筆。而且,如果我隻是在宣詔中對他們的輝煌輕描淡寫,他們身負的痛苦與艱難將永遠不為人所知。

我手下的言官又開始大放厥詞,他們的生命似乎就維係在這些看似不容置辯的彈劾之間。他們羅列出了兩次遠征消耗的恐怖銀兩數字,尖刻的指出小西行長,島津義弘和加藤清正三個倭首都全身而退,遠征軍敗仗遠超過勝仗,李如鬆和麻貴都有通敵之嫌,諸如此類。

如果是幾年之前,這些言官的俸祿,或許早就被我收回國庫。而如今,我隻是把它們拋給嫵兒,讓我和嫵兒在幽暗的淒風苦雨下,獲得難得的輕鬆與愉悅。自從我和顧憲成的爭鬥之後,自從西方血族的暗影籠罩神州,自從那帶著罪孽和血腥的吸血鬼軍隊成立,我就現實的意識到,大明已不可能在我手上做到繁榮昌盛,我所能做的,隻是保住它,不讓它四分五裂而已。

顧憲成對於司儀官的提議比我更加警覺。他顫抖著的雙手,仿佛在懷疑我又將自己的秘密暴露給了別人。我無言以對,在我看來,我們每日的深居不出,晝伏夜行,就已經是再也明顯不過的證據,我們的秘密或許早已傳遍宮闈,直至大眾街巷。

戰報極其輝煌,但翻來覆去,也不過是數字上的大勝。我明白言官和普通大臣們都是這麼想的,倭寇的主力全身而退,帶走了朝鮮的大批寶藏,唯有海軍被我大明在露梁海重創,但我們也付出了陣亡鄧子龍將軍,朝鮮統帥李舜臣犧牲的代價。可是我還能奢望些什麼。我手上的大明軍隊早已積重難返,我們的戰略目標隻是將倭寇趕出朝鮮以保邊境平安。在絕望中完成了夢寐以求的勝利,這一切都已經值得。

李如鬆,我遙望晦暗的天空,人類的靈魂或許有朝一日會在蒼穹之中永恒不朽,而我們血族,卻隻能在繁苦的人間不滅。我完成了你的夙願,李如鬆。我希望你能看到。

我站在太廟之前,等待著大明軍隊的凱旋。紫禁城的中軸線上如今隻布滿了廢墟和焦黑的枯木,我隻能站在多年不見的太廟之前等待。我還記得我上一次來到太廟,也正是那鬼魅的萬曆十五年。那時,我在為血族帶來的瘟疫無謂的祈禱。萊斯利他們侵入北京,帶來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的瘟疫,也將我的生命徹底改變。

我沒有看見那個向我提議傍晚閱軍的司儀官,或許他的脖子已被顧憲成撕裂,鮮血已化為顧憲成今晚的盛宴。我透過亮如白晝的夜色,遙遙看見麻貴騎在馬上,浩浩蕩蕩的軍隊向我開赴過來。緊接著,恍若夢境,他們都跪在我的麵前,山呼海嘯的聲音再次湧動起來,隻不過那高喊出的言語,與文華門前的威脅絲毫不相同。我露出難見的微笑,伸出雙手,擁抱這完全屬於我的勝利,擁抱我這第一次的勝利。

是的,就像我在宣詔裏寫下的那樣,或許我身後的史官們會對你們大加詆毀,或許這場戰爭的成敗會被千秋後人評說,但我會以我永恒的生命起誓,我不會忘記這場勝利。我中華義武奮楊,跳梁者,雖強必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