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甲才佩服起乙的心靈手巧,他也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問道:“昨晚我扔的那一文錢,你拿去做什麼了?”乙笑一笑說:“竹片、稻草、舊紙、雞鴨毛這些東西都是我在街上撿的,你那一文錢我用來買麵粉做糨糊了,你看,都用來粘雞鴨毛了!”兩人開心地笑起來。

後來,兩個人努力進取,采購了各色紙張、雞鴨毛,晚上一起做花、鳥、人、獸,白書

!\"#$%&天一起去叫賣,兩個月下來,居然掙了300萬文。有了資本,這兩個人便商量正規地做生意了,就選擇了蘇州布業最發達的地區開設了一個布店,並在布店的門牌上寫了三個大字“一文錢”,表示對那誤入歧途的艱苦歲月的銘記。據說這家布店曆經二百餘年仍然生意興隆。

徽商的動人故事還很多,正是他們這種積極進取、矢誌不渝的勇氣和堅韌,書寫了一段段輝煌,留下了一段段佳話。

經商格言1以義為利,利緣義取。

2財自道生。

3錢,泉也,泉有源方有流,狡詐生財者,自塞其源也,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自當廣開財源。

!\"#4惟誠待人,人自懷服,任人禦物,物終不親。

5以長取人,不求完人。以誠待人,用人不疑。以利激人,重賞勇夫。以愛容人,饒人之過。

6寧奉法而折閱,不飾智以求贏。

7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

8天下之事,莫不以勤而興,以怠而廢。

9士農工商,所業雖別,是皆本職,惰則職惰。

10財者難聚而易散,吾宗子弟當崇儉。

11不勤不得,不儉不豐;儉約可培,浪侈難植。

12四海為家任去留,也無春夏也無秋。

13四業唯商最苦辛,半生饑飽幾曾經。

14荒郊石枕常為寢,背負風霜跋雪行。

15萬斛(音胡,五鬥為一斛)舟乘勢撼山,江愁風浪淺愁灘。

16唯勤唯儉,是勉是師。

17居安逸而誌在辛勤,處盈餘而身甘淡泊。

書!\"#$%&''''()18高年務宜尊敬,幼輩不可欺淩。

19凡與人交接,務宜察言觀色,必要避惡向善。

20處世最宜斟酌,切勿欺軟怕硬。

三、陝西商幫(一)陝西的輝煌陝西省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發祥地。據史書記載,我國曾經有13個王朝在陝西西安建都,陝西多次占據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先進的政治文明和優越的地理環境使這片土地也為曆史貢獻出了一個源遠流長的商業幫派———陝西商幫,又稱秦商。

陝西商幫在中國的文明史上寫下了燦爛的篇章,流傳青史。陝西商幫的對外貿易曆史悠久,商業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百多年。明清時期,陝西商幫躋身中!\"#國十大商幫之列,在漫長的五百年歲月裏獨霸了中國西部的貿易通商。

明朝時期,中央政府為了鞏固邊防,在陝西等地實行了一係列特殊的經濟政策,比如“食鹽開中”“茶馬交易”“棉布征實”“布馬交易”等,這為陝西商幫的崛起提供了曆史機遇。他們發揮了自己在地域和物產上的優勢,形成了以西北、川、黔、蒙、藏為勢力範圍,以涇陽、三原為中心的商業資本集團,主要做販運茶葉、食鹽和布匹的生意。陝西商人以雄厚的財力留下了“西秦大賈”“關秦商人”的美名。連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也為之讚歎:“商之有本者,大抵屬秦、晉與徽郡三方之人。”宋應星將陝西商幫與晉商、徽商相提並論,陝西商幫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陝西商幫的崛起,可以說是陝西幾千年商業經濟和商業文化的曆史積澱。陝西商幫組成複雜,彙集了士、農、工、商各個階層。明清時“走西口”從事邊境貿易的陝西商人中還有許多是棄儒經商的士人君子,他們也積極地參與了商業活動,將知識應用於經商過程,以謀略取勝。

曆史上,陝西商幫對我國西部經濟的開發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們在明代壟斷了蘭州、西寧等地的茶、布匹、鹽、藥材和皮貨等。清朝以後,陝西商人將生書

!\"#$%&意做到了四川,他們在清初百餘年間幾乎掌握了四川的經濟命脈,不僅壟斷了四川的井鹽生產,還逐漸把勢力擴張到了雲貴等地。

清代,陝西商人可以說達到了頂峰。他們的產業較明代有了蓬勃的進展,他們的經營範圍向北達到了烏魯木齊、伊犁,向南達到了佛山、上海等地。和許多商幫一樣,陝西商人成功以後將大量的財富帶回了故土,使得陝西本土的商品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陝西地區在明清時期堪稱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陝西商人雖輝煌一時,但他們卻終究沒有脫離農村、融入城市,當近代受到外來資本衝擊時,陝西商人的保守使陝西商幫迅速瓦解,成了十大商幫中最先瓦解的商幫。麵對新的曆史形勢,與時俱進者存,循規守舊者亡。陝西商幫沒能適應分化、改組,在兩淮鹽場中被徽商擊敗,本土市場被晉商占領,在四川的井鹽業市場份額在戰亂中迅速下滑。最後,清末多發的戰亂促使陝西商幫走向了衰亡。

(二)陝西商幫的創業精神!\"#陝西商幫有陝西人的性情,也有陝西人的商業品格。陝西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比如:“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又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百事廢;用度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這些俗語體現了陝西商人頑強自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陝西商人善於抓住難能可貴的曆史機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陝西商人就對諸侯的貿易自由政策迅速地做出了反應,趕上了第一次商業致富的浪潮;隋唐時期,政府的對外開放政策更使陝西商人如魚得水,充分利用了絲綢之路的便利條件,再次積蓄了實力;明清時期,陝西商人更是沒有錯過政府的“食鹽開中”“茶馬交易”“隨軍貿易”等政策,一反陝西省地處邊境的不利條件,成為中國曆史上最早形成的商幫,以雄厚的實力,壟斷中國西部貿易通商長達五百年之久。

陝西商人吃苦耐勞,勇於開拓。我國西部的生活非常艱苦,但也不能阻擋陝西商人經商的腳步。“泰記通源當”當鋪票據書

!\"#$%&''''()他們的足跡遍布甘肅、四川、雲貴。道光年間,朝廷官員出使新疆,來到了茫茫的戈壁裏一個名叫“一道泉”的地方,隻看見一個瓦屋小店獨立於天地間,進店休息,才知道老板為陝西三原人,早年隨軍貿易流落於此,在千裏戈壁中生活了三十多年,是這一帶唯一的一戶人家,所以這個小店也就起名為“一道泉”。

商場以追求最大的利潤為目的,但陝西商人深知貪圖一時的錢財不會得到永久的利益,他們童叟無欺,從不二價,留下了“人硬、貨硬、脾氣硬”的大名。他們的布匹價格不低,但質量上乘,貨真價實,所以常常被搶購一空。陝西商人在富平地區更是營造了一個被稱為“直鎮”的市鎮,這裏做生意講究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無二價,所以叫“直鎮”。

因為陝西商人中有許多棄儒經商的士人,所以運用知識謀略也是陝西商人的一大特點。他們不講究謀一隅而講究謀全局,不講究謀一時而講究謀萬世;他們氣魄宏大,非常注重在商業經營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從大處著眼,透視市場變化的規律,在戰略上高人一等。

堅忍不拔更是陝西商人!\"#取得成功的一個根本所在。

他們能吃苦,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夠奮力去解決,讓人欽佩。

清代乾隆年間,成都的陝西商人打算修建一個陝西會館,但是當地的士人卻百般阻撓,說會館可以蓋,但是卻不允許動“忠義仁勇”影壁用當地的一捧黃土,以免風水外泄。麵對這樣的苛刻要求,陝西商人沒有退縮,他們拿出了無比的堅韌與毅力,回到了自己的故鄉西安,經過千裏巴蜀古道,硬是把家鄉的黃土背到四川,蓋起了華麗的陝西會館。

陝西商人擁有這麼多優秀的商業品格,但又能做到富貴後而不奢侈,繼續保持樸素的生活作風,熱心公益,淡泊自守。陝西商人的創業精神在今天仍值得發揚。

書!\"#$%&(三)錢如潮水的關中巨富由於經商規模龐大,明清時期的陝西巨商的富裕程度是令人震驚的,他們腰纏萬貫,號稱“蓋省財東”。這些富豪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故事。

郭鎮的賀家是清代陝西有名的財東,賀家實力非常雄厚,甚至老板說一句話都能左右陝西的金融。他們家在四川、蘭州、新疆都有字號,做皮毛、茶葉生意,另外各地還有許多商鋪,老板出門到各地查看都不用住別人家開的旅店。賀家的主打產業要數典當鋪,他們在陝西和西北地區共開有36家當鋪,每一當鋪同一街上設有兩個錢鋪,也就是共有72座錢鋪。在那個年代,辦一家當鋪至少需要上萬兩白銀,可想而知賀家的銀子何其多!賀家別出心裁,把當鋪開得類似於今天的連鎖店,在建築外觀上保持全國一致性,用自己的木料、自己的工匠修建而成。

賀家將大量的白銀帶回故鄉後,買了許多地,方圓幾裏都成了賀家的產業,連陽郭鎮到縣城的路都從此改姓了賀。賀家窪的九條巷子,十裏都被賀家蓋滿了。

!\"#賀家還在故鄉修建了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私人會館,為各地當鋪的掌櫃回鄉彙報情況提供便利。

回顧曆史上的陝西巨富,不能不提到渭南孝義鎮的趙家。趙家把握了明朝“食鹽開中”的政策,力農致富,家產達到了數百萬。清代主要是經商取財,一門九戶,全是富裕家庭。經營種類很多,有鹽業、布店、當鋪、茶莊、糧店等。生意也做到了西安、鹹陽。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官場現形記》就是從孝義鎮趙家的一個後代中狀元寫起,可見趙家在全國的影響之大。趙家的富裕令人瞠目結舌———每年從外麵運回銀子的時候都是人挑馬馱、成群結隊。有一年趙家往回運銀子,先頭的隊伍已經進了趙家大院,而隊尾還在渭河灘,運銀子的擔子足足排了八裏路長。當時在孝義鎮與趙家並富的還有嚴家、柳家和詹家,人稱“孝義的銀子,赤水的蚊子”。

此外,渭南板橋的常家、大荔羌白的溫家、韓城王莊黨家、大荔縣八漁鄉八女井的李家均是一國的富豪。溫家在四川辦鹽井,家中是大地主,有一年糧食豐收,母親來到糧倉裏看到一座座小山一樣的糧食竟然不高興地問兒子,說咱們家的糧食難道超過了銀子。兒子馬上帶著母親去看家裏的銀窖,母親滿意地看到了千萬兩書

!\"#$%&''''()大錠的銀元寶,比豐收的糧食還多。

大荔的李家世代經商,店鋪遍布西安、蘭州、上海,號稱“走遍天下,不吃別家飯,不住別家店”。在後來的起義中,起義軍在李家的一個地窖裏就挖出了白銀一千多萬兩。起義軍包圍李家城垣時,家丁最初用磚塊回擊,磚打完後就從地窖中搬出銀元寶當石頭向外拋,實在是家資雄厚。

(四)陝商生財門道多在明代的商業界裏,山西與陝西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省之好,互相結合,人們通常把他們合稱為西商或是山陝商幫。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勢力很大,他們從經營鹽業中獲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們內部開始分化,陝西鹽商與山西鹽商分道揚鑣,最終陝西鹽商到了四川獨立發展,在康定一帶做“茶馬鹽”生意,民間稱為“鍈古道”,其規模越來越大,這也為陝西商幫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陝西商幫生財的行道較!\"#多,在這一點上他們與江西商幫相似。陝西商幫是一個綜合性的商幫,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與一般商幫相同:盡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陝西商幫以鹽商最為著名,經營布業、茶業和皮貨業也陝商博物館是陝西商幫盈利的重要途徑。

雖然貴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且民風習俗與山西商幫相近,但在外人看來陝西商幫見識短淺,在各個方麵都無法與晉幫相比。而對於商業資本的使用上,陝西商人采取的是土財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資手工業,這與江南地區商人積極發展手工業的情況恰恰形成鮮明的對比。

書!\"#$%&經商格言1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2習慣成性,切在幼時。

3學藝業,貴擇師伴。

4太賤不賣,太貴不買,買者信不過不賣。

5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

6一生何時最幸福?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

7指親戚,靠鄰裏,不如自家學勤勤。

8買要隨時,賣毋固執。

9買賣莫錯時光,得利就當脫手。

10貨真價實好為商。

11商賈生死為一錢。

!\"!12時賤而買,雖貴已賤,時貴而賣,雖賤已貴。

13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

14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15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16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

17生意要勤快,切毋懶惰,懶惰則百事廢;用度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

18交朋結友,須察其貌,觀其行。好訟者,人雖硬心必險,反麵無情;好飲者,性雖和而事多疏,見人有義;好賭者,起倒不常,終有失;好嫖者,飄逢不定,或遭顛。

書!\"#$%&''''()四、山東商幫(一)獨占北方的山東商幫山東商幫也稱作“魯商”,在十大商幫中雖然不像晉商、徽商那樣富甲天下,但也獨占了北方的優勢,在東北地區更是占盡地利、人和。山東商幫在興盛時期控製了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綢緞布匹、糧食銷售以及餐飲行業等,可以說是縱橫商場,聲名顯赫。

山東人的性格特點就是直率淳樸、單純正直,由山東人組成的山東商幫也同樣具有直截了當的特點,他們很講究商業道德,重信義,重商業規範。這就是山東商幫的致富道路,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落實到實際,總是讓人有種很實在、很踏實、很放心的感覺。山東商幫有兩種主要的商業經營方式:長途販賣和坐地經商。山東商幫並非晉商的“學而優則賈”,也並非徽商那樣“賈而好儒”,山東商幫是好的地區的人也經商,不好的地區的人也經商。並!\"#且商人之間經商的動機和條件彼此相差很大。

大多由封建性的商人組成,如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

山東商人的經營方式有獨資與合資兩種。

資本雄厚的大商人往往會采用獨資的方式,也有一些資本較小的小商販。在買賣中,他們都講求信義,按規定辦事,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魯商文化太極圖合資經營者與今天的股份公司有類似的地方,會先立下一個合同來表示守信用。這是山東商幫的特點,也是山東商幫的獨特經商武器,由於他們特別善於規範自己的商業行為,所以外地的商幫沒有貶低山東商幫的。山東商幫不僅在大事上嚴格要求自己,在小事上也很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他們踐行了“細節決定成敗”的商海品格。

山東省淄博市的周村,有“天下第一村”的美稱,還享有“旱碼頭”“金周村”“絲綢之鄉”的美譽,電視劇《大染坊》的故事就取材於此。周村自古就是商業發達的書

!\"#$%&地區,明末清初時與廣東的佛山、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為中國四大“旱碼頭”,後來形成以鎮中大街為中心的古代商業街市,是許多山東幫老字號的搖籃,北京著名的瑞蚨祥綢緞莊就發源於這裏。

(二)闖關東———開辟新天地早在明代,東北就與關內貿易關係密切,清代實行貿易開放政策,山東商人出入東北更加頻繁。據記載,乾隆十三年(1748年)僅僅在寧古塔、船廠兩地的山東貿易傭工就達到了三四萬人。開始的時候山東商人並不帶著妻兒老小,僅僅是去東北做生意。後來政策開放以後,山東商人逐漸開始定居東北,“每年去東三省貿易之人有五千餘人”,山東商人是主要組成部分。在闖關東的山東商人中,又以今山東龍口市的商人最多。據史料《黃縣故事》的記載,東北三省簡直就是黃縣人的第二故鄉了,從大都市到小屯子、小窩棚,到處都是黃縣人的身影,黃縣人在東三省的商場縱橫馳騁,商績輝煌。在佳木斯的樺川縣,山東商人竟然占了整個縣人數的!\"#百分之七十,使該縣留下了“小黃縣”的別稱。康熙年間,黃縣單家村的兄弟二人,在盛京開設了一個跨行經營的作坊,經過積累,在清代超過了奉天城所有的商家,擁有最大的規模、最全的貨物。

百年之後,在東北各城市的商業中,山東商幫已經是首屈一指。清代的時候,營口和大連已經有了商會的雛形,叫“公議會”。公議會由商業界的著名人士組成,控製著整個城市的工商業。1904年,山東商人在大連的公議會裏占一半。

1905年,山東商人在營口的公議會裏占三分之一,他們經營油坊、糧食、雜貨等,後來粵商在當地經營失敗,退出了公議會,山東商幫的權力就更加大了。清末的時候長春的大小商鋪有1200多家,其中的當鋪、綢緞、糧業幾乎都被山東商幫壟斷。清末的哈爾濱有四千多家商埠,油坊、綢緞、燒鍋、皮貨等實業性質的山東商號有五百多家。到了民國初年時,哈爾濱商會的會員有20人,竟然全是山東人,成了不折不扣的山東商會了。

(三)講求細節的魯商店鋪山東商幫講求商業道德,重信義,講求細節,嚴格要求自己。山東商人在曆經書

!\"#$%&''''()磨礪之後,開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留下了許多譽滿全國的百年老店。

瑞蚨祥綢布店就是魯商經營的一家老字號商店。它的創始人是山東章丘的孟洛川,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逐漸從章丘到周村,再到煙台、青島、天津、上海、北京。這家店鋪充分體現了魯商的經營特點:嚴格而規範。首先,在貨物的來源上,孟洛川為了保證布匹的質量,對所進貨物的花色、規模有嚴格的要求,驗貨時更是仔仔細細、一絲不苟。他們不僅要檢查質量,對布匹的花色、幅寬、長度、分量也都一一驗收,如果廠家提供的貨物有一項不符合他們的要求,他們不但退回貨物,還要索賠損失。第二,他們重視店麵以及員工的形象,瑞蚨祥有自己的店規:售貨人員一律穿長衫,不能吃味道很重的食物,不能與顧客吵架,相互之間不能聊天,不準吸煙喝酒等。第三,在與顧客打交道時,更要力爭讓顧客滿意,奉行顧客至上的原則。

瑞蚨祥的這種講求細節的規範做法,為他們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顧客。!\"#北京前門的正明齋餑餑鋪也是山東商人經營的一個百年老字號店,曆經風風雨雨,依舊輝煌。

正明齋餑餑鋪依然體現了山東商人講究細節的商業品格。

這家店是一個叫孫益增的山山東省商業集團總公司東商人於1864年在北京開設的,可以說是管理有方。首先,店鋪為了讓員工盡職盡責,給予了員工很優厚的待遇,除了固定的工資,年底都有分紅。第二,商鋪的貨物品種齊全,他們按照季節來生產糕點並決定樣式。第三,他們在選料上也非常精細,博取各地精華,絕不以次充好。

薄皮核桃要山西的,小棗要密雲的,桂花要雲南的,山楂隻要北山的等等。第四,他們的糕點不僅味美,同時包裝講究,美觀大方,給顧客留下了很好的外觀印象。

在餐飲業上,山東商人依然幹得很出色。東興樓飯莊是一家注重細節的成功酒樓,創建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有著嚴格的管理製度。首先,店主規定菜要書

!\"#$%&做得清、素、鮮、嫩,油不能過多。其次,采購菜的人要做到選料精、製作細、質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