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與一篇類小說(1 / 3)

此生重來(非小說)

如果此生可以重來,如今的我可能正在寫文章。

同樣是寫文章,如果此生重來,廿五的我應已成名。

此生重來,首先要做的就是摒除意淫的習慣。

但終究要靠意淫出名。文學除了抒發感歎就隻剩下意淫。

有人認為,藝術是藝術家的下水道。

所指的無非是那幾個挑戰人類倫理底線的名導。

大多數人會一邊指責一邊津津有味地觀賞他們的作品。

每個人都有潛藏於內心深處的陰暗世界。

倘若此生可以重來,現在的我可能早已腰纏萬貫。

一樣的人生軌跡,六年的轉捩點我會選擇奮進。

此生重來,必然要徹底擺脫逃避現實困難的懦弱性格。

盡管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此生重來,命運將改變性格。

有人喜歡說:……decideallthethings。(……決定一切)

歸納起來無非四點:態度,戰略,細節,準備。

大多數人都會一邊為這些理論交學費一邊繼續違背這些理論的指導。

任何人生都是超級複雜的工程,成功的原因絕不可能簡單。除非重來。

假如此生可以重來,我不會放棄愛的權利。

弗洛姆說,愛是一種能力。我有掌握這一能力的權利。

我不可能愛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死去活來山崩海嘯冬雷夏雪。

隻想明白,相知相愛相守相離相聚是怎樣一種美麗。

弗洛伊德講述了性愛與文明的關係。性愛是文明的動力。

他飽受非議,因為缺乏證據。

道金斯將性愛視作自私的基因的工具和手段。

部分人震驚於此,多數人回避這些。

此生能夠重來,重來的是我非我?

帶著記憶去轉世的機會是萬萬億分之一,重生為我,又是萬萬億分之一的機率。

也許每個人都在不斷地重生,但因沒有實踐經驗的記憶,一切輪回。

還必須限定其他一切條件不變,否則,輪回依舊如初。

重來的人生,仍要麵對造成“失敗”人生的種種原因,你可曾作好準備?

成熟的人應該可以用理智戰勝自身所有壞毛病,但這需要某種知識,

關於造成這一切毛病的原因的知識。

自我催眠自我激勵自我改造,自助而助人,這樣的目標,

可能在重來的人生實現多少?

無限重生(類小說)

有時候,做一件時會突然精神恍惚,似乎這件事早已做過一遍。

根據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每個人每一時刻都既是他自己又不是他自己既在此地又不在此地。結合現代物理學進行解釋,這屬於量子效應,是人體物質波在時空跳躍導致的短暫意識混亂。

根據神秘主義的真幻難辨、真幻不分,現實和幻境緊密地聯為一體,某種境遇下的熟悉感覺來自於不為人所知的夢境經曆。結合宗教理論進行解釋,柏拉圖“學習即是回憶”告訴我們,熟悉的感覺來自另一個靈魂。

我一直是唯物主義者,因為我神經大條感覺不到神秘力量的存在。我一直希望通過鑽研知識獲得自我解放,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但是,經過多年實踐之後,我認識到一件可悲的事情,直到最近我才認清自己的真實麵目。

不切實際的幻想時時侵襲我,無法實現的激情時時俘虜我。而我,不敢坦然麵對那些可惡的幻想,也不能認真對待崇高的激情。

幻想中,某些偶然事件和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念頭往往太過荒唐,會被立即趕出大腦。有時意淫,事業、美女、驕子,一個都不能少,但都虛無縹緲毫無真實感和滿足感,想象力其實很匱乏。這種不受約束的幻想常常將事情往壞處想並把壞事情的責任攬在我的身上,神秘且神出鬼沒的想法讓我充滿了自責內疚和逃避的衝動。

激情中,總是以天下為己任以助人為快樂之源。往往是無法入睡時進入這種亢奮狀態,在想辦法使身體緊張放鬆或突破神經極限而沉沉睡去之後徹底擺脫這種狀態。我願意幫助需要幫助的每個人,但我害怕好心不得好報。我懷疑他們是否能夠理解我,懷疑我是否有權利幹涉他們,懷疑我是否正確理解了他們,懷疑他們是否值得我去努力,直至懷疑變為恐懼,我仍然是那個與人群若即若離的我。

為了改變這一切,我竭力使自己像一個人生的旁觀者,一個局外人,希望能夠因此認清事情的實質,找到通向自由之路。

通向奴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