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開蒙讀書(3 / 3)

母親開始給倆孩子收拾行裝,她給小楊絳準備了一隻小小的箱子,讓她學著自己整理衣物和日用品。母親還送給她一枚亮閃閃的銀圓,這是楊絳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大錢,高興極了。她把銀圓和大姐送給自己的心愛的紅花手帕放在一起,藏在衣服左邊的口袋裏。走起路來,她會聽到銀圓在口袋裏的窸窣聲,心裏特別踏實。直到換單衣的時候,她才把這枚被自己細心保管,捂得又白又亮的銀圓交給大姐保管。

1920年2月,楊絳和三姐來到啟明女校就讀。啟明校址在上海原法租界徐家彙聖母院內,是一所天主教的洋學堂,原為女子私塾,後改為女校。學校環境幽雅,在小楊絳的眼裏就是好神氣,眼前一亮的感覺。女校有高大漂亮的校舍、花磚鋪就的走廊、綠草茵茵的草坪,還有最讓孩子們喜歡的大操場,操場上的秋千、滑滑梯、蹺蹺板,見證了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

在這所教堂學校裏,楊家的幾個姊妹都是姆姆(教堂教師)的高足,以至於小楊絳常被教格致課的姆姆誤叫作“同康”。同康是楊絳已故去二姐的名字,她聰明伶俐,頗得格致課姆姆厚愛。楊絳沒

有刻意糾正,姆姆一直這麼叫著,楊絳也更愛學習這門課了。

小楊絳和姐姐們寄宿在校,看到本地的學生在每個月的第一天被父母接回家過“月頭禮拜”,心裏好生羨慕,即便管食堂的姆姆變著法兒來逗她們開心,分糖給她們吃,她們還是委屈得想流淚。

但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必定是快樂的。姆姆很負責,照顧孩子們很盡心。小楊絳和她的兩個姐姐一樣,深得姆姆的信任和喜歡。一次,姆姆讓她去送封信,信紙並沒有密封,隻是簡單地一折。小楊絳想知道裏麵寫了什麼內容,這樣的信即便打開也不會被發現。但她管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打消了好想看一看的念頭。年幼的她,就學到了最重要的判斷力和自控力,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半年後,楊蔭杭被聘為《申報》副總編兼主筆。三姐妹穿戴得整整齊齊的,興高采烈地去申報館看望父親。大病初愈的父親顯得很清瘦,不過,眼神還是和以前一樣清清亮亮。父親帶她們姐妹仨去街上吃大菜。

楊絳不會用刀叉。父親說,不要緊,你看我怎麼吃,你就怎麼吃。她邊吃邊盯緊對麵的父親看,父親拿刀她也拿刀,父親用叉她也用叉,比葫蘆畫瓢,但還是沒有學到位。她不知道服務員盛來的湯要一口氣喝完的,她隻記得大人說過吃飯要小口吃,慢慢抿,就一口一口地慢慢喝,邊喝邊吃

點別的東西,讓一旁的服務員很尷尬。每次以為她喝完了要撤盤子的時候,她又喝幾口,來來回回好幾次,服務員都不好意思撤走她手裏的盤子。

回去的路上,倆姐姐為這件事笑作一團。父親笑著問小楊絳:“阿季,吃了這麼多,哪個最好吃?”楊絳紅了小臉直搖頭,原來吃飯時光顧著學怎麼擺弄刀叉,至於吃什麼,全然忘記了品咂滋味,隻記得好久沒吃過的冰激淩冰冰甜甜,絲般綿軟。

父親還帶著三姐妹到一個朋友家做客,這是以前沒有過的。父親的朋友開汽車來接他們,楊絳第一次坐汽車,印象很深。父親的朋友家豪華而氣派,仆人穿著體麵的衣服,在裝飾別致的洋房裏穿梭,花紅柳綠的大花園,名貴的家具,一塵不染的陳設,什麼都是新奇的、華美的,讓人目不暇接。姐妹三個眼界大開,回到家後還忍不住連連讚歎。

一旁的父親聽到了她們的交談,並沒有馬上阻止,隻淡淡地說:“生活程度不能太高的。”

父親就是這樣,和孩子們交流的時候,不激切,不訓斥,即便講道理,也是極簡單的一句,卻如水中的鹽、骨中的鈣,化入孩子們的一生。

小楊絳在啟明女校讀了三年半,這段集體生活,如臨清流,如沐惠風,讓她收獲多多。獨立的生活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與老師、同學的融洽交往、和諧相處,塑造了

她自強自立、隨和自持的個性,使她受益一生。

多年以後,她還時常談起女校的各種趣事和瑣碎的細節,就連丈夫錢鍾書也深受感染,把校長禮姆姆的口頭禪“Ah! pauvre petite! (啊!小可憐兒!)”,演繹成《圍城》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