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生初見(3 / 3)

發揮了才子的筆力,信寫得很勤,幾乎每天一封。他寫詩,寫天馬行空的心緒,寫滿紙熱烈的青春。清華大學院內有郵筒,信會直接送到宿舍。每當楊絳下課或者散步回來,步子就會邁得飛快,因為她知道,有一封署有她芳名的信箋,在靜靜地等著她親自開啟;等她開啟的,還有氤氳在字裏行間的一顆紅紅火火的心。

可楊絳卻回信不多。錢鍾書問過原因,她說自己不愛寫信,讓執拗的書生頗有抱怨,“別後經時無隻字,居然惜墨抵兼金”,並且“記恨”多年,居然在創作小說《圍城》的時候,把這個情緒帶了進去,《圍城》裏的唐曉芙,就不喜歡寫信。

偶爾,錢鍾書會在古月堂等楊絳過來和他在校園裏一起散步,兩個人不像其他小情侶一樣,專揀寂靜無人的荷塘小路親密地並肩行走,而喜歡在敞亮寬闊的氣象台,或站或走,慢條斯理,聊天說笑,分享各自讀的書、寫的小文,還有聽來的趣聞逸事。

歲月靜謐,時光安然,兩個人的神情,就像要走到地老天荒一輩子的樣子。

金童玉女的愛情故事不脛而走,費孝通追到清華大學找楊絳,嚴肅地說要約她談一談。楊絳的好朋友蔣恩鈿、袁震和她一同赴約。可憐的費孝通覺得這些年來自己最了解楊絳,他才是楊絳男朋友的最佳人選。他問楊絳:“我們做個朋友可以嗎?”楊絳說

:“朋友,可以,但是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並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

看到楊絳如此態度,費孝通也就死心塌地不敢再提了,後來他和錢楊夫婦成為相交甚好的朋友。在中國社會科學家訪美的旅途中,錢鍾書和費孝通恰巧又被安排到一個套間裏,錢鍾書每天都詳細地記下所見所聞所感,想回來的時候交給妻子。費孝通主動送他郵票,讓他把書寫的日記當作家書寄給楊絳。錢鍾書穿一雙新買的皮鞋,誰知鞋子質量不過關,剛下飛機鞋跟就掉了。古道熱腸的費孝通跑前跑後,用自己帶來的外幣,找人幫助錢鍾書把鞋修好。

錢鍾書曾借著《圍城》裏麵趙辛楣和方鴻漸的對白跟楊絳開玩笑說:我們是“同情人”。

人生若隻如初見,在費孝通心裏,始終想當然地把楊絳作為自己的初戀,可楊絳從來不這樣認為。心底坦蕩天地寬。錢鍾書過世之後,費孝通專門去楊絳家拜訪她。告辭的時候,楊絳親自送他下樓,並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樓梯不好走,你以後也不要‘知難而上’了。”一語雙關,謝絕了費孝通的殷勤。

之後,費孝通新作出版,會樂顛顛兒地送一本請楊絳指正,有時還會讓女兒代他問候,並送一些新奇的小禮物給楊絳。作為禮尚往來,楊絳也會偶

爾到同院的費家回訪,但絕不逗留很長時間。

有生之年,費、楊二人實實在在地踐行了楊絳式的“普通朋友”關係。2005年4月24日,費孝通逝世。

楊絳在清華大學完成了她的大四學業。在她借讀的第二學期,東吳大學寄來了大學畢業文憑,並授予楊絳“金鑰匙獎”。

學期結束後,錢鍾書建議楊絳留校補習一兩個月,報考清華大學研究院。楊絳擔心清華大學四年本科所開的課程,自己在兩個月的時間裏隻能知之皮毛,為穩妥起見,決定準備一年後再做打算。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淞滬戰爭打響後,楊家曾逃難離開蘇州,戰亂平息後才乘船由上海返回,其間和楊絳中斷聯係好長時間,讓她牽掛不已。

人常說“父母在,不遠遊”,她記得,自己離家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