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鄉隨俗,牛津人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常常,師長和同學會邀請他倆一起到家裏喝下午茶,好客的主人會為他們沏上一杯香氣濃鬱的紅茶,還耐心地教楊絳和錢鍾書做茶的方法:“先把茶壺溫過,每人用滿滿一茶匙茶葉:你一匙,我一匙,他一匙,也給茶壺一滿匙。四人喝茶用五匙茶葉,三人用四匙。開水可一次次加,茶總夠濃。”他們回去試著做,後來,早晨一大杯牛奶紅茶,就成了楊絳和錢鍾書固定模式的早餐。
老金家的夥食開始很令
人滿意,後來吃飯的人多了,就有點不盡如人意。錢鍾書的腸胃不好,西式的奶酪、牛排,在他中式的腸胃裏常常作梗,不好消化。錢鍾書飯量愈來愈小,身體越發消瘦,於是作詩自嘲:“嗜膻喜淡頡羹渾,夷味何能辨素葷”。
楊絳擔心長久下去,丈夫身體受到虧欠,就產生搬出去另租一間帶廚房的寓所,自理夥食的想法。
楊絳為丈夫做長遠打算,錢鍾書卻舍不得讓妻子太過勞累。他擔心搬出去後,自己笨手笨腳什麼也做不好,楊絳不僅要讀書學習,還得負責買菜燒飯,操持家務,負擔太重,就勸她別考慮太多,暫且得過且過,自己的腸胃慢慢習慣了,也許就好了。
但楊絳並未放棄,一直在留意街頭、報紙上租房的消息。曾抄下地址去看過好幾處房子,都因為距離校區太遠,不甚滿意。
有一天,他倆一起在學校附近徒步“探險”時,眼尖的楊絳發現一處高級住宅區張貼著招租廣告,兩人已經走過去了,楊絳又折回頭來,她大著膽子上前敲門詢問。女房主達蕾女士打開房門,細細打量楊絳一番,簡單攀談幾句,然後帶著她去樓上看房子。
房子在二樓,一間臥房和一間起居室,另有一個寬敞的布滿陽光的陽台。站在陽台上望下去,是一大片綠茸茸的草坪和修葺得非常整齊、潔淨的小花園。廚房用電灶做飯,浴室的澡盆小巧
玲瓏,由一套盤旋水管注入熱水。衝澡洗漱一體化,比浴室、衛生間都公用的老金家方便很多。
設計者匠心獨具,把二樓這一處巧妙地從大房子裏隔離開來,室外建有樓梯,可以直達花園,另辟小門自由出入,形成一個單獨的空間。房間雖然不大,但比起老金家的房子寬敞許多。楊絳問明租賃的各項條件,一一記下,回去和錢鍾書商量。第二天一早,楊絳就帶著丈夫來看房,雖然房租、水電費等加起來比老金家花費要多一些,但並沒有超出他們的預算,兩人都非常滿意。聖誕節過後,他們就高高興興地喬遷“新居”,成為有家一族。
如果說在老金家他倆等同於寄宿生活,不用和柴米油鹽打交道,那麼搬到新居後的楊絳,就真真正正成長為一名精明能幹的家庭“煮”婦。
楊絳成長為一名資深的家庭主婦的過程是有目共睹的,自小理性、腦瓜靈便的她,自有一套科學嚴謹的預算計劃和統籌安排。
她和丈夫一起去圖書館時,途經食品雜貨商店,便在那裏預定每天的鮮奶和麵包;傍晚兩人出門去“探險”的時候,再同去副食店采購一些雞蛋、茶葉、黃油,以及香腸、火腿等熟食,還有雞鴨魚肉、蔬菜水果等日用食品,將這些物品逐一列在店主的售貨清單上。待他們“探險”回來,店主會將清單上的物品送貨上門。楊絳總是及時
結賬,從不拖欠。這樣,省去很多時間和精力,他們也變成百貨店最信任的老主顧。
錢鍾書在《槐聚詩存》中寫楊絳“料量柴米學當家”,來稱讚她寬備窄用,量入為出,是個好當家。
搬進新家的晚上,兩人在達蕾女士的指導下,學會了使用電灶和電壺;並用達蕾租給他們的鍋、刀、叉、杯、盤等廚房用品,對付著做了晚飯。飯後兩人遂馬不停蹄地投入戰鬥,收拾衣物,擦拭家具,整理書籍,直至深夜才告一段落。錢鍾書勞累得倒頭就睡,楊絳累得渾身如散了架一般,躺在床上,卻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
令楊絳喜出望外的是,第二天早上,“拙手笨腳”的丈夫竟大顯身手,烤了塗著黃油、果醬、蜂蜜的麵包,熱了牛奶,做了兩杯又濃又香的紅茶,把豐盛的早餐直接端到妻子的床頭讓她享用。沒人知道,他下了多少功夫才有此成果。
果真,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因為有你,我想努力變得更好。
晨曦悄然穿越眼前的歲月,留下一襲優雅的回響。暖暖的早餐,點亮惺忪睡眼,讓這個恬淡清新的早晨,充溢滿滿的幸福感。這份美味的早餐,在楊絳的記憶裏,醇香一個世紀。
她,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兒;於今,她成了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