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計數,她手拿七支鉛筆,每走一千步,就放下一支鉛筆。七支鉛筆放下了,剛好七千步。
她仍堅持多年練習書法的習慣,每天用毛筆小楷工工整整地抄寫丈夫錢鍾書的《槐聚詩存》,百歲的她從無間斷,前後不止抄錄兩遍。一筆一畫,無不浸透著妻子對丈夫無盡的思念。
優雅人生從來與年齡無關。在世人眼裏,楊絳先生是一位曆經百年風雨,將人生的智慧修煉成“稀世珍珠”的精神貴族,比“女神”更有女神風範。
百歲老人,在一般人看來,保持心情舒暢,無病無災,吃好喝好,已是大事中的大事,但楊絳先生另有她認為的大事要辦。
每個人都鍾愛自己作品裏的主人公,楊絳先生也不例外。長篇小說《洗澡》出版後,受到國內外讀者的好評,人們為姚宓和許彥成之間的純潔感情而讚歎,但受時代大環境的影響,也有一小部分讀者對這兩人的關係和發展妄加揣測,對他們之間的純真情誼有所質疑。這是令楊絳先生最心痛的。為了杜絕這種誤會,楊絳先生在九十八歲時,開始創作《洗澡》的續集。幾經修改、刪補和完善,2014年8月,《洗澡之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並獲得2014年度“中國好書”的榮譽。
兩部作品人物依舊,故事發展有所不同。《洗澡》中的兩個男女主角,作者在《洗澡之後》給他們各
自安排了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許彥成的妻子杜麗琳,因在鳴放中表態積極,被打成“右派”下放,在勞動改造過程中,與同為“右派”的葉丹惺惺相惜。回京後,她主動提出與丈夫許彥成離婚,使兩個人的精神得到了解脫。曆盡周折,許彥成和姚宓兩位有情人終成眷屬;而仗義俠氣的羅厚,也與姚宓的同學小李喜結良緣。兩兩圓滿,皆大歡喜。
楊絳先生在《洗澡之後》的前言中寫道:“我特意要寫姚宓和許彥成之間那份純潔的友情,卻被人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後,有人擅寫續集,我就麻煩了。現在趁我還健在,把故事結束了吧。這樣呢,非但保全了這份純潔的友情,也給讀者看到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我把故事結束了,誰也別想再寫什麼續集了。”這部續作,是楊絳先生對自己喜歡的角色的“敲釘轉角”。
百歲老人為自己的長篇小說創作續集,這在中外文學史上都不多見。一生追求完美的她,不願給身後留下一丁點兒遺憾。
2015年7月17日,迎來一百零四歲生日的楊絳先生,身體依舊靈活,彎腰手能觸地,腿腳靈便。最重要的是,她思路清晰、精神矍鑠。
楊絳先生雖閉門不出,但對外麵的世界一點兒不隔膜。她經常看電視,看《新聞聯播》《對話》等節目,關注時事,思考中國當下的現實問題,還寫了
不少短小卻具有現實意義的文章,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勉勵後生。
她將家中藏存的所有珍貴文物字畫,全部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楊絳多次表示:若去世,不想成為新聞。她還囑托,待火化之後再發訃告。
她在細心地清點行囊,準備著平靜地上路。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楊絳先生翻譯的這句英國詩人蘭德的詩句,成為晚年的她通達從容、寧靜淡泊的人生態度之佐證。
2016年5月25日淩晨1時10分,著名文學家、戲劇家、翻譯家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仙逝,享年一百零五歲。
她“回家”了,在丈夫錢鍾書離世十八年後。
她已完成世間的使命,到另一個世界去尋找失散的親人。
溫暖的“我們仨”,在遙遠的那方終於團聚。沒有死別,不再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