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1 / 3)

翌日梁螢在崇德殿同李疑等人商議國債一事, 趙雉則去永壽宮跟自家老娘嘮了會兒家常。

趙雉問她在宮裏習不習慣。

趙老太笑眯眯道:“哪有習不習慣的,我這個鄉野老太太,住到這裏頭, 錦衣玉食伺候著, 就是他們動不動就跪禮,不大習慣。”

趙雉應道:“阿螢也有些受不了, 說日後把禮製免了, 隻行拱手禮, 別動不動就跪。”

母子二人嘮了許久, 趙雉又陪她活動筋骨, 在禦花園裏散步。

另一邊的梁螢把李疑和幾個尚書召集到一起討論國債的發放, 每一份國債上都會製定編號,並且九州都會發放國債。

國債的麵額最低一貫錢起步,年限分為半年、一年、兩年和三年不等。

一份國債一式三份, 三份重疊蓋一枚中央官印。

為了防止造假, 官印的頭部國債底根留在戶部, 中間那部分則留在地方衙門, 尾部便屬於持債人。

蓋下的官印也是有講究的, 有些是正麵, 有些斜側, 還有些反著,沒有規律。

隻要最後三份國債收攏起來能吻合成一枚官印,就能防止被民間造假鑽空子。

下放給各州的國債有編號限製, 假定從一到一千這個區間段屬於並州, 兩千到三千屬於滄州,以此類推。

並且編號相當於國債的身份證,保證每一份國債都能追蹤。

地方把國債脫手出去後,會詳細登記持債人的信息,

以便還期時不出岔子。

兌現國債需在當地衙門兌現,確保官印的中部和尾部吻合。

地方上支付了錢銀,隻要把收回來的國債上交給中央,戶部把手裏的頭部官印和地方上交來的國債進行吻合,確定無誤後,中央會撥款下放到地方,完成國債借貸。

對於這個推進流程,眾人是沒有異議的。

至於國債麵額,有一貫錢,十貫,五十貫,百貫千貫不等,且每份國債上都會寫明年限利率。

通常買國債的都是用的餘錢,梁螢想撬動那些餘錢為我所用。

盡管人們不看好,但眼下確實沒有能迅速搞錢的方法,隻能死馬當活馬醫。

很快武安就把哭窮的公文差人送進宮。

梁螢反複看過許多遍,決定讓戶部趕緊製作國債模板出來,在京城試水。

當哭窮的告示和國債張貼出去後,引起了市井百姓的熱議,國家向老百姓借錢,這簡直是奇聞!

為了把國債順利推出去,有專人在一旁做解釋。

圍觀在告示欄前的人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人說道:“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頭一回見識到朝廷向百姓借錢的。”

一婦人不識字,問道:“告示上都寫了什麼呀?”

旁邊的年輕人同她解說,“告示上說這些年頻繁征戰,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也國庫虛空。

“現在百廢待興,朝廷取締了天下百姓的徭役,把土地均分下戶管百姓溫飽,以後各州還會陸續開辦學堂,免

束脩,讓六歲以上的孩童開蒙受教,且不論男女都能去學堂。

“但現在朝廷經過戰亂很窮,又不能隨意印發錢銀,恐物價飛漲引發民怨動蕩,故而向天下百姓發放國債借貸。

“換句話說,朝廷向有錢的百姓借錢,一貫錢一年利三個點。”

聽了他的解說後,婦人道:“那利息也不高啊。”

那年輕人笑了起來,“這位大娘,你當是放高利貸不成,朝廷借錢是拿去做民生用的,可不是拿去放貸。”

旁邊的人們皆笑了起來,一上了年紀的老兒捋胡子道:“倘若真能免束脩開蒙受教,那可是一大福祉啊。”

“話雖如此,但是咱們這些老百姓豈鬥得過官家,萬一日後那國債出了岔子,找誰伸冤去?”

“這話有理,不過照你這說法,那現在取締徭役,是不是隨時都有可能恢複?”

“這……”

“你瞧瞧那國債,上頭蓋的可是官印,倘若兒戲,那天下豈不又得大亂了?”

“我覺得不管怎麼說,這個朝廷比以前的楚王常山王之流管用得多,至少取締徭役和土地下放到戶,是確實讓咱們老百姓受益了的。”

人們就國債這一話題熱議。

剛進京的賈叢修和程世清一來就聽到這茬兒,他倆可是鹽商大戶,特地進京向梁螢彙報目前各州的鹽貨鋪售情形。

現在梁螢是女皇,要見她可不容易,二人打聽到李疑的府邸,特地送上拜帖,由他引薦進宮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