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舞弊案直接幹倒了一大片。
李疑等人把所有會試考卷複核到中下旬才告一段落, 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進士僅僅隻有一百零二人。
其中從淘汰裏的初審試卷中提出來三十一人重新走複核流程,焦三娘幸運翻身, 擠入進士行列。
焦二郎被冒名頂替, 原本就榜上有名,上頭把他的名額恢複。
但凡牽連到舞弊案的官員,幾乎整個家族都會受到懲罰, 直接連坐, 再無入仕可能。
那劉大奎不僅丟了進士,自家老子的官位也被剝奪查抄, 充入礦場做勞工苦力。
梁螢懲罰人的方式除了必須砍頭震懾外, 她才不會輕易把罪人放流徒, 而是發放到各種礦場需要苦力的地方讓那些人幹活。
京中的世家也遭了殃, 奪了爵位, 全部貶為素人, 禁止入仕,朝廷不再繼續供養。
甭管你祖上有多大的貢獻,該入獄的入獄, 該貶的貶, 雷霆手段造就出驚弓之鳥, 以至於百官看到禁軍就惶惶不安。
與他們相反的是老百姓拍手稱快, 辛辛苦苦供養出一個讀書人可不容易, 都盼著能通過科舉公平公正靠本事入仕, 結果半道被這些人截胡, 怎能不恨?
市井百姓無不拍手叫好,同時也奠定了科舉製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
為了讓此次前來參加會試的學子沒有任何質疑,朝廷還特地開放了查卷通道, 但凡存疑的學子皆可查
卷。
四月初二延期的殿試在臨華殿進行, 前來應試的進士有一百零二人。
這些中了進士的人員算是正式謀得入仕職務。
殿試隻考策問,緊跟時事,因著前陣子出了舞弊案,梁螢特別刁鑽,出的考題就是如何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以及造成的社會影響。
底下的進士們拿到這個考題,頓時心情微妙。
題目看似簡單,但答題也是有講究的,需從各方麵切入。
一百零二人裏各有千秋,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腦袋瓜開動腦筋,替女王陛下解決防止作弊這道科舉的曆來難題。
有人認為可以防止筆跡鑒定,弄出來一個騰抄官,這樣每份試卷的筆跡都是一樣的,可以有效防止考官辨別鑽空子。
也有人認為用隨機的方式分組閱卷,加大考生和考官作弊的難度。
他們這些人是大周朝開國以來的第一批進士,第一批受害者,但同時也是被後世考生罵得最慘的那批人。
為了防止以後的考生作弊,他們真的是煞費苦心。
也隻有梁螢幹得出來這種事。
為期一個多時辰的策問很快就結束,考官收取試卷,由韓二娘姐妹倆親自彌封,交由李疑他們閱卷。
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人操作。
三日後會發放皇榜,公布頭三甲。
殿試閱卷講究卷麵整潔,字寫得好也是加分項。
由李疑他們閱卷評估後,會把自己認為上佳的答卷推給其他人複核,大家都覺得不錯,才會舉薦
給梁螢。
經過這麼一出,梁螢對科舉選拔上來的人員興致大打折扣,這些日她也曾看過考生們的試卷,大多數都陳腐。
這跟他們受到的儒家學識背景有關。
也有辛辣老練頗有見解的,但眼界始終無法脫離封建時代的大環境,離她理想中要的人才差遠了。
她勉強定了頭三甲,剩下的讓李疑他們自行欽定。
原本歡歡喜喜的一場選拔,結果鬧得糟心。
事後梁螢心事重重跟武安吐槽,覺得照目前這個方法篩選人才遠沒有達到她的需求。
武安雖然悟性高,但也始終脫離不了大環境,困惑道:“陛下的意思是用科舉製選拔人才不夠好?”
梁螢背著手來回踱步,說道:“科舉製是好的,不好的是選上來的人迂腐了。”頓了頓,“那些考生明明多數都比較年輕,但做出來的東西沒有一點活力,被儒家那套框得太死。”
聽到這話,武安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你想改革?”
梁螢點頭,看著她道:“現在我們開辦學堂,從娃娃開蒙育人,但我想要培養出來的絕對不是這次會試那樣的人才,阿姐懂我的意思嗎?”
武安沉默了陣兒,才道:“我懂你的意思,就好比以前女戒規訓婦人三從四德,現在要打破陳規,讓他們從小就知道這隻是利他人之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