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時代的鼓點,敲的沸騰(1 / 2)

1980年。夏天。

陳光逸懷揣3000元巨資,躊躇滿誌。

白天,他在深圳各處活動打量,尋找機遇。

晚上,他在租住的12平方米小窩中,埋首伏案,書寫著發展計劃。

陳光逸是一個有想法的人,還曾經是財經小說的作者,對於未來的野心,過去一直隻是埋在心裏。現在他打算製定計劃,付諸行動。

現在擺在陳光逸眼前的是——這個大時代中,做什麼生意都能賺錢,那他究竟該做什麼呢?

先不管了。

用自己的筆,寫下自己的心。

看看自己內心究竟在想些啥,再做決定不遲。

“要創建企業,要創建能夠在殘酷競爭中生存的企業,那麼隻有盈利,不斷的盈利.......”

“如果我有足夠的錢開連鎖商店,先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個100家再說,這100家可能隻有10家業績優良,30家平庸,30家保本,30家虧本。那麼,怎麼辦?關掉90家,保留10家最好的。如此循環,像農民伯伯鋤草一般,在雜草還沒有吸取糧草的營養前,拔掉所有的雜草。”

“......包圍戰略,外國公司聯手在一個城市幾條重要街道開幾個大型超市,就能夠幾十公裏範圍的小生意人沒有生意可做,讓幾千家庭衰敗沒落。如果讓我去麵對來勢洶洶的外資企業競爭,我就打算在一家外資超市周圍開100家小商店,包圍它!同樣可以讓大超市窒息。”

“......如果要搞高科技,就要有10年20年不斷虧本的心理準備。中國商人,很少有人忍得住這麼多年虧本。如果將來我有資本,我打算去做擁有核心技術,擁有競爭力,但是會虧本很多年的企業嗎?答案是肯定——如果我有資格去做.......”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全國各地開赴來到深圳,開赴到蛇口工業區。

他們建設碼頭,建設工廠,建設街道。

就和當年的北大荒一般,一切都從無到有,開始建設........

蛇口工業區,主管叫袁庚,是個能夠與中央領導交流的人。

特殊時期後,鄧老同誌給他平反,並劃給他一塊土地,讓他建設。袁庚選擇了蛇口。

袁庚不懂計劃經濟,不懂體製。

他既是蛇口工業區的政府官員,也是招商局公司的老總。

就這麼一個人,國內經濟學家不屑的人物,能夠給曆史的長河交上什麼答卷,這個年代,誰也不敢肯定。

誰都不敢肯定,但是這時候中央選擇了先鼓勵再看情況給予肯定。

這個鼓勵,就是讓招商局讓袁庚袁老板去總攬蛇口工業區的開發過程!

因為招商局在這個年代,被香港認為是港商,所以,深圳蛇口工業區的一舉一動,都被香港媒體關注著。通過香港媒體的關注,深圳的發展被外界被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熟知.......

其實,招商局可不僅僅是一家香港公司。

一家香港公司,能夠解釋的了招商局的光榮曆史,解釋的了招商局的沉浮?

招商局可是一塊金字招牌,是曆史有載的輝煌名詞。從洋務運動開始,這家公司便已經括約在中國曆史舞台。李鴻章、北洋集團,等等曆史名詞,都能夠與這家公司掛上鉤,在清末民初,她可謂是中國最大的中資財團。

可是,到如今.......

百年曆史的招商局公司,僅僅蝸居在香港一隅之地,曾經的中國第一大公司在國內沒有了立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