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話 十常侍:依附萬歲!(2 / 2)

“哎呀呀...嗚嗚嗚...大將軍要殺臣等,請皇後娘娘為我們做主啊!嗚嗚嗚...”

“是蹇碩勾結董太後欲加害大將軍,與我等無關啊!蹇碩已被我們殺了!人頭在此!”

“從今以後我等聽從皇後娘娘和大將軍驅使,忠心耿耿,不敢有二心啊!”

真是巧言令色啊,但確實有效果。說動了皇後,也就說動了大將軍,不僅因為他們是兄妹,而且十常侍曾幫何家在靈帝麵前說過好話。

袁紹此時又勸何進盡誅閹黨,無奈何進無斷無謀,最終被何後說服,隻殺了蹇碩一人,其餘不究,十常侍又算對一著。

可情勢還是很險惡,何進饒了十常侍,以曹操袁紹為首的大臣武將可不會輕饒他們。十常侍為加緊提升董太後的威權,一日,張讓對董太後說:“何後現在威權太重,您可一麵垂簾聽政,一麵封皇子協為陳留王,封國舅董重為驃騎將軍,再重用我們這些人,大事可圖矣!”董太後聽完十分受用,當即采取了張讓的所有建議。無奈何進掌握實權,先使何後施軟計叫董太後不要參與朝政,卻為董後言辭所拒。後施硬計,鴆殺了董太後。自此,十常侍又是人心惶惶,他們又一次失去了靠山。

張讓等見董後一支已廢,便欲另尋新主為其撐腰。他們又瞄準了何後和何進的弟弟何苗。十常侍一邊賄賂何苗,一邊在何後麵前說好話,就這樣,屠夫出身的何進被十常侍耍的團團轉。幾次鏟除十常侍的最佳時機都被錯過。

後來何進終於聽從袁紹勸告,欲招各地諸侯來京,盡誅宦黨。曹操說:“這是不行的,斬盡殺絕必使範圍擴大,這樣的事很容易泄露出去。所謂擒賊先擒王,抓住賊首,一獄吏足矣!”

何進笑曰:“阿瞞啊,你是宦官之後,當然要替宦官說話了!”

曹操氣的說不出話來,甩袖離席,曰:“亂天下者必何進也!”

所謂樹大招風,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十常侍早已得報,欲先下手為強,從而以何後的名義招何進入宮,埋伏刀斧手趁機殺之,可憐何進屠夫一世,還是死於閹人之手。何進優柔寡斷,反被其害。

筆者認為何進確是無謀無斷,草包一個。這樣的人執掌大權,早晚禍及自身,甚至連累別人。

十常侍為自己的生存做出了最大努力,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們畢竟是寄人門下,既無威信,也無兵權,最終還是被袁紹曹操等大臣盡誅。可這並非依附之術沒發生作用,相反還起到了很大作用,否則十常侍早已被何進誅滅多時了。何進反被十常侍誅殺,這不能不說是十常侍依附之術的勝利。

十常侍的依附之術,關鍵在於相機而動,還是那句話,你可以鄙視他們,但絕不要小看他們。

注釋:

①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公元25年—220年)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

漢靈帝時的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他們玩小皇帝於股掌之上,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征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橫行鄉裏,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在小說《三國演義》裏,十常侍指的是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程曠、蹇碩、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

美籍華人學者唐德剛說東漢十常侍、明末魏忠賢,以及*是中國曆史上三個道德最淪喪的時期。

②靈帝死後,董太後應稱太皇太後,何皇後應稱皇太後。為便於閱讀,作者原文沒做改動,望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