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宰治的創作背景

¤ 不與時人彈同調

經典作品的第一項重要特性——它們是在不同時代產生、出現的書,是舊書。閱讀經典的意義之一,在於這些書不是為現在的讀者而寫的。盡管每一年都有那麼多新書出版,但相較於經典,甚至相較於普遍的舊書,新書太單調,以至於我們不得不讀舊書。

有那麼多新書還太單調?這個論斷來自很簡單的事實:隻要是新書,即使是我自己現在正在寫的這本書,寫作中作者總會很清楚地意識到讀者是誰,因而選擇了想象中可以吸引讀者,讓讀者讀得進去、讀得懂的語氣、形式來寫。於是所有的新書就必然帶上了這種共同的時代腔調,背後有著基本的假設——為當代的閱讀環境而寫的。

不管現在的世界多麼熱鬧、豐富,和人類在曆史上曾經累積過的經驗與情感相比,我們都還是淺薄的。舊書被寫出來時,作者的心中沒有、不可能有我們這樣的讀者,也就絕對不會帶上那種迎合當代讀者的腔調。要“不與時人彈同調”是很困難的,每一代都隻有那種真正的高才,非常敏感、非常特殊的作者,才有辦法依憑主觀努力,擺脫當代的閱讀習慣,去創造出不受當代讀者預期限製的作品。相對地,每一本舊書卻都輕輕鬆鬆就必然具備這樣的性質,作者不需要任何的自覺,不費任何的努力,自然就

寫出了我們這個時代寫不出來的內容。

經典還不隻是舊書。所有的經典都是舊書,卻不是所有的舊書都是經典。經典是經過嚴格淘汰後,僅存留下來的舊書。

時代和社會的變化一直不斷將舊的事物拋擲丟棄,那是極為殘酷的過程。曾經出現、曾經存在過的書籍中,隻有極少數能在殘酷的淘汰後留下來。這不是我們能選擇的,絕大部分的舊書都消失了之後,到我們這個時代,隻剩下寥寥可數的幾本,和不斷產生的巨量新書形成強烈對比。

經典有這樣的雙重性,一方麵來自一個很不一樣的時代、社會,完全沒有要替我們設想、要和我們溝通;另一方麵卻從內容中透顯出一些離開了特定的時空環境條件,還能有效對我們說話,衝擊我們,讓我們感動的訊息。

經典一方麵保留了那個古舊時代的特定性質,另一方麵又有著不受時間變化影響,我們能夠領悟、接受的經驗或思想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