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歐洲投降
東京大屠殺第十一日。天降大雨。
在磅礴的大雨中。從日本皇宮內駛出一列馬車。在最豪華的一輛馬車上,日本仁武天皇及其家眷身坐其間。
馬車是秦皇特賜給仁武家人的。如今日本國已經不複存在。仁武也在強迫下簽下了退位詔書。這份詔書在電台媒體上被反複傳播。
從皇宮通往東京機場的路上已經被清理出了一條禦道,這列馬車由豐俊所帶領的蒙家騎兵親自押送。
仁武依靠在車窗邊,掀起窗簾,最後一次凝望這個曾經屬於他的城市。
入目都是廢墟。大屠殺所留下的濃濃硝煙和刺鼻的血腥味到如今都沒有消散。這場大雨已經下了整整一夜。可依然不能掩蓋這座城市裏散發出的死亡氣息。
破碎的山河,驕傲的秦軍武士。這樣的對比讓仁武悔恨地閉上眼睛。
仁武天皇被秦皇特旨押送鹹陽審判的消息已經傳遍整個東京。禦道兩旁,幸存的日本國民衣衫襤褸地跪伏在路旁,壓抑不住的哀鳴哭泣聲不絕於耳。天空的雨水滴滴落在大秦武士那還彌漫著戰鬥痕跡的鎧甲上,也滴落在日本幸存者的臉上。
哭聲和雨聲,末代天皇的眼神,日本國人的困苦。。。。。。這些連接成一道末日的風景線。
這個場麵,被中華記者和大秦禮部官員全程記錄下來。在以後的日子連續在各個頻道播發。片名就叫《末代天皇仁武的歸途》
--------------------------------------------------------------------
與莫斯科炮火連天的熱兵器戰爭場麵相比,波蘭平原上的戰鬥就顯得冷清了很多。但是其殘忍程度絕對不下於中華和大秦對俄國的滅國之戰。
波蘭平原是東歐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勢平坦,鮮有高山峻嶺。倒是這幾年歐洲環保意識增強,整個波蘭平原上有了連片的人工樹林。麵積大小都不下數百公頃。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人工湖泊。可以說,在這塊東歐最大的平原上,有著所有優質牧場所需要的一切。
同樣,也有著為一切殺戮行動準備的優良地理。
蒙僖帶著大秦最精銳的十個甲等軍團,還有大部分的羽林軍團西進,隆隆隊伍穿行在俄羅斯的領土之上。要說沒有一絲一毫的訊息傳遞到歐洲聯軍耳中這是不現實的。隻是,這次歐洲各國聯合討伐大秦,俄羅斯給歐洲聯軍讓開了道路,而且指定了他們的行軍路線。一旦越出這個路線,就被視為對俄羅斯領土的侵犯。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但蒙僖就沒有這方麵的顧忌,一路倚靠著黑海、裏海,直衝歐洲而去。
歐洲聯軍擔心自己的側翼,所以屢屢讓俄羅斯在西部各州加強兵力配備。可恰恰在這時中華軍和大秦軍聯手攻擊俄羅斯,兵鋒已經指向莫斯科。俄羅斯內部大亂,如何有效調度西部諸州的兵備。這樣一耽擱,蒙僖已經繞道攻進了波蘭。
此時秦軍可以說是兵強馬壯,各支都是強軍,各軍都是唯蒙僖之命是從,如此上下一心,攻守兼備,區區一個波蘭又怎麼能擋得住大秦的鐵騎。
蒙僖派出一支偏師,以秦驚的第八軍團為主力,另以四支羽林軍團為輔佐,全力進攻華沙。幸虧作為歐洲大軍的駐紮地,波蘭並沒有將所有軍事力量投入對大秦的征伐中。而且歐洲聯軍由於軍隊過多,俄羅斯劃出的行軍路線又少,所以綿延前進,以波蘭、捷克、瑞典等國為首的後軍二十萬人還沒有離開波蘭太遠。於是一紙調令,華沙先將自己的軍隊調回來守衛國土。
這也從根本上導致了歐洲聯軍的崩潰。
蒙僖這個大秦忠武王的赫赫武威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每個國家的情報科裏關於蒙僖的資料就有電話簿那麼厚。對於這個出身名將世家,又擅用騎兵,喜好以暴製暴的大秦王爵,歐洲各國都保持了最高級別的畏懼。
於是一聽說波蘭回軍是為了抵抗蒙僖。歐洲聯軍也立即回撤。結果。就在波蘭平原上碰上了已經恭候良久的蒙僖。
蒙僖以七個甲等軍團為主力,分別散布在歐洲聯軍的東麵,又以羽林軍團阻擊歐洲聯軍的北麵。按照蒙僖的指示,全軍根本不吝嗇彈藥。對於歐洲各國聞風喪膽的大秦箭陣,蒙僖更是一次性讓他們見識個夠。隻要歐洲聯軍逼近,大秦軍先是一陣炮轟,然後就是鋪天蓋地的箭矢阻擊。然後鐵騎四出,直衝敵陣。一般這時,歐洲聯軍已經潰散。剿殺一陣之後步兵出陣再行追擊之事。整個戰鬥過程猶如一台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沒有一絲一毫的地方出錯。
蒙僖也不擔心自己的後勤儲備。彈藥從波蘭的軍火庫中繳獲良多,而箭矢,嗬嗬,波蘭平原森林無數,伐木造箭就是了。反正羽林軍團也可以充作後勤部門使用。
起初,歐洲聯軍數次衝陣都被蒙僖這套精密的打法打退,而後他們發現蒙僖似乎並沒有馬上和他們進行決戰的意思。於是也安穩地紮下營寨,修建壕溝,陣地。準備和蒙僖打一場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