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將 第一百四十三章:青川青陽(二)(2 / 3)

終於他拚著又肋下一處深可見骨的傷口又劈死兩個死士。卻被另一邊一個被打落兵器的人一腳踹翻,他的頭重重摔在了鐵籠之側,額頭上也開始留下涔涔鮮血。

剩下的死士也可謂是一片慘狀,除去兩人還保持著戰鬥力外,剩下活著的三人,莫不是斷手斷腳瞎眼之輩。

可結局已經清晰可見,那滄瀾奴隸被額頭上不住的鮮血掩住了眼睛。他站起身來的一刻,竟是已經分不清敵人站立的方向。

剩下的兩個黑甲死士也不敢掉以輕心,他們像豹子一樣隱秘著自己行動的聲音。每一步都如死神在向滄瀾奴隸悄悄靠近。

場外一直持續的歡呼叫好在這一刻也不知為何寧靜了下來,不少人臉上有著緊張的神色。誰也說不清那究竟是惋惜還是沉醉。不管如何,今日算得上是他們身處帝都難得看到的精彩戰鬥。

金手老劉並不緊張,這場戰鬥進行到了這個地步,他南市第一奴隸販子的招牌算是已經保住。隻可惜和最初預料的一戰成名尚有些距離而已。他不由看向最初對這個奴隸起了興趣的耶識燕,這位寒嶺族少族長似乎在猶豫什麼。

就在場外一群人抱著各種心思和看法之時,一陣騷亂排開了安靜的人群。一個渾厚的聲音從外場迅速靠近,所喊的內容讓最前方的貴族和奴隸販子都皺起了眉頭。

“停止爭鬥!都給我停止爭鬥!”

就在這聲話響之後,一道羽箭劃破空氣倏忽而至。直入籠中,阻住了兩個躡手躡腳前行的死士。滄瀾奴隸聽到箭聲猛地回過頭來,用模糊不堪的目光勉強看著最後兩個敵手。

“何人如此猖狂?”金手老劉見自己的場子被人橫衝直撞不由怒道。今天碰上了耶識燕這二世祖已經算他倒黴,沒想到還有人要在他的場子上橫行無忌。

那射箭之人漸漸從散開的人群中顯身出來,是一個中年將領。他的身後跟隨著三十餘騎。似乎都是軍中人物。

這股氣勢讓金手老劉泄了幾分氣,待他看清了來人麵容之時。有些不悅道。

“呼延將軍?您不是在前線麼?如此興師動眾,難道就為了來砸我老劉的場?”

來者原來是青川族的將領,原本鎮守七城的副都督呼延照。按說以他邊軍大將的身份金手老劉也不敢對其冷嘲熱諷,隻是前陣聽說了前線慘敗之事。金手老劉暗自猜測這位大將回京恐怕不是來吃什麼好果子的。

再說台下還有以為真正的貴族,今日攪了那位的雅興,隻能算是這呼延將軍不長眼。

果不其然,耶識燕見最後的決鬥被這個青川族的將領打斷,麵色不善道。

“此地乃是青陽,這位將軍似乎有些不懂規矩?”

騎在馬上的呼延照還沒來得及回答金手老劉的問題,聽得耶識燕問話不由麵色一變。他方才可沒有注意此地還有這麼一個難纏的主,不由低頭笑道。

“原來是耶識少族長,末將方才莽撞了。”

“僅僅是莽撞?”耶識燕冷笑道。

“方才所為,末將不過是執行軍令而已。還望少族長海涵。”

“軍令?”穿著狼皮大衣的少族長皺了皺眉道。“奴隸角鬥乃是我四族傳統,你到此地執行哪門子軍令?”

呼延照沒有回答耶識燕問話,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從他身後騎著馬行過來的兩個年輕人。其中一人此時並未身著盔甲,看起來不過是一個路過此地的商人。

耶識燕並不會把他當做一個商人,隻因為寒嶺族少主認識和他並騎前行的那個清秀文士。

“柳淺?你也回來了?”

“難得少族長還記得在下。”那清秀文士不帶感情的笑了笑。

“忽安族長麵前的紅人,誰敢不記得。”耶識燕回以冷笑。他看向柳淺的眼神竟是帶著不易察覺的忌憚,也不知道在他橫行青陽之時,是不是曾吃過這位首席元老帳下幕僚的虧。

“是你下的命令?”耶識燕問道,他想起柳淺前陣子還有一層監軍的身份,“柳淺職位低微,哪裏能號令呼延大將軍。”清秀文士依舊笑道,側身又看了眼同行的那個男子。

“是我。”那男子平靜道,兩個字讓耶識燕明白了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我能指揮得動呼延照,那個滄瀾奴隸是我要的。

“在下伯河。”

那男子似乎覺得自己說得不夠透徹,又補充了一句。然而就是這一句話,像是落入平湖的石頭,一瞬間在人群中激起了無數的議論。

或許用嘩然來代替議論也不為過,若是放在大半年前。或許青川上下還沒有幾個人聽過這個普通的名字。然而從赤勒城之戰開始,整個青川都開始為這個名字而驕傲起來。

伯河都統率領七城軍夜襲大敗滄瀾葉炎部,伯河都統火燒滄瀾大陣滅敵將吳駿…還有,伯河都統領兵百萬困滄瀾與赤勒城逼敗靖川將軍君天離。

幾乎每個月都有這樣振奮人心的消息從前線傳來,自覆瀾大元帥艾陌歸老以來一直被敵國嘲笑空有勇武毫無韜略的青川帝國終於迎來了一個運籌帷幄的將星。

而前陣子傳來的消息讓所有青川人都陷入了沉默,伯河大軍在赤勒城下兵敗如山,數十萬將士死在了幽玄戰場之上。

這可謂是青川立國以來最大的敗績。締造敗果的卻也正是這位不世出的將才。這種糾結的情緒此刻無疑正展現在青陽城中這些圍觀的各個階層的人臉上。讓他們想起來民間近來不知何人興傳的一句話。

正所謂,成也伯河,敗也伯河。

耶識燕臉上表情同樣的複雜,他猛然想起來前一陣皇帝陛下和父親下過的一份召返令,向來對他知無不言的父親對於這封聖旨下達何人卻也閉口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