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將 第一百五十一章:朝野公堂(二)(1 / 2)

樞密院正堂之中的幾個人沒想到這次休堂會如此之久。久到三位禦史岸上的磨開的墨汁都開始有了幹涸的跡象。莊嚴而靜謐的樞密院才被一聲聲讓人震驚的喊話打破沉寂。

“耶識翰元老駕到!”

“戈赫元老駕到!”

“帖木兒元老駕到!”

“圖耶元老駕到!”

這一聲聲高喊猶如震雷一般回響在樞密院正堂之上,三位閉目養神的禦史臉上露出驚愕之色。在他們慌忙起身之前,堂後三位樞密使去而複返。像是早就得知了消息一般快步走出堂外迎了上去。

“見過三位元老!見過親王大人!”

一聲聲相迎拜見之聲響起,堂內三位禦史終於回過神來慌忙跟了出去。堂中唯一不動的隻有伯河。在聽到那一個個高高在上的名諱之後,他忽然苦笑自語道:“沒想到耶識燕那家夥,還真是死了…”

就像所有人都知道夏日裏的烈陽多麼明亮一樣,所有的青川人都知道元老會在這個龐大帝國裏擁有怎樣的地位。

自從青川,寒嶺,陌野,峰族四族會盟以來,元老會的製度便應運而生。四族之中皆有兩位元老入選元老會,加上青川皇帝。整個帝國的決策便由這九個人用最簡單的投票決議來議定。

這樣簡單的決策架構在保持高效的同時,也充斥著巨大的權力意味。每當這些人聚在青陽城裏那座黑塔之中的時候,整個帝國都會因此震動。

元老會有一條天下皆知的章程,上麵寫著:夫天下政令,元老會出!所動千戶者,三元老議!所動萬戶者,五元老議!所動天下者,九人齊議!

這樣一條章程讀起來並沒有律法上的嚴謹意味,甚至可以說是籠統至極,可是從青川立國以來,所有足以影響整個帝國運轉的政令沒有一條不是出自於元老會之手。也正是因為這樣簡單而暴力的決策形式,這些來自四族的元老同時出現之時,無一不是代表著有驚天的大事正在發生。

如今在這樞密院中,在青川大都統回京述職接受監察的時候。竟是有四位身處元老之位的突然駕臨。這等局麵…可謂是十餘年來僅見。

當突然駕臨的四位元老和三位樞密使簡單照麵之後,堂外的士兵早就在堂內布好了桌椅。那三位樞密使沒有回到那塊書寫著“威震四海”的漆金大匾下。而是在原本的審議席下站著等待。

四位元老一同走進了正堂,他們與站在堂中的伯河擦肩而過。沒有人回頭,也沒有人和這位青川大都統說上一句話。

寒嶺族元老耶識翰與青川族元老圖耶徑直走到了正席,陌野族元老戈赫和峰族元老帖木兒亦是走到了兩側席位。四人同時落座,三位樞密使方才跟著坐了下去。

三位禦史台的禦史見狀也恭敬的回到自己的席位,三人正欲落座。堂上忽然傳來一句平平淡淡的話:“三位禦史大人還是先行回去休息吧。”

三位文官往下落座的姿勢僵硬在了半空,最初那名替伯河開口說話的禦史愕然地看著堂上那位說話的元老,眼裏盡是不可置信的目光。

那個說話的元老大人已經年近花甲,可是不知為何,已經有些年邁的他身上竟是穿著有些肅殺的狼皮大衣。

他開口所說的話如同這身狼皮一樣肅殺,那位禦史一眼看過去便又下意識低頭。

他低頭看著紙上才寫上聊聊兩行的字跡,心底歎息了一聲。

“下官告退。”三位禦史沒有違背堂上那位老人的意願,開始收拾桌案上的筆墨。

“三位直接回府便好,這裏的東西還是交予樞密院吧。”那位元老又開口道,那三位禦史收拾的動作又僵硬地停止下來。三人將頭埋得更低,再度朝著堂上行禮道了一聲告退。

這一幕帶著強權意味的插曲就這樣在帝國軍機要處裏上演,整個場間隻有唯一的一個觀眾。

站在堂中的伯河沒有說一句話,也沒有露出任何表情。在三位禦史從堂中走出去後,他隻是輕輕抽開了自己身後的座椅,往一旁挪了開去。

麵對堂上新至的四人,他隻能用這種方式表達一下對元老會輕微的敬意。

“堂下可是伯河?”待到伯河完成了這份看起來並不深的敬意之舉後,身著狼皮大衣的元老身邊一位麵上無須的中年元老冷冰冰開口問道。

此人名為圖耶,乃是青川族除忽安之外另外一位元老,此時他能坐在與耶識翰平起平坐,自然也表明了他在元老會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是。”伯河在這位青川元老的問話後拱手答道。

“我與三位元老代表元老會之意,監督樞密院會審幽玄大敗一事。你可有異議?”圖耶淡淡地看了一眼堂下的大都統,此時正有一名將官從堂外端上了熱茶。圖耶接過茶水吹了口氣,忽而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