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匈奴人雖然有放守衛,但早就在麻藥的藥力下睡著了。在周密的安排下,匈奴人全部被殲,一個也沒有留下。
後來又有兩股小股的匈奴人前來,雖然他們中有人發現了地下的地道,但是建造地道的時候,作為領導者的那一個連的官軍早就考慮到了這種萬一的情況,在地道中也設置了大量的工事和陷阱,令貿然進入地道的匈奴人全部飲恨。
在這個時代,地道戰絕對是非常先進的戰術,以匈奴人的技術手段,很難破解這種戰術。穀嶺鎮地道戰的成功,極大的激勵了北方邊境其他地區的匈奴防禦力量,在凡是合適采用地道戰戰術、而又有可能受到匈奴劫掠的地區,幾乎都借鑒了穀嶺鎮的經驗,開挖出了大量的地道。這些地道的建立,令當地人民即使不能消滅匈奴南下力量,至少也能保證人員和物資不被殺死或掠奪。
後來隨著國家經濟的蒸蒸日上,這些邊境地區也修建起了高聳的城牆。但是在城池以外的村鎮之地,地道,仍然成為了對抗匈奴人的主要手段。
當我得知了這種情況以後,卻是非常高興。沒想到我在軍校裏推行的類似後世的軍隊思想教育,不僅造就了一批“人民子弟兵”,還借他們的手,把“地道戰”這一經典戰術給提前發明了出來。我以前卻是沒有想到,還可以用這一招來對付匈奴人。人民戰爭的力量,果然是無窮的。我親自下旨,鼓勵邊境地區采取這種戰術,並發表檄文,高度讚揚了穀嶺鎮上軍民的功勞,並給那支官軍頒發了獎章。
另外,我也重新頒布了邊境地區的民團組建條例,對邊境地區民團的訓練、武器裝備、戰鬥目標等都做了詳細的規範,幾乎就是一部法律了。隻是之所以沒有做成法律,是因為隨著目前的形式,匈奴人要不了多少年就再不能成為大漢的威脅,與其到時候費事的廢除此法,倒不如當作一個臨時條例進行執行。
地道戰的展開,幾乎徹底的斷絕了匈奴人南下劫掠的步伐,將整個曆史帶向了另外一個未知的方向。
如今的北方草原上,匈奴人的日子過的可比曆史上差多了。堡壘戰、地道戰,匈奴人被大漢層出不窮的戰術徹底堵死在了草原之上。不過由於大漢全麵展開了對草原部落的貿易,那些流入匈奴部落的大漢物資,也緩和了雙方的矛盾。隻是此時,軍臣單於等匈奴高層,雖有心展開一場對大漢的大規模戰爭,重新奪回雙方對抗的主動權,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諸多原本聽從匈奴主部落號令的小部落,此刻在大漢的經濟攻勢下,已經有些離心,而東部草原上,以丁胡部為首的部落聯盟,這幾年來實力極速壯大,收編了許多小部落,竟然一舉成為了草原上的又一支雄鷹。雖說現在匈奴主力部落還能壓住他們,但假以時日,那支部落聯盟必然會成長為能夠與匈奴抗衡的草原霸主。有他們牽製,匈奴人也不敢輕易發動對大漢的戰爭。
最大的反對聲,反而來自對大漢恨之入骨的中行說。他認為,大漢國力本就強過匈奴十倍,而近年來漢皇雄才偉略,更有天降祥瑞助之,為他帶來了無數仙種作物,令大漢國力再翻一番,匈奴若盡全力南下,初期或可取得優勢,一旦大漢調集全部國力反戈一擊,匈奴必敗,那時草原上依附於匈奴的部落將立即分裂,匈奴勢必要陷入亡國的境地。
由於中行說在匈奴內威望很高,是少有的智者,所以他的意見獲得了單於的采納。同時中行說也向軍臣單於提出,匈奴應該想辦法找好後路,日後大漢再強盛下去,必定會向匈奴主動開戰,而匈奴也隻有必敗一路!
軍臣單於能當上單於,自然不是傻子,馬上就明白了自己麵臨的窘境。當他問及有何良策時,中行說卻獻上了一份地圖。據說這是大漢皇宮內收藏的地圖,乃是當今大漢皇帝得仙人指點,得到的一份當今寰宇之地圖。地圖上顯示,在北方草原西邊數千裏的地方,跨過那片大沼澤,是一片廣袤肥沃的草原,那裏氣候溫和,草場茂密無垠,在地圖上標稱是“流著奶和蜜”的土地。
俗話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軍臣單於立即派遣一支人馬,按照地圖上的標識,繞過西邊的那片大沼澤,準備探查一下那地圖上的說明,究竟是否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