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條高檔道路的造價確實不菲,若不是使用了大量免費的匈奴俘虜來充當勞工,花費恐怕還要更大。其他地方大量新修的道路檔次自然不會那麼高,不過在這個時代也算是很不錯了。由於這些道路的修建並未強拉民役,而是全部以招募工人的方式建造,不但沒有擾民,反而也都帶動了經濟的發展,隻是朝廷多花了不少錢而已,但又都從經濟發展而帶來的稅收增加中賺回了大半。
道路網的逐漸完善,令各地的財貨能夠快速流通,不僅開始打破地方經濟與小農經濟的格局,還促進了朝廷稅收的增加。稅收的增加,反過來繼續投入到道路建設中,又形成了良性循環。日後若是技術成熟,建立起了鐵路,這種循環還會持續加快。
不過新興的經濟發達地區,還局限於長安——洛陽一線、關中平原、中原地區幾個大城市輻射地區、以及齊魯之地。長江以南根本就不在我的掌握之中,各諸侯的封地也是如此。這些地方朝廷的政令無法有效執行或幹脆無法抵達,所以已經被遠遠的拋在了朝廷直接管轄地區之外。
雖然各地的稅收不斷上漲,但朝廷的財政一直保持著少量的赤字。實際上朝廷把錢都花出去,讓錢幣參與社會流通是有好處的。當然要花錢的地方確實很多,基礎建設、軍事、教育、新技術推廣,哪個不要花錢的。不過我把皇室的花費大大的裁剪,令朝廷的經濟壓力始終處於比較小的水平上。我看過曆代封建王朝的財政記錄,發現光皇室的用度支出,往往就超過整個朝廷收入的一半以上。皇帝一個人就把錢用的差不多了,朝廷哪裏還有餘錢幹正經的事情?目前皇宮內的宮女已經被我縮減到了二百多人的規模,保證每個人都有充足的工作可做,而不是養一群吃閑飯的人。至於宦官,也就是俗稱的“太監”——當然那是元朝以後才這麼叫的——隻剩下二十來人,隻負責管理皇宮內務。這種不男不女的人,我遲早要讓他們都從皇宮裏麵消失,但不是現在。
略微估計一下,如今大漢的經濟總量,已經稍微超過了唐朝全盛時期。當然這隻是我的個人估計,不過應該差不多了。首先盛唐時期,很少聽說百姓有挨餓的,這個我已經依靠新式農業做到了。而唐朝是一個封建農業國家,這一點已經是它的頂峰。但我不同,我還發展出了初級工業,雖然十分的初級,連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水平都未必達到,但好歹也算是有了,至少水力紡織機已經開始小規模普及。隻是現在人口數目還不及盛唐時期,所以不敢把經濟水平估計得太高。
對北方遊牧民族的貿易規模如今也是越來越大。每年光蒸餾烈酒,就能在北方草原上賣出上萬個陶缸。《孫子兵法》所說的“上兵伐謀”,我已經用經濟攻勢做到了。不用一兵一卒,如今北方草原上,除了匈奴主力部落以外,其他小部落都已經成為了大漢的經濟俘虜。他們吃的、穿的、用的,幾乎都是大漢出產的東西。特別是大漢邊境防禦大大增強後,到大漢境內搶劫已經變成了超高風險的事情,這些部落也隻能走邊境貿易交換來得到自己所需的物品。這樣他們更被牢牢的綁在了大漢的經濟戰車之上。
特別是東北方草原的丁胡部落聯盟,因為與大漢結成了秘密聯盟,在貿易中得到了許多好處,實力迅速壯大,已經跟匈奴主力部落間發生了不少的衝突。在他們的幫助下,大漢已經將尚未發展強大的烏桓和夫餘部落清理出了東北地區,並在東北地區修築起了很多城寨,以示占領。東北地區新占領的土地,被新命名為“遼州”,定首府於後世哈爾濱之所在,仍然起名“哈爾濱城”。同時大漢也大大的加強了對幽州地區、尤其是朝鮮半島地區的控製。朝鮮離日本頗近,隻要能盡取其地,作為日後登上日本的跳板,日本島就已經半個裝進大漢的口袋了。
台灣島目前已經有了少數移民。這個時代的漢族民眾冒險意識還是比較強的,我隻是宣布了一下在台灣移民的優惠政策,比如土地隨便圈占,能圈多大就都都歸圈占者所有,先到先圈。台灣氣候良好,土地肥沃,正適合農業開墾。去台灣的船隻一個月起初隻安排了一班,沒想到居然不夠用,要兩班才夠。如今台灣島上已經有了兩個小小的城鎮,那裏的移民日子過的據說還不錯。另外海南島也被列入了開發計劃,雖然最初它被定義為罪犯的流放地。隻是台灣海峽和瓊州海峽靠大陸一側的土地,尚未歸朝廷管製,故乘船前去要走許多冤枉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