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廷一道接著一道的削地令,在削減藩王實力的同時,給各地諸侯帶來的心理上的震撼是空前的。各王或明或暗地都有著動作,看著知客送來的文書,裏麵寫的無非就是某某王在什麼時候私下會見某某王,哪個王私下鑄兵,擴軍等等,和我想的差不多,也許我們淮地三藩說不上秘密的會晤也作為情報放在其他各王的案頭吧。想到這裏,不禁莞爾。
天下諸藩就屬齊藩最盛,一門同時封王七人,坐擁甲兵數十萬,城池七十餘座。當年高帝因齊王肥雖是長子,但庶出,不能繼承皇位,為了補償這個大兒子,“凡能齊言齊語者,皆與齊王”。為齊藩的強盛是奠定了基礎。在誅殺諸呂的過程中,又是齊藩中已故城陽王,原朱虛侯劉章,已故齊王劉襄聯合眾大臣內外舉事,立下奇功。本來劉襄最有資格即位,後卻因為齊王襄母舅駟鈞“入虎戴冠,行為暴虐,害勳親,危社稷,若齊王即位,鈞必專政”為由剝奪了齊王襄的入住未央宮的機會。這理由未免牽強,雖主上榮寵,但是齊藩各王因此向來不服漢廷。
除了齊藩,就是吳國,擁有大小城池五十餘座,甲兵二十餘萬。劉濞早年隨高帝平原淮南王英布的叛亂,後應當時吳越之地民風彪悍,自己幼子未長成,所以就分原荊王劉賈之地之東為吳國,西為楚國封自己少弟劉交為楚王。故吳王太子劉賢當年入長安覲見,與當今皇帝陛下因事起了爭執,當時景帝還是太子,一是憤恨竟失手打死吳太子。後文帝送吳太子靈柩回吳,劉濞不受,悲恨交並,不願收受,且怒道:“方今天下一家,死在長安,便葬在長安,何必送來?”從此,吳王劉濞心存願望,不守臣節,驕倨無禮。文帝既沒,景帝即位,劉濞為子銜恨,更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放眼天下,還有諸如趙國,楚國這樣的強藩,我淮地三國本是一體,雖較這幾個強藩來說實力稍遜,不過合軍也可得近十萬眾,城二十餘座。
再加上北麵匈奴時不時的犯進,牽製朝廷重兵,漢廷此時削藩風險很大啊!我不禁為朝廷擔起心來,一旦朝廷削藩失敗,天下黎民就將陷於水火之中,後果不堪設想。
想到這裏,不禁微皺劍眉,麵色凝重。這時,父王拍了拍我的肩膀,卻對身邊說,
“李牧,趙克,路上好好保護太子!”父王吩咐道。
“諾”,兩個侍衛不知道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冒了出了,齊聲回答父王的話,再仔細一瞧,不就是上次在書房外攔我的那兩個。不錯啊,原來我們淮南王府還是有些門道阿。想那麼多幹嘛,到了吳郡見了劉濞在說,側身說了句:“上馬”。
拜別父王,帶著兩人騎著馬飛馳而去。“劉濞,我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