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想得對不對,對的,做個稱霸一方的軍閥,弄個皇帝來確實是麻煩。而曹操呢,雖是個割據一方的軍閥,他思考的卻是如何統一天下,他是站在一個皇帝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的。要號令天下,要凝聚人心,讓天下人都承認他曹操,這皇帝就很重要了。這就叫眼界越寬,境界越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所以,我們在做工作時,如果隻把眼光盯著工作本身,隻滿足於把手頭的工作做好,那你很可能就永遠隻是做這個工作。你必須要試著用你上級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工作。
我的這一工作,對整個全局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如果我是領導,我希望這工作做到什麼樣的地步?我在哪個方麵努力,會對全局產生積極的意義?經過這樣思考後做出來的工作,領導肯定會滿意。當你的方案被領導否定,先不要埋怨領導有眼不識金鑲玉,而是要想一想他的層次和需求,我的方案裏有沒有切合他最迫切關注的那個點?長時間站在領導的角度上看待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領導的思維,這樣距離你當領導也就不遠了。
二是用三年後的眼光來判斷。曹操把漢獻帝迎到自己的根據地,等於是拿自己的稅收來額外養了一個中央政府,吃虧不吃虧?從眼前看,當然是吃虧的。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卻是要慢慢地體現出來的。
曹操的過人之處,就是他站在三年後甚至更遠的未來來分析判斷現在。他看到了把漢獻帝控製在自己手裏,會給以後稱霸天下帶來不可替代的優勢,這樣一比,眼下多養個千把人,又算得了什麼呢?
有句話,叫作“你現在的生活是你三年前決定的”,那麼,如果你現在能用三年後的眼光做決定,那你三年後的生活豈不是高出了別人一大截?道理就是這麼的簡單。人站在當下角度看問題,會存在很多局限性。而從高處和長遠的角度看,很多事會變得簡單而清晰,你的思維也會擺脫當前身份的局限,實現更大的突破。這就叫“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三是延遲自己的滿足感。這話聽著有點費解,能開心為什麼不開心呢?為什麼要把滿足感往後推呢?還是說曹操的事吧。袁紹在自己的地盤上就是土皇帝,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爽不爽?當然很爽。曹操呢,迎來漢獻帝,等於給自己找了一個名義上的爹。盡管他是實際上的一把手,但表麵功夫還得做,還得走程序請示彙報,還得把漢獻帝當作老大,煩不煩?
當然很煩。但曹操借著漢獻帝這塊牌子,占足了便宜,最後把袁紹滅了。
袁紹一家全都死光光,他曹操做了太上皇,兒子曹丕取代漢朝做了魏國的皇帝,這時候再看看,到底是誰更爽呢?這就叫延遲自己的滿足感。是延遲,不是不要,延遲等來的,是更大更高的滿足。
就是說,把自己的目標設得大一點高一點,眼前這麼點的薪水、辛苦都可以犧牲,為的是幾年後更大的滿足。
“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大學畢業後加入酷訊,第一年是一個普通的工程師,第二年就負責一個四五十人的團隊。他說,我成長得這麼快,不是因為我技術最好,更不是我有經驗。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工作不分你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隻要能幫助解決,他都去做;第二個原因是,做事不設邊界。他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這樣做,可能不大容易獲得滿足感。但張一鳴說,在此過程中,你會變得更有耐心,標準更高,目標更大,做事更從容專注,不計較眼前的利益,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對一時的成功看得淡,對短暫的失敗不恐懼。最後的結果,恰恰是成長
得最快,笑到了最後,成為一個事業和生活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