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眾人的談話,以及母親的指點,袁譚對席間眾人的親戚關係也了解了一些。
袁紹之父袁逢,在袁紹很小時就已過世,袁逢有兩個弟弟,分別是在朝中做官的袁隗,留在汝陽的袁列。袁逢有三子,長子袁紹,次子袁術,三子袁胤。袁隗有一子一女,隨父親留在洛陽。袁列有兩子,袁基和袁閎,剛及弱冠之年,尚在家中求學。
今天袁譚在桌上見到的,就有叔公袁列,二叔袁術,三叔袁胤,四叔袁基,六叔袁閎。當然了,還有幾個嬸嬸。就像四叔袁基,雖隻有17歲,可已有四房老婆了。
“太陽啊,沒成年娶妻也就罷了,還一娶娶四個,你丫的要湊一桌打麻將啊。你就不怕以後不舉?”袁譚對四叔的作風相當有意見。
“本初,當初你去渤海任職,就是為了能讓你在地方上好好曆練一番,此次回家,你二叔可能打算把你調到洛陽去幫他。你可要做好準備,莫要讓你二叔失望啊。”袁列在席間言到。
聽到這話,袁紹先是一愣,想了一會才說道:“三叔,二叔的栽培之情紹心領了,但母親剛剛過世,紹不敢也不能不遵循禮製,所以打算在家中為母親守孝三年。”
頓了一下,袁紹接著說:“父親仙逝時,紹尚年幼,不能為父親守孝,紹深以為慮,故而紹打算為亡父亡母一同守孝六年,已盡為人子者之心。”
在東漢,雖有為父母丁憂之禮,但真正做到的很少,往往就是走個過場,就像朝中的官員,父母仙逝,也就守孝幾個月,然後就不了了之。畢竟朝中做官凶險,一旦離開朝廷數載,保不齊就會把官丟了。故就已忠孝不能兩全為由而躲過去。
“本初,你可要認真考慮啊,這畢竟關係到你以後官場的仕途啊。”袁列沒想到袁紹會是這種回答,非常驚訝,不僅守孝,還要守孝六年。朝中一日三變,六年之後,誰知到還有沒有這種好機會啊。
“三叔,我心意已決,請您不要再說了。”袁紹堅持的說道。
“是啊,三叔,大哥既要全人子之禮,您就成全他吧。”旁邊的袁術也在一邊幫腔。
袁列見袁紹心意一定,便不好再勸什麼,隻得說道:“那好吧,我會把你的意思轉告給你二叔的。”
“三叔,術自覺已經學業有成,且今年郡裏舉我為孝廉,故術願去洛陽幫三叔,為家族爭光,為國家出力。”袁術毛遂自薦。
袁列淡淡的看了袁術一眼,想了一下,說道:“此事且再容商議。來,讓我抱抱我的孫子。”袁列轉移了話題。
袁譚知道這個老者是在場諸人中身份最高的,當聽到袁列說要抱他,袁譚就非常乖巧的叫道:“叔公抱,叔公抱。”
聽見小孫子的話,袁列高興極了,忙從兒媳手中小心的接過袁譚,笑道:“來,給我,讓我抱抱我的孫子。”
“告訴叔公,你幾歲了?”
“譚兒一歲了。”
“好,好啊,本初生了個好兒子啊,此子天資聰穎,日後必成大器。”袁列高興的對袁紹說道。
不管什麼時候,總會有些不開眼的人出來攪局,就像今天,原本其樂融融,可偏偏就有個欠抽的人出來找抽。
這不袁術就當了這個不開眼找抽的角色。
本來袁術就因自薦不成心裏不順,現在見眾人都圍著袁紹的兒子轉,那心裏就更不痛快了。
“小時聰穎,長大後,未必還如此。”某人不和諧的聲音飄到了眾人耳中。
一桌人聽見這話,都靜了下來,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我把你個找抽的,你丫的沒事出來叫換什麼啊。”袁譚聽見袁術的話,心裏罵開了,要不是為了表現的像個好孩子,再加上自己說話還不連貫,袁譚才沒罵出口。不過,袁譚腦筋一轉,一個念頭就浮了上來。
“叔公,二叔……小時候……很聰明吧。”袁譚斷斷續續的問袁列。
“啊……”眾人聽到這話,對望了一眼,隨即看向袁譚。
“哈哈哈哈”眾人小作一團。而始作俑者則非常無辜的玩著叔公的長胡子。至於袁術嘛,早就羞的麵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真天賜我袁家麟兒啊。”袁列興奮的說道。
從此,汝陽都知道了袁家出了個天賜麟兒,當然,還有一個小時候“非常聰明”的袁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