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們也能看到,人生教育本來應該在人生啟蒙階段完成,例如中國有所謂“啟蒙學”,而現代社會,由於學校教育的嚴重傾斜,人生教育的內容,不得不變成成功學的成人教育,等於是給成年人補一補早該完成的最基礎的課。西方社會是沒有辦法,中國又何必徹底毀掉傳統的人生教育呢?如今,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大講《三字經》,曾經,那都是中國社會小孩子的必讀課,哪裏用得著一個大學教授向成年人來講這個人生入門的內容?
從這個意義上說,僅僅從教育如何做人這個角度,中國人近百年來,徹底拋棄傳統,刻意割斷自己的曆史,造成曆史的斷檔,如今又撿回卡耐基之類膚淺的人生教育,實在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當然,我們也可以往好處想一想,畢竟現代社會與中國古代社會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中國古代的人生教育內容,也有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的地方。卡耐基的人生教育似乎與現代社會結合得更緊密一些,這也可以算卡耐基成功學能夠在現代社會獲得成功的原因。但是,不管怎麼說,卡耐基成功學的人生教育,依然是膚淺的、缺乏係統的。中國人真正要解決人生教育問題,更應該讓自己的傳統與現實結合,使傳統的人生教育像猶太人那樣,在現代社會重新煥發生機,而不僅僅是把卡耐基的那些隻言片語當成人生經典。
卡耐基成功學被廣泛接受的另一個社會背景是,在他的那個年代,美國正處於最興旺的曆史發展時期,正處於難得的曆史上升期,各個社會領域,成功的機會比比皆是,社會現實與成功學的人生教育互相呼應。雖然我們無法準確判斷,兩者究竟誰是因誰是果,但至少,它們的確同時出現,從而迎合了社會大眾的某些普遍心理。這也帶來了成功學的一個悖論:人人都能成功嗎?麵對這樣一個悖論,我們首先感到疑惑的是,在成功學範疇中,究竟什麼是成功?
卡耐基作為成人教育的成功學,離開了人生教育這一塊,一旦落實到“成功”的具體內涵,立即就顯得含含糊糊。在卡耐基的年代,“成功”似乎還可以勉為其難地說成是:自己設立目標,然後實現這個目標。因為,那個年代,美國社會的確還有很多新興領域亟待發展,這個說法還能得到一些印證。在卡耐基之後,所謂“成功”日益集中地指向唯一的東西,那就是發財。其實,這種特點在卡耐基時代已經出現。卡耐基時代“實現個人目標”的成功,可以是當上了作家、畫家、企業家、律師、醫生等,都算實現了個人目標。但事實上,它們隻是發財的不同手段而已。卡耐基時代成功手段的多樣化,掩蓋了發財這一共同的本質。而卡耐基時代過去後,這個本質日益凸顯在成功學的第一線。
那麼,人人都發財的成功,可能嗎?
前幾年,有一個從美國留學回來的朋友向我身邊的年輕人介紹說,現在有一本美國最新的書非常時髦,有誌於盡快獲得發展的年輕人都應該讀讀,因為,幾乎全美國的CEO都在讀這本書。這本書叫做《從優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與另一本《基業常青》互為姊妹篇。這是一本狂妄的書,在成功學的道路上大步邁進。這本書的作者指出,“成功”已經成為人們的障礙,安於“成功”,已經阻礙了人們向卓越(Great)的追求和發展。當時我正好出差,在飛機場買了這本書,很快看完了。當我回到辦公室,年輕人向我提起這本書的時候,我不至於一無所知。我對他說:如果一個人告訴你,按照他提供的辦法,你就能成為拿破侖,你信嗎?哪怕拿破侖親自給你上課,哪怕你天天跟在拿破侖身邊,成為拿破侖最可靠的親信,你也未必能成為拿破侖。那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之輩教育你如何成為拿破侖,會有什麼結果?
《從優秀到卓越》這本書,除了教人成為頂級卓越的CEO外,還教人如何將一個企業做到世界一流企業,並且永葆青春,永葆活力,成為百年興旺的常青藤企業。我繼續向這位年輕人表達了我的看法:所有百年興旺企業的創業者和守業者,毫無疑問,都沒有讀過這本書,因為這本書剛剛出版。那麼,那些創業者是怎麼做到的?顯然與讀不讀這本書沒有任何關係。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能否成為頂級CEO,能否建立百年興旺的企業,完全是未知數。而且,幾十萬、上百萬的人讀過這本書,在這些讀者中,未來會有幾個人能“卓越”?這個少得可以忽略不計的比例,究竟是讀這本書的結果,還是其他方麵,例如社會、個人、曆史條件的綜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