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也許是世界上最大的兒童商品銷售機構,他們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動畫片。迪士尼的所有銷售收入中,影視作品隻占30%,其他大多是靠動畫片的影響力賣出的兒童產品。連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也同樣大發兒童之財(斯皮爾伯格通過這個係列作品,賣產品的收入比導演收入還要高)。這種現象的結果是:第一,影視作品變相成為廣告;第二,兒童要求父母買回一堆沒多大用處的商品,甚至還要收集成套。
兒童因喜愛某個影視形象而導致的購買行為,日益失去理性判斷。如果說影視形象的道德化和販賣兒童商品者的道德自律可以讓兒童不至於上當受騙的話,也無異於讓兒童形成這樣一個習慣:把購買行為的理性判斷交給別人。自己隻要喜歡就行,隻要感覺就行,隻要瘋狂就行。在這種環境裏長大的兒童,成年之後往往繼續保持兒童時期形成的無理性消費習慣。
兒童決定消費選擇的另一個重要領域是利用兒童推銷其他非兒童商品,當然,此類商品一般都與家庭共同生活有關。小到牙膏,大到汽車,兒童左右家庭消費的現象日益嚴重。
現代銷售理論把一個商品的購買角色分得很細,一般分為五種:
1.提議者;
2.影響者;
3.使用者;
4.決策者;
5.購買者。
調查統計顯示,在購買一個家庭用品的時候,兒童的影響在上述五個角色中,至少占據三個。這也就是60%這個數字的來源。一般人細看上述五項之後會表示懷疑,因為,正常來說,第4、第5兩項都是父母,兒童的影響力怎麼可能超過60%?這就必須說到現代日益普遍的購物方式——超市。
在超市購物活動中,決策者是那個把商品放入推車的人,超市在商品擺放的時候,早已充分考慮到照顧兒童個子矮小的特點。而那個在出口處刷卡的人,往往隻是購買者,而不是決策者。如果兒童也能獲得信用卡,我相信,兒童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力將超過80%。令人驚訝的是,歐洲某些國家的銀行真的已經開始發放兒童信用卡!
沃爾瑪是世界第一零售企業。但是,沃爾瑪並不是第一個接受信用卡結賬的零售企業。原因是沃爾瑪的老董事長也是沃爾瑪的創始人之一,堅決反對使用信用卡。他的這個反對意見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後果是沃爾瑪的銷售成績下降,其他那些先接受信用卡結賬的零售企業後來居上,大有淘汰沃爾瑪的趨勢。麵對這一嚴峻形勢,沃爾瑪董事會不得不召開全體會議,對是否接受信用卡結賬進行投票表決。全體董事會隻有董事長一人投了反對票,沃爾瑪終於接受了信用卡結賬。
老董事長在投完票之後,對全體董事說了一番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我知道我投的反對票不會起作用,我也知道我的反對票是逆潮流而動,我更知道如果不接受信用卡結賬,我們的企業很可能會被人取代,但是,我還是要投反對票,因為這是一種象征。顯而易見,使用信用卡可以方便顧客,但是,使用信用卡也非常容易促使顧客買回他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
我通過解讀沃爾瑪這位老董事長的話,看到了很多東西:商業社會以賣出商品為第一要務,商品對顧客是否真正有用退到其次,對顧客消費能力的權衡退到更後麵。傳統的商業道德在現代商業行為麵前,已完全成為徒有其表的象征,老董事長也隻能自我安慰地表示一下無效的抗議。雖然他的最後發言獲得了全體董事的掌聲,沃爾瑪還是沒有堅持他的意見。
老董事長的道德擔心,在超市購買行為中,充分體現在兒童身上。
非理性消費已經日益變成正常的現象。很多女人坦承,自己的櫃子裏有很多隻穿過一次的衣服,甚至還有很多買回家連標簽都沒有拆過的衣服。當其他女人聽到這番話時,甚至還無比羨慕。這種消費習慣就是從兒童時期開始被商業社會熏陶出來的。
浪費應該重新成為人們最可恥的行為之一,但是,日益嚴重的浪費正在被商業社會正常化、合法化,而且,商業社會通過兒童廣告,真正做到了“浪費從孩子抓起”。它就是需要你的非理性消費,就是需要你的衝動消費,就是需要你的攀比消費,就是需要你不考慮量入為出的消費。
利用兒童廣告促銷商品甚至間接唆使兒童為購買喜歡的商品向父母耍賴。最新研究顯示,兒童至少在六個月的時候就會對廣告有興奮反應。長期觀看廣告會導致兒童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導致浮躁,導致對父母權威理所當然的挑戰。兒童在廣告中接受的商品信息,往往是繁忙的父母缺乏的,因此,在購物時,兒童隻要說一句“你老土,你不懂”,父母往往無言以對,隻好順從兒童的購買提議。當孩子在商場的眾人麵前,大聲說自己想要買某個東西,甚至大聲哭鬧的時候,做父母的真的很難辦。自己的麵子問題,孩子的教養問題,管教方式,等等,都會湧上心頭。